
浙江東部過年的序幕,是從做年糕開始慢"慢拉開的。
去年我們終于帶著女兒趕回老家去做了一"次年糕。現在的商家,也很懂城市人的心態":"喜歡自己付出體力做點什么,又沒有太好的體"能可以做太多。所以在做年糕的工場里,其實"是有一臺年糕機器的,外面的院子里保留了幾"個原始的石臼和大錘子,讓大家能體會一下打"年糕的樂趣。
女兒掄了幾次錘子,我也掄了幾錘子,"剩下的都是我老公錘的,而且因為我們都是"新手,我跟女兒也不敢去石臼里面配合他翻"年糕團,怕被誤傷,都要他完全停下來的時"候再翻(熟手是一個人錘一下,趁著錘子往"上揚起的時候,另一個人快速翻一下),所以"我們的進度很慢,小半天下來才勉勉強強打"好了"5"千克多點的年糕。

剛剛打好的年糕團是軟的,可以揪出一"團做“糕花”,里面包上紅糖、芝麻或者咸菜、"油條,趁熱吃很美味。女兒興奮地要求買保"溫袋,把她打出來的“糕花”打包起來,說"帶回杭州給外公外婆吃。
女兒對她自己動手做出的“糕花”那么在乎,"老公對他自己打的年糕也很珍惜。在將從老家"帶回的機器擠壓的年糕送人時,老公都要搭上"一塊自己手工做的年糕,并特別說明是自己親"手打的,收到的人都會感慨一下(可能就是客"氣一下吧)——嗯!你親手打的就是比機器做"得更好吃。真的會比機器做得好吃嗎?其實不"然,手工做出來的年糕因受力不均勻,有些米"粒還沒有打開,冷卻后,這些米粒會有點硬硬的,"形狀也沒有機器擠壓的好看。僅從味、形來說,"人工,尤其是我們這種“玩票”性質的人工,"真的比不上機器。只不過因為里面包含了時"間和體力,會多一份情誼而已。

同樣有這種感覺的是除夕重頭戲——年"夜飯,曾經去飯店吃年夜飯是“豪華、時尚、"花錢買省力”的代表。如今即便是越來越"多的飯店開始使用預制菜,這種人氣爆滿"的節日都能夸張到吃不到熱菜,于是這股熱"潮慢慢開始減退。另外因為人們的生活日漸"富足,外出去飯店吃飯不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于是也不覺得非要在除夕趕這個場"子了。除夕做一頓親力親為的家宴,反而比"去外面吃一頓更值得期待了。"別說是我母親這一代,我到了準退休的"年紀后,也會開始為過年做準備,做一些很"家常但是很費時、很大場面(容易把廚房折"騰成“戰場”)的菜肴,比如蛋餃。我會將"很少用到而被束之高閣的小尖底鐵鍋拿出"來,煤氣灶調成最小的火,舀入"1"小勺的油"潤鍋,然后下"1"勺蛋液,等到微微凝固時放"入肉餡,然后用鍋鏟按壓成一只餃子的形狀。"很慢,小半天時間才能做出兩盤蛋餃,但速凍"起來可以管整個春節的吃用";也會做豆腐皮卷,"將豆腐皮略微用溫水浸潤,然后平鋪在砧板上,"中間鋪一條肉餡,像卷壽司一樣卷起,最后收"口的地方抹一點點水淀粉粘合。卷完十來卷后"放進蒸鍋里蒸熟,冷卻后可以切段油炸或者加"冬筍、胡蘿卜小炒一下,也可以燒白菜三鮮湯;"還會汆一鍋肉丸(完全淡的,不要加鹽),"然后把蝦油露跟雞湯"1:1"混合,加一點料"酒、花椒煮一下,冷卻后,將肉丸放進"去浸泡,同時也可以浸泡白斬雞,做蝦"油露浸雞或蝦油露浸肉丸……女兒不喜歡"蝦油露,但是她說":“雖然我不喜歡這個味"道,但是每次聞到這個味道我就知道快過年了,"就會覺得很快樂!”
母親能讓我聯想起過年快樂的氣味是她每年冬天會早早開始腌咸肉,浸醬肉、醬鴨、醬"鯽魚,還要做青魚干、風干帶魚等。天氣晴好"的日子,把這些腌制品曬滿陽臺,天是藍藍的,"太陽是暖暖的,干冷的微風中帶著一股咸絲絲"的醬香味和魚腥味,這一直都是我對年味的根"深蒂固的記憶。在這種時候,會覺得過去、現在、"將來都是交疊的,時間也好像是靜止的,永恒的。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用錢買成品菜或者去"飯店吃現成的不能帶來的過年的感覺。這些凝"結著時間成本、親力親為的年貨和菜肴,更能"讓人體會到過年的味道,以及家人平安順遂的"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