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鋼琴室內樂是西方音樂發展歷史上的重要體裁,在形式和內容方面均有著獨特風格。近年來,我國的專業音樂和藝術學院、綜合性大學等也陸續開設了鋼琴室內樂課程。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多項素質和技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對此本文從鋼琴室內樂教學的價值和意義談起,就教學和排練中的要點進行了總結,旨在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推動這門課程教學的新發展,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鋼琴室內樂人才。
[關鍵詞] 鋼琴室內樂;價值和意義;教學與排練;要點把握
[中圖分類號] J624.1"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5)01-0037-03
鋼琴室內樂是一種以鋼琴為主要樂器,并與其他多類樂器相融合的音樂創作和演奏形式[1]。鋼琴室內樂誕生于16世紀的歐洲,并于18世紀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被譽為是西方古典音樂的奠基石。雖然沒有交響樂一般恢宏的氣勢,但是卻有著均衡雅致、水乳交融的音樂效果,由此也獲得了觀眾的普遍認可,并且是西方諸多國家音樂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相比于西方,由于鋼琴室內樂進入中國較晚,加之客觀條件的限制,很長一段時間內,高校的鋼琴、弦樂、管樂教學都是以獨奏為主。直到新世紀前后,才在一些專業院校陸續開展了鋼琴室內樂教學。近年來,從中國音樂發展和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鋼琴室內樂教學重要性更是得到了凸顯,對此應充分明確其價值和意義,把握教學和排練中的要點,全面提升教學效果,引領課程建設和發展進入新階段。
一、鋼琴室內樂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一)中國鋼琴室內樂普及和發展的需要
在西方音樂發展歷史上,鋼琴室內樂歷來都是重要的創作和演奏形式。從文藝復興到現代主義音樂時期,先后有眾多名家創作出了大量的鋼琴室內樂佳作,也涌現出了諸多優秀的演奏者。在海頓、莫扎特、舒曼等音樂巨匠的室內樂作品中,均強調多個聲部共同對音樂作品進行詮釋以及聲部之間的對比和交流。與此同時,在西方多國的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中,鋼琴室內樂也是器樂專業的必修課程和必考科目,不僅在總成績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成績優秀者還會獲得室內樂演奏的專項文憑證書。于中國而言,西方音樂文化在20世紀初全面傳入中國,但是在當時的特殊環境下,鋼琴室內樂未能得到充分重視,高校器樂教學也始終以獨奏訓練為主。直到新世紀前后,隨著高雅音樂的普及和發展,鋼琴室內樂這一重要形式才逐步得到了中國觀眾的認可,急需大量的專業人才加入其中[2]。所以開設鋼琴室內樂課程,培養學生的專項素質和能力,正是中國鋼琴室內樂普及和發展的必然需求。
(二)音樂專業學生就業和發展需要
自我國高校實施擴招以來,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數量一直處于上升階段。這雖然讓更多學生走進了大學校門,但是也從客觀上產生了就業難的問題。從多年來的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鋼琴還是弦樂、管樂,真正的獨奏崗位需求是極少的,最終可以成為專業演奏者的畢業生也是寥寥無幾,更多學生還是從事與器樂演奏相關的教學、合奏等工作。但是因為在校期間一直以獨奏訓練為主,所以學生在知識儲備、技術能力、合作意識、心理素質等多個方面,都與現實需求有著較大的差距。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成為高校器樂專業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對此鋼琴室內樂教學則是重要的渠道和平臺。在鋼琴室內樂的教學和排練中,學生會面對更多新的作品、新的樂器和新的演奏形式,音樂視野獲得了擴展。在演奏中,不僅要高質量地完成本聲部的演奏,更要與其他聲部形成密切的配合,獲得和諧的演奏效果。這個過程讓學生的音樂素養、演奏技術、合作意識、實踐素質等得到全面的鍛煉,對于學生的就業和發展而言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鋼琴室內樂教學既是時之所需,更是學生成長和成才的關鍵所在。應該也必須通過教學和排練要點的把握與創新,推動這門課程教學邁上新臺階。
二、鋼琴室內樂教學與排練的要點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認識
對于多數學生而言,鋼琴室內樂是一種全新的音樂形式,之前并未接受過專項訓練,所以必須在教學前先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認識。包含每個聲部在演奏中的作用和地位、演奏者應該秉承的態度和原則等,只有這些基本問題得到明確,才能為后續高質量的演奏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此可以以鋼琴聲部為例,通過詳細闡述獲得更加深刻的認識。
首先是聲部的地位問題。當鋼琴不再是獨奏而是與其他樂器相并列后,也就產生了多個聲部之間的關系問題。在獨奏中,鋼琴自然是唯一的主角。但是在鋼琴室內樂中,多個聲部之間則是平等與合作的關系。每一個聲部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通過與其他聲部的合作發揮出合力。有的演奏者認為既然是鋼琴室內樂,即便是有其他聲部存在,鋼琴聲部也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加之鋼琴音量宏大,音樂表現力豐富,所以很容易在演奏中過于突出自我,從而破壞了聲部之間的平衡;有的演奏者則認為在鋼琴與其他聲部的合奏中,只需要發揮出伴奏和襯托的作用即可,盡可能多地給其他聲部以表現空間,從而使鋼琴聲部的作用和價值被遮蔽。以上兩種認知顯然都是片面的,沒有認識到合作鋼琴室內樂的核心所在。既然是合作,那么聲部之間便都是獨立和平等的,任何一個聲部的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都是不可取的,唯有所有聲部齊心協力,相輔相成,才能獲得和諧統一的效果。
其次是聲部的作用問題。作曲家之所以選擇了鋼琴這門樂器,目的就在于其特殊作用的發揮。所以演奏者應該從作用角度對整個演奏進行思考,并使這項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鋼琴音域寬廣、音色豐富,可以充分發揮獨奏、伴奏作用。獨奏作用是指當鋼琴聲部為主旋律時,鋼琴可以充分表現出旋律的風格與情感。伴奏作用是指在其他聲部演奏主旋律時,可以通過多種節奏和音型進行襯托。比如常見的問答式聲部,便是鋼琴在與其他聲部的一問一答中共同推進音樂的發展。上述以鋼琴聲部為例,探討了聲部的地位和作用問題,同樣也是適用于其他所有聲部的,作品中既然出現了這個聲部,自然便有其無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當所有演奏者均樹立起這項正確認識后,整個演奏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帶領學生深入分析作品
一方面,音樂表演作為二度創造活動,是以音樂作品為母體的;另一方面,在鋼琴室內樂中,多位演奏者也會對作品產生不同的認知和體驗,所以全面分析作品應該是演奏之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具體包含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是文本分析。所謂文本分析,是指對作曲家個人經歷和創作風格、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主要內容進行全面的了解,由此獲得對作品初步的把握。以德彪西《G大調鋼琴三重奏》為例,通過文本分析可知,德彪西作為印象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其音樂作品普遍具有朦朧、柔美的音樂風格。在這部作品中,作者便通過鋼琴、大提琴和小提琴三種樂器,共同描繪出了一幅清新而雋美的水彩畫。其中鋼琴的飄逸與靈動、大提琴的深沉和質樸、小提琴的溫潤與柔美,都在模仿和對話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示。通過文本分析,可以讓多位演奏者達成初步共識,并避免出現原則性的偏差和失誤。
其次是音樂分析。所謂音樂分析,則是指從整體到局部對音樂作品進行解剖。整體解剖需要按照從樂章到樂段,從樂段到樂句,從樂句到音型的順序,讓作品的結構了然于胸。局部解剖則是從聲部的角度,先明確本聲部在音樂結構的位置,同時也要對其他聲部的位置有所了解,為密切合作打下充分基礎。以肖邦的《g小調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Op.65為例,作為一首由鋼琴和大提琴合作的室內樂,肖邦采用了十分宏大的結構。作品分為四個樂章,由奏鳴曲快板樂章開篇,中間加入諧謔曲和慢板樂章,最后再以快板樂章收尾,規模堪比大型協奏曲。第一樂章是典型的奏鳴曲結構,引子、連接部、發展部、再現部和尾聲一應俱全。鋼琴聲部和大提琴聲部的比例和分量幾乎相等,雖然主要由大提琴演奏主旋律,但是鋼琴始終以多樣化的伴奏形式與之相配合,兩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通過音樂分析后,演奏者便對如何演奏、演奏到何種程度和效果有了初步的認識。
最后是嘗試演奏。在經過文本分析和音樂分析后,演奏者可以嘗試演奏作品,驗證之前的體驗是否準確和到位,如果發現演奏效果和心理預期有偏差,則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和完善。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通過帶領學生深入分析作品,不僅可以為演奏打下堅實的基礎,更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意識和習慣,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專業學習和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三)幫助學生形成密切合作
合作是鋼琴室內樂的核心所在,特別是在學生未接受過系統訓練的情況下,樂于合作、善于合作便成了教學重點。如果沒有合作意識,或者沒有掌握合作的要領,也就失去了演奏最基本的價值和意義。對此需要教師提供及時的幫助,讓所有演奏者在認識和行動上達成統一,共同完美演繹作品[3]。
首先是認識方面的一致。因為事先經過了深入的作品分析,演奏者對如何演奏作品已經形成了個性化的認知,但是尚不能直接上手演奏,而是要進行充分的交流。每一位演奏者都應闡述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就如何高質量地演奏這首作品來一場“頭腦風暴”。如果能初步達成一致則可以進入演奏階段。如果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則可以在認真聽取對方想法的基礎上重新商定方案,或者拿到演奏中進行檢驗。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演奏者都要發表自己的看法,既不能過于盲從,也不能過于強勢,而是協商后的一致。
其次是行動方面的配合。表面上看,每一個聲部在何時進入、演奏效果如何等都在譜面上有著詳細的標注,只需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即可。其實不然,盡管譜面標注十分明確,仍然需要演奏者做好諸多細節,才能避免一些常見問題的出現,實現完美的統一。以節奏為例,這是鋼琴室內樂演奏中最常見的問題。在之前的獨奏中,演奏者都已經在長期的演奏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內心節奏。在室內樂演奏中,當耳邊傳來其他聲部的聲音后,原有的節奏感會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同時又缺少可以及時調整的參照,從而導致節奏越來越慢或越來越快。對此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盡可能保證本聲部節奏無誤的同時,聆聽和感知其他聲部的節奏,并給對方聲部以支持和暗示[4]。通過這種相互關注與合作,相當于為彼此找到了一位監督者和參照者。反之,如果只顧本聲部節奏,很容易出現互相等待的狀況,導致節奏先變慢,最后則出現混亂。又如樂器性質不同,音色也不同,這正是鋼琴室內樂的精華所在。但是這種精華的呈現卻是以平衡、協調為基礎的。比如鋼琴聲部,其天生就是一個“大嗓門”,如果音量控制不當,很容易對其他聲部產生不良影響。所以要在與其他聲部溝通的基礎上,就音量進行精準的控制,獲得恰如其分的演奏效果。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多數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欠缺的情況下,教師及時和針對性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過良好的合作,才能真正體現出鋼琴室內樂演奏的價值和意義。
(四)督促學生加強技術訓練
多數學生雖然都在長期的演奏訓練中形成了較高的演奏水平,但是在鋼琴室內樂演奏中,由于演奏內容、形式和環境方面的變化,很容易出現技術方面的問題,特別是之前一些不規范、不扎實的技術點,很容易得到凸顯和放大,繼而對整體演奏效果產生影響。對此需要在教師的督促下,從基礎性和針對性兩方面加強技術訓練。
首先是基礎性。基礎性是指演奏者應樹立起敬畏意識。不管當下演奏水平如何,都應該將基礎練習貫穿于日常訓練的始終。通過對基本功的夯實與強化,演奏技術更加規范和扎實,保證自身可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各類演奏需要。以音色為例,對于弦樂器而言,其形制決定了連音的演奏較為容易;但是對于鍵盤樂器的鋼琴而言,則需要進行專項技術練習,在連奏時,觸鍵后不能松勁,而是要通過手腕實現力量的傳導和轉移,獲得連貫圓潤的演奏效果,獲得與弦樂在音色上的一致性。又比如在節奏方面,除了要聆聽和感知其他聲部的節奏外,保證本身節奏無誤也是十分重要的。對此就需要將節拍器重新拿出來,從最基本的節奏型開始練習,基礎越牢固,在面對一些特殊和復雜的節奏型時才會越從容。
其次是針對性。針對性是指根據作品和演奏實際需要做好技術準備。對此需要在一次次排練中反復磨合,直到形成令所有演奏者都滿意的效果。特別是一些細節方面,以鋼琴聲部為例,有時雖然標注了快慢和強弱記號,但是快慢強弱到何種程度,卻是需要所有演奏者共同把握的,并由此呈現出整體化和個性化的演奏風格。又比如針對學生普遍缺少實踐經驗、在表演中經常出現緊張或焦慮的狀況,則需要學校和教師多給學生提供表演機會和平臺,鼓勵學生參與其中。當學生具備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后,自然就會形成穩定的演奏狀態。所以鋼琴室內樂演奏在技術方面是有著特殊要求的,需要教師督促學生進行練習與準備,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雙提升。
結" "語
一方面,鋼琴室內樂本身便是一種重要而普及的音樂形式,是國外音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近年來,從中國音樂事業和音樂專業畢業生發展的需要來看,也應該通過學習鋼琴室內樂的形式,使學生的多項素質和技能得到豐富和擴展,為個人發展開辟出更加廣闊的空間。對此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明確了鋼琴室內樂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并結合多部作品就教學和排練的要點進行了總結。也相信在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新時代中國鋼琴室內樂的創作、演奏和教學,都會迎來新的全面突破,成為當代中國音樂文化發展的重要標志。
參考文獻:
[1] 王乃仟.論中國民族室內樂的演奏與教學[J].藝術評鑒,2023(24):111-116.
[2] 錢明慧.鋼琴室內樂的演奏難點與改進策略[J].藝術評鑒,2023(13):61-66.
[3] 劉瓅元.文化傳承視角下線上室內樂教學的實踐轉向及有效策略[N].中國文化報,2023-07-25(003).
[4] 朱冰冰.鋼琴室內樂的演奏特點與教學改革設計[J].藝術教育,2023(11):108-111.
(責任編輯:莊"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