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戶外運動之風盛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到徒步、登山、騎行、露營等活動中。有人在網絡上看到一張風光秀麗的照片,就跟風前往。一些看似炫酷的戶外運動,其實潛藏著巨大風險。
跟風探險的盲從者
“這是我第一次有了‘瀕死體驗’,一度以為自己從山里出不來了,甚至連遺書都想好寫給誰了。”北京青年滿滿(化名)說。
"2024年6月,滿滿看到一篇公眾號的推薦文章后,報名參加了某女性戶外徒步團,和50多名女性一起前往北京郊外的鰲魚溝。原計劃當天上午11點進山,下午4點下山,但進山后由于領隊帶錯了路,一行人晚上10點才出山,行程也多走了一倍。
“我們進山后沒有信號,氣溫在30攝氏度以上,帶的水很快就喝完了。我陸續出現了全身發麻、喘不上氣、心率過快的情況,感覺再往上爬就會暈過去了。我躺在地上休息了一會兒,聽到前面主領隊說走錯路了,要原路返回,這意味著我們要在沒有水和食物的情況下再走10公里,還要摸黑爬過一個懸崖。”說起當時的情景,滿滿至今心有余悸。
"走到晚上9點,山里開始打雷、閃電,雨越下越大,河溝里水流湍急,滿滿崴了好幾次腳,差點滾下坡,全身濕透。帶頭的主領隊“走得飛快”,很多人都跟不上,多次出現掉隊現象。滿滿事后了解到,這個戶外徒步團的4個領隊,有3個是兼職,進山前沒有踩過點,不熟悉路線,導致走錯了路。
"不只是戶外“小白”容易陷入險境,哪怕是準備充分的專業人士,進行戶外探險同樣會有風險。有著國內潛水圈“天花板”之稱,創造了277.4米亞洲洞穴潛水深度紀錄的韓颋,作為國內首位休閑水肺、自由潛水和技術潛水三棲教練,參與創建了中國科研潛水體系。2023年10月,在一次沖擊世界紀錄前的準備活動中,他的生命永遠留在了水下洞穴百米深處。
"2024年6月,浙江臺州兩名驢友橫渡溪流,兩人拉著橫貫兩岸的繩索,走到溪流中間時,被激流沖到下游,雙雙遇難。專業人士分析稱,兩人缺乏渡河知識,使用了錯誤的方法,導致情況轉為絕境,難以挽回。戶外運動存在諸多風險,自然災害、野生動植物侵害、人體傷病,還有迷路、溺水、滑墜等,都能將人置于險境。
良莠不齊的帶隊者
“現在有些人連正式的公司或組織都沒有,拉個微信群收費,就敢帶人去戶外,實際上并不具備領隊應有的專業能力。”中國登山協會培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副會長李松濤說。
"李松濤介紹,目前我國戶外相關規定還不完善,對于從事團體戶外探險活動、帶團探險的領隊資質沒有明確界定,入行門檻比較低,導致很多“草臺班子”出現。行業內公認的領隊,需要具有由中國登山協會頒發的戶外指導員資質。
“戶外指導員培訓包括地形判斷、天氣判斷、導航、隊伍組織管理、裝備使用、分析與判斷、人際交流、傷病處理等20多門課程。”李松濤說,要成為一名合格、專業的領隊,不僅需要花時間培訓,還要有大量的戶外實踐經歷。據介紹,戶外指導員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持有初級戶外指導員資質的人只能在單日往返的情況下帶隊,中級和高級才具有多日行程帶隊的資格。
2023年11月,廣西的霍先生在網上刷到防城港望州頂日出的美景照片,心動之下報名某俱樂部,參加夜爬望州頂活動。漆黑的夜晚,一隊人打著手電筒,只能照到身邊的草叢。30多人的隊伍里,只有一個領隊跟在隊伍最后面,前方沒有領隊探路。
“完全感受不到領隊的存在,隊員有迷路、走失的風險都顧及不到。出發前,領隊也沒有作好天氣規劃,以致夜爬時淋了雨。”霍先生說。
“由專業領隊帶隊的戶外活動,事故率遠低于‘野生’領隊。之前很多事故的發生,究其原因就在于一些人非法運營、非法帶隊,出了事找不到責任主體。這嚴重損害了戶外行業的發展。希望今后能出臺細致的規章,厘清權責。”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專家胡爭一說。
“目前,戶外行業市場中存在一些亂象。我國旅游行業發展40多年,戶外運動是近20年起步的,還有很多經驗需要探索積累,作為一個處于發展初期的行業,不能因為所面臨的一些問題,而過多限制、扼殺其成長的可能性。”南昌大學旅游研究院院長黃細嘉說。
"如何在整治市場亂象的同時,推動戶外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黃細嘉認為,要積極推動相關制度的完善,推動行業規范化,讓越來越多的人有信心進入這個行業,推動行業發展。
"李松濤建議從兩方面同時發力:一是在職業化領域,積極推動提高行業標準,建立完善、全面的職業人員培養體系,使其具備更強的專業能力,有利于戶外運動推廣和行業發展;二是在非職業化領域,加大對群眾戶外安全教育普及力度,讓參與人員能有基礎的戶外安全意識和處理戶外風險的能力,提高戶外運動知識素養,讓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不要以身試險,而是有備而來。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