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鏡頭前,生產一線工人化身“直播達人”,滔滔不絕地介紹自己親手制作的產品,其身后就是整潔干凈的生產線,用什么材料、過幾道工序一目了然,看著就放心。透過小小的鏡頭,五湖四海的客人“云上”逛工廠、溯源頭,一單單生意分秒間在直播間里成交。在美麗的海濱城市營口,“直播工廠”潮流悄然興起,如今已吸引130余家企業加入營口“直播工廠”協會。
逆境之中試水直播
停產企業實現“華麗轉身”
走進營口圣士實業有限公司電商基地,車間里彌漫著烘焙的香氣。“‘蛋月燒’看似傳統老月餅,實則內有乾坤,蛋皮軟糯,餡料十足。一口下去,不油不膩,香甜可口。”公司主播在生產車間旁介紹主推產品“蛋月燒”,背后的玻璃窗內就是正在高效運轉的拌料機、烘焙箱、包裝機。
就在幾年前,圣士實業還是以線下門店銷售為主,擴張所需資金壓力很大。2019年,資金鏈斷裂,公司被迫停產。公司電商部負責人告訴記者:“那時候,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政府領導多次來調研,幫助我們找到了復蘇轉型的突破口——試水‘直播工廠’。”
借助地處營口市老邊區“網紅小鎮”的優勢,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同時發力,助推域內企業發展網紅經濟。在政府的引導和市場的推動下,圣士實業勇敢地邁出了直播的第一步。他們改造了工廠的一部分空間,搭建起直播間,讓員工化身為主播,向全國觀眾介紹他們的產品。
“開播后瞬間上千單的銷量,讓我認識到網紅經濟的力量,那一刻,我感覺企業有救了。”公司負責人回憶起第一場直播,難掩激動。如今,搭上了“直播工廠”這趟經濟快車的圣士實業,實現了“華麗轉身”。2024年,“蛋月燒”月餅賣出1億塊,企業網上銷售總額近3億元。
老字號踏上新征程
傳統產業涌入“直播工廠”
圣士實業的成功實踐,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在營口地區,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企業開始試水“直播工廠”模式,其中不乏一些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字號企業。
“我們的大醬選用的是品質上乘的黃豆和營口特產的海鹽,經過多道工序精心釀造而成。它的口感干稀適中、鮮咸適口、醬香濃郁,無論是蘸小蔥還是卷干豆腐,都非常好吃。”主播一邊介紹,一邊現場品味起來。海納食品有限公司以生產鄭友和營口大醬而聞名,其醬園已有百余年歷史,是遼寧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直播工廠”模式讓他們直面消費者,第一時間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這不僅提升了銷量,還讓他們得以根據市場反饋不斷優化產品。
在營口,越來越多的老字號企業踏上電商新征程,引進“直播工廠”模式,在提升銷量、擴大品牌影響力的同時,還推動了傳統產業在營銷方式、生產模式以及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升級,實現了“產銷一體”綜合轉型。
匯集多方力量
讓企業“抱團取暖”
隨著“直播工廠”模式的不斷推廣和深化,“單打獨斗”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2023年6月,在營口市委統戰部的主導下,省內首個“直播工廠”協會在營口成立。
“我們保證每天快遞發貨量在2萬單以上,但快遞費用你必須給我再降低一些。”在某快遞公司的會議室里,協會秘書長董志鵬與快遞單位負責人經過激烈討論,將快遞費從每公斤2.3元降到2元。“別看僅僅是3角錢的差額,但是對于許多剛起步的企業來說,成本降低一點,面臨的風險就小一點。”董志鵬說。
為了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董志鵬帶領團隊四處奔走,與快遞公司、電商平臺等合作方進行了多次深入交流,利用體量優勢,爭取到更優惠的政策和價格,讓會員企業真正實現“抱團取暖”。
如今,協會發展會員企業130余家,匯聚了省內多家工業企業及特色產業龍頭企業。協會下設家居日用、糧油制品、汽車相關等8個專委會,由專業的直播電商服務機構負責日常運營。根據不同工廠企業產品特點、運營能力、人才儲備等方面差異,協會量身定制發展策略,做到“一企一策”。對于不具備直播帶貨能力的工廠企業,協會還可提供主播對接、店鋪運營、宣傳推廣、云倉發貨等全托管服務。對于工廠企業初級賣家,協會通過大數據分析,從產品調性、包裝設計、店鋪運營能力、廣告投放效果、目標客戶定位等方面提供診斷服務,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幫助其補短板、樹品牌、造“爆品”,推動業務規模做大。
“通過‘直播工廠’,我們與消費者直接面對面,我們既是生產者,又是銷售方。作為‘直播工廠’協會的會員單位,我們還享受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相較于其他帶貨模式,‘直播工廠’是成本最低的電商模式。”營口甜心食品公司負責人介紹。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與各大電商平臺的合作,推動會員企業與平臺的深度融合,以‘直播工廠+定制化服務’為工作主線,繼續幫助工廠企業降本增效,讓更多營口的好物走俏‘云端’。”協會會長、遼寧東盛集團總裁文博對協會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