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依海而生、因海而興。海洋,是大連經濟永恒的主題,更是加快推進新時代“兩先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獐子島海洋發展集團成功組建;占地15萬平方米、投資9億元的大連海洋經濟產業園北區主體完成封頂;海洋經濟占比突破16%……近年來,大連市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把發展海洋經濟擺在突出位置。前不久,《大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經國務院批復,確定了大連城市性質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海洋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陸海統籌的現代海洋城市已成為新時期大連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引領東北全面振興和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綱領,這必將激發藍色經濟釋放澎湃動能,助力大連開啟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海洋傳統產業放大新優勢
大連海洋產業門類齊全,在海洋經濟五大類28個細分產業中擁有26個,在15個海洋主要產業中擁有13個,在許多傳統產業上都具有優勢。
數據顯示,大連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有相關制造企業60余家,產業規模達500億元。大連船舶重工、大連中遠海運重工、大連中遠川崎及大連船柴、大連船推、大連船閥等大型造修船及船舶配套企業生產的“大連造”海洋高端裝備被世界各大洋和港口使用。
前不久,大連華銳船用曲軸有限公司研制的世界首支、全球最大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用曲軸成功下線。“這條曲軸是我國大型船用曲軸國產化的重要里程碑,徹底打破了國外長期壟斷。”大連華銳船用曲軸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在中國船舶大連造船碼頭,停靠著大連造船廠生產的能運載1.6萬多個標準箱的“巨無霸”集裝箱船。項目負責人介紹:“這艘船最大的特點就是綠色低碳,能夠減少碳排放20%以上,減少100%的硫氧化物排放。更重要的是配套設備都是自主研發,而以前一些配套設備只能依賴進口。”
作為大連的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海洋漁業是農業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遼參、蝦夷扇貝、海膽、裙帶菜等產量均全國領先。大連大力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遠海綠色智能化養殖,向深海、集約、高端轉型,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32處,輻射帶動面積500萬畝以上,數量和規模居全國首位。
“一道菜品從創意設計到研發測試、推向市場,口味要經過上百次調試、上千次品嘗才能最終定型。”在大連瑞馳集團產品研發實驗室,空氣中飄蕩著制作食物的香味,食品研發工程師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各種海鮮預制菜的研制。近年來,大連著力拓寬產業發展空間,積極出臺支持海鮮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加快建設“中國海鮮預制菜之都”,“連味珍鮮”已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大連的海洋傳統產業正由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變,由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轉變,由此推動海洋產業提質升級,進一步塑造海洋發展新優勢。
海洋新興產業搶占新賽道
蔚藍大海,生機無限。近年來,依托科技創新,大連加快開辟新領域、新賽道,蹚出一條產業發展新路。
海洋生物制藥是科技含量高、創新活動密集的領域,也是大連打造“藍色增長極”的重要方向。
“海星藥用成分在骨痂早生和加速骨折愈合方面有著顯著功效。我們用海星配以傳統傷科藥物加工成的新型骨傷科中成藥‘傷科接骨片’,已經入選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單品年銷售額達3億元。”大連美羅中藥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還將研發海洋胃藥等創新藥,繼續挖掘海星的藥用價值。
大連醫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同樣是海洋生物制藥領域的創新者。在公司產品櫥窗里,擺放著該企業依托從海洋生物中提取的不飽和脂肪酸、類胡蘿卜素、海洋磷脂等原材料研發出的一批高價值海洋生物藥物。截至目前,該企業已獲得授權專利83項,包括國家發明專利61項、境外發明專利9項。
海洋經濟向“新”而行。前不久,隨著莊河海上風電項目最后一臺風機順利并網,遼寧省首個“平價”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安裝25臺8.0兆瓦風力發電機組,年上網電量達6.3億千瓦時,可滿足50萬戶家庭的基本用電需求。與同等規模的燃煤發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9.1萬噸,減少污染物排放226萬噸。”華能(莊河)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未來,大連將繼續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增強海洋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持續深化海洋領域改革開放,不斷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強市”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