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東北電力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電一公司”)是電力行業有名的“電建鐵軍”。公司成立于1951年,扎根遼沈大地70余載,曾填補電力建設史上9項空白,為共和國電力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
近年來,公司投身到“一帶一路”國家能源電力建設項目之中,深耕孟加拉和菲律賓兩個國別市場,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能源動力。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公司克服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海外項目黨建工作的新路。
文化建設具體化
對接國別目標群體
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對國際關系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處理失當可能引發沖突,反之亦能促進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理解與合作。孟加拉帕亞拉電站項目建設伊始,公司黨委便高度重視跨文化管理,嚴格按照《中國能建東電一公司海外工程項目跨文化管理指導意見》要求,將跨文化管理全面納入到整個項目工程管理體系之中。
公司項目部黨支部指派專人收集、研究當地人文環境、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整理編印成冊,以此作為中方員工教育與培訓的基礎教材,使員工能夠更好地了解當地文化,避免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矛盾。同時,組建外籍員工管理部門,及時掌握外籍員工情況。以工地、班組為單位對外籍員工進行技能培訓,從項目開工到建成移交,4年共舉辦培訓3500多場,受訓人數達18萬,為項目順利履約打下了堅實的人力基礎。
在各工地,公司員工和外籍員工簽訂了“師徒合同”。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當地員工提高工作技能,更能夠在日常的工作交流中加深中孟員工間的友誼,促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節假日是開展文娛活動增進了解的好時機。在當地傳統節日,項目部黨支部將牛羊送給外籍員工,還為他們發放免費餐券。每逢春節假期,項目部都邀請外籍員工一起貼春聯、包餃子、放鞭炮,共慶節日,共享假期,讓他們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職工關懷精細化
對接工會群團組織
家是港灣,對于工作在海外的職工更是意義非凡。東電一公司海外項目黨支部弘揚“開放、親民、人和、健康”的企業“家文化”,發揮自身的組織優勢和紐帶作用,全面開展職工關懷活動,切實提高黨建帶工建、黨建帶團建的針對性。
在孟加拉希拉甘杰項目施工現場,有8名新入職大學生。項目部黨支部積極行動,帶領青年黨員骨干對大學生展開思想動態調查,并組織青年職工座談。通過結對幫扶的方式,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環境,順利融入工作。
孟加拉瑪格麗特三期履約期間,恰逢新冠疫情肆虐,正常生產難以進行,職工無法如期回國。項目部黨支部組織開展“再讀家書”活動,建立“職工家屬微信群”,及時掌握海外員工家屬的訴求和困難,并第一時間提供幫助。
此外,公司各級工會還為1250名海外職工建立家屬檔案,記錄民情日志;定期慰問困難職工家屬,累計為1557戶海外職工家屬送去米、面、油等慰問品。
一系列舉措,切實解除了海外職工的后顧之憂。伊拉克項目職工程海波說:“在海外工作,思念家鄉、惦念家人在所難免,但是黨組織的關心和關懷讓我們倍感溫暖。”
黨建工作目標化
對接施工業務工作
在海外開展黨建工作,有著地域上的特殊性。公司黨委借助專業化技術支持,利用內部共享平臺開展網上黨建工作,進行黨員教育。
孟加拉瑪格麗特三期項目黨支部與阿蘇甘杰東項目黨支部、古拉紹3號機項目黨支部以“聯學聯建融通融合‘六個一’”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開設“知黨史、感黨恩、跟黨走”主題黨課,鼓勵黨員職工堅守初心、積極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黨建工作的成果往往需要核心業務推進情況作為檢驗。項目部黨支部組織黨員先鋒隊深入海外項目施工一線,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力量攻堅施工難點,確保按時交付履約。
在菲律賓美薩美斯電站項目建設過程中,業主選購的德國汽輪機盤車裝置中一個關鍵的齒輪意外損壞,但廠家不能及時到場修理,工程被迫中斷。工期不等人,項目部決定在汽機工區組建黨員先鋒隊,設立黨員技術示范崗,挑選技術過硬的黨員骨干精心制作專用工具,將盤車裝置減速箱解體,繪制圖紙,由國內廠商生產替代件。先鋒隊員在拆解過程中認真拍照記錄,將各個構件逐一編號,確保解體萬無一失。隨后,對各零件進行清掃檢查,并測量相關信息,繪制圖紙。經國外廠家同意后,將相關圖紙發回國內進行產品加工。經過業主和設備供應商的聯合鑒定,國內廠商按照黨員先鋒隊所繪圖紙生產的替代件,其材質和工藝完全符合運行標準。替代件順利安裝,機組按期啟動,項目部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團隊的技術水平和履約能力。
積力所舉,則無不勝;眾智所為,則無不成。面向未來,東電一公司作為中國能建旗下的骨干企業,在開發拓展海外業務中,將持續以黨建引領為舵,以創新發展為帆,聚勢而為,謀勢而動,在國際舞臺上綻放“品牌為金”的璀璨光芒,為中國能建的海外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