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典型,培養典型,運用典型,是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式。在不少地區和行業中存在著對于先進典型的培養樹立不夠重視、缺乏方法的問題。有的把典型樹到一定層次、一定程度后就再也上不去了。有的認為時過境遷,不需要運用典型來推動工作了。如何做到持續不斷發現和培養先進典型?如何能做到先進輩出、代代傳續?
沈鼓集團70多年來,不斷夯實先進人物培養選樹的地基,一代又一代先進典型脫穎而出,先后涌現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3人,國家卓越工程師1人,全國道德模范1人,市級以上勞模185人次。這背后蘊含典型培育的“密碼”可以歸結為“育種、栽培、施肥、打藥”八個字。
“育種”,就是在廣袤土地中培育發現典型的過程。典型的發展有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生長過程。要注重培育種子、呵護種子,不斷培厚土壤,給予營養和水分,讓種子落地生根,成長為組織滿意、群眾公認的典型。
“栽培”,就是把典型的精神向深度拓展。荀子講:“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先進典型不能在耀眼的光環之下停滯不前,組織上需要時刻提醒他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加強業務技能培訓,提升專業本領,讓先進典型既選得出,更立得住。
“施肥”,就是對典型壓擔子、搭臺子、鋪路子。沈鼓集團有意識地將首臺套重點工程、重大任務交給先進典型來做,讓他們在學中干、干中學,以實干出成績,為申報更高層次的榮譽積累功績和業績,同時也通過項目拉動,進一步提升典型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
“打藥”,就是通過組織扯袖子、咬耳朵,讓典型在成績面前找不足,在榮譽面前找差距,及時改掉身上的缺點毛病。典型經常出現在聚光燈下,任何一點小毛病都可能被放大。只有讓典型在榮譽面前保持清醒,不驕傲、不翹尾巴,保持謙虛低調、踏實做事的作風,才能讓典型之路走得更遠、更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