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刊“黨史”欄目精選遼寧黨史上優秀共產黨員的杰出代表,以他們的感人事跡教育和鼓舞后來者。這些黨史上的優秀共產黨員包括遼寧人(遼寧籍),以及在遼寧工作、學習和生活過的黨史人物,主要包括革命戰爭年代的英雄、和平建設時期的模范以及改革開放后的“時代先鋒”。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后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軍民團結勇敢前進!看準那敵人,把他消滅!把他消滅!沖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1937年7月,人民音樂家麥新在中華民族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聲中創作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大刀進行曲》,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敢于血戰到底的可貴精神,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
麥新,原名孫默心,曾用名孫培元、孫克、鐵克。1935年參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我國新音樂運動的先驅者之一、黨的優秀干部、人民音樂家。他生前共創作了84首革命歌詞和歌曲,在國內廣為流傳。
孜孜以求創作
1914年12月5日,麥新出生于上海一個普通的職員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麥新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各項活動中,麥新接受了革命思想,逐漸成熟起來。他酷愛音樂,受著名音樂家聶耳、呂驥、冼星海的影響和熏陶,開始學習音樂創作。他先后創作了《向前沖》《馬兒真正好》《大刀進行曲》等歌曲,撰寫了《九一八紀念歌》《犧牲已到最后關頭》等歌詞,還撰寫了《關于創作兒童歌曲》等論文。他在用童謠“小小馬兒郎”的形式重新創作的兒童救亡歌曲《馬兒真正好》中這樣寫道:“馬兒跳,馬兒跑,馬兒馬兒真正好!馬兒聽見達的達沖鋒號,向前飛跑讓我殺強盜!……前面強盜轟轟開大炮,馬兒不怕拼命向前跑!……我要趕到前線殺強盜,殺死強盜民族才能保!”麥新把抗日救亡的內容同孩子們騎竹馬的游戲形式結合起來,使歌曲帶有一定的戰斗色彩。麥新作詞的《犧牲已到最后關頭》一歌中寫道:“向前走,別后退,生死已到最后關頭。同胞被屠殺,土地被強占,我們再也不能忍受!亡國的條件我們決不能接受,中國的領土一寸也不能失守!同胞們!向前走,別退后,拿我們的血和肉,去拼掉敵人的頭。”其歌詞意境頗有《義勇軍進行曲》的味道。由麥新填詞、冼星海譜曲的《只怕不抵抗》是一首影響深遠的抗戰歌曲。“吹起小喇叭,噠嘀噠嘀噠!打起小銅鼓,得隆得隆咚!……不怕年紀小,只怕不抵抗!”歌詞簡單易懂、朗朗上口,描繪了少年兒童不畏強暴、英勇殺敵的戰斗精神,至今依然傳唱不衰。
1940年年底,麥新歷盡坎坷,到達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期間,組織上安排他到魯迅文藝學院從事音樂理論及有關音樂運動的調查研究工作,專職做音樂部黨支部書記、魯藝總支委并負責編輯出版《歌曲》月刊。麥新白天忙于支部各項活動及其他工作,晚上從事創作,常常工作到深夜。延安的生活使麥新汲取了豐富的政治營養,更加堅定了他的革命信心和創作熱情。不久,由賀敬之作詞、麥新作曲的《紅五月》問世,并在延安傳唱開來。在延安期間,麥新先后創作和發表了11篇著作和39首歌曲,主要作品有《春耕小曲》《保衛邊區》《毛澤東歌》《紅五月》《志丹陵》等。除此之外,麥新還經常組織音樂系師生到農村去演出。
奔赴東北戰場
1945年抗戰勝利后,黨中央作出“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決策,派遣大批干部和軍隊奔赴東北。麥新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第一批離開延安,于12月12日到達阜新。12月24日,麥新帶領兩名同志從阜新城里出發,走了兩個多小時,來到太平煤礦管理委員會,先后到太平礦、孫家灣露天礦、發電所等地了解情況,走訪工人家庭,同礦工交朋友,熱情宣傳革命道理,想盡辦法解決礦工的吃飯問題和實際困難。他決心在礦山生活幾年,積累生活素材,寫一部反映礦工生活的中篇小說。經過構思,他打算以一個被抓來做苦工的關內抗日干部為原型,通過這個人物的活動和命運,展現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斗爭的故事。可惜的是,12月末,由于黑山、北鎮、房山鎮、八道壕等地先后被國民黨軍占領,形勢危急,中共阜新地委被迫向阜新農村轉移,麥新也隨同地委到阜北一帶建立游擊根據地,因此,他的小說創作沒能完成。
1946年年初,麥新來到阜北后,立即頂風冒雪奔波于太平山、哈達營子、務歡池、平安地、大巴溝等地的村屯,發動群眾為我人民軍隊募集軍需,搞清算運動,同地主、土匪進行斗爭。從1945年12月12日到1946年2月18日,麥新在阜新地區僅僅工作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寫了58篇日記。這些日記記錄了他充滿豪情、投身革命,甘做人民孺子牛的信念和決心。雖然時間短,但他做了大量的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的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
英雄魂斷開魯
1946年2月下旬,麥新隨中共阜新地委到達哲里木盟(今通遼市)。3月,被分配到開魯縣任中共開魯縣委委員、縣委秘書,負責舉辦工農干部訓練班,培訓基層干部。5月,任開魯縣城關區委書記,發動群眾搞清算、打土豪、斗惡霸。8月,帶領縣委工農團到北部的三區、六區搞剿匪反霸、減租減息。10月,實行戰略轉移,縣委機關撤出縣城,麥新率縣委工作團等部分干部參加“長江騎兵團”,任五大隊干部中隊指導員,在魯北、高力板、黑大廟和科爾沁左翼中旗等地打游擊。1947年2月,開魯第二次解放,麥新任中共開魯縣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等職,曾主辦縣委機關油印的《開魯工作快報》,指導全縣工作。同時,他還深入到情況復雜、斗爭激烈的五區,帶領群眾搞清算斗爭,組織春耕生產,培養發展了一批農村黨員。他生活儉樸,與群眾同甘共苦,深受群眾贊揚。
1947年6月6日,麥新參加完縣委會議返回五區途中遭國民黨軍襲擊,不幸犧牲,年僅33歲。
一個熱愛音樂的人,一個以音樂喚起民眾的人,最終為了人民大眾的解放流盡了最后一滴鮮血。麥新犧牲后,中共開魯縣委、縣政府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并將五區命名為“麥新區”,將萬發永村改名為“麥新村”,以示對麥新烈士的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