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沒朋友的時候,就已經見過了友情。
那是兩個十幾歲的女孩,其中一個是我堂姐,另一個是她同學。蓬勃的年紀,蓬勃的友情,要濃,要黏,要閉上門來說悄悄話,要一個做另一個的影子。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日后的清醒,最初始的友情就是要交換秘密,交換愛好,且只此一人與之交換。
兩個女孩好到如膠似漆,要不你來尋我,要不我去找你,永遠沒有膩煩的時候。小小年紀的我,站在一旁看著任誰也塞擠不進去的兩人,第一次看見了友情。
往后的歲月,她們的友情突然停止生長,原因不詳。在嬸子看來,無外乎各自走南闖北,嫁人謀職,漸行漸遠,扎進兩個不同的世界里去了。兩個人同在老家時,盡管咫尺之遙,你也不來望我,我也不去看你了,刀切一樣斷得干干凈凈。
以至于一把年紀后,我往舊日同窗家中串門,嬸子好不困惑:哪有什么一輩子的朋友,你看她們曾經多好!
的確,截至目下,我的生命中還沒發生過一樁羨煞旁人的友情。不知道要怎么交往,也不考慮值不值得交往,只做自己想做和能做的,余下的順其自然。有點不通人情,也有點懶,連友情也妄想靠天收。好在也不太計較收成: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沒想到舊日同窗也是如此,就這樣,""""兩個清湯寡水不肯用力的人,反而一路到今。
各式各樣的友情,無有孰優孰劣,每個人與他人生發的關系都不一樣,或好或壞,或長或短,皆是人與人的聯結,而聯結本身,就是意義。環環相扣,即是能量。聯結是生動的,是設身處地的。往大里說,文明也是這樣的環環相扣,是聯結,是共生。
一個走著走著就散了的人,也曾是我們與世界的一節鏈環。人間值得,不只是鮮衣美饌、良辰好景值得,也是笑淚有之、痛癢有之、愿違如意有之、疾苦希望有之的人間值得。
好的關系,讓人快樂;不好的關系,讓人思考。不同的關系,給人不同的反饋與照耀。每段關系皆有意義皆有光,它是我們與世界的對話,每段對話都會成為我們的一部分,我們也由此成為世界的一部分。
人生而孤獨,閑來無事,下意識讓自己往人群中走,陌生的人群,甚至陌生的地方。在菜市,看人挑挑揀揀,有問價的也有話家常的,或一回生,或已幾回熟。花花綠綠的菜,鮮活活,一五一十地陳設,像一幅畫。餐館里吃完,一抹嘴沒有起身就走,愿意多坐會兒。匆匆來此的,有人只為轆轆饑腸,有人為重逢有人為別離,一杯酒水落肚,一筷子下去,場面一律漸轉溫馨。食物讓人真誠,最易推心置腹。
沒有比俗更可愛的詞了,人在谷邊,挨著柴米油鹽,貼著四時五谷,就是要過世俗的生活,一派煙火氣。愛吃的人,總是有那么一團子熱愛在身上。
在他們之中,我因被他們的熱愛照耀,覺得世界煞是可愛。即便我與他們素不相識,即便只是遙遙相望。
(編輯""""雪彤/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