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作家朋友是寫兒童文學的,出版過十多本比較暢銷的圖書,常去書店參加簽名售書活動,有時也會邀我一同前往。被一眾小讀者簇擁著索要簽名,不惑之年的他始終保持著孩子般的笑容,把耐心和真誠融入一次次眼神交會中。日子久了,我發現他簽名時有個習慣,落筆前總要先問一句:“我可以簽在這里嗎?”直到面前的小讀者點點頭,他才一筆一畫地簽上自己的名字。
有一次,我看著挺長的隊伍,想起與另一位朋友約好去博物館看展的時間快到了,便小聲提醒他:“其實你不用詢問,無論簽在哪兒,小朋友都會高興的。”他抬頭沖我微微一笑,隨即又輕輕搖了搖頭。
終于等到最后一位小讀者也滿意地捧著圖書離開了,他略感歉意:“不好意思啊,讓你也跟著受累了,咱們趕緊出發。”路上,我忍不住問他剛才搖頭的原因是什么,他抿了一下嘴唇說,我給你講一段十幾年前的經歷吧:
那時,我參加了一家出版社組織的“下鄉送書”活動,去的是一所偏遠山區的鄉村小學。與校長等人簡單交流后,便進入贈書環節,我把提前簽好名的圖書摞在桌子上,一一遞給前來領書的小學生們,同時也送上了我的期望和祝福。活動進行得很順利,不到一個小時就結束了。
臨走時,我看到有個小女孩突然大哭起來,老師在一旁安慰她也無濟于事。我忙問身邊的校長:“小女孩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嗎?”校長笑了笑:“激動唄,孩子們都舍不得你們走哩,以后有時間了,希望能常來看娃啊。”我聞言便放心上了車,汽車緩緩啟動,我探出車窗跟大家揮手。這時,我發現那個小女孩哭得更兇了,她緊緊合抱著雙臂,眼淚在臉上肆意流淌。我讓司機師傅停下車等我一會兒,推開車門跑了過去。
走到小女孩身邊,我握了握她冰涼的小手:“我們還會來的,不要難過了,答應叔叔不哭了好嗎?”她停止了哭泣,咬了一下嘴唇,哽咽著說:“不是,不是這個……我知道叔叔還會來的。”“那你為什么哭呢?”她從書包里掏出我送給她的書,用衣袖輕抹了一下封面,小心地翻開一頁,指著我的簽名說:“你看,你把威威的衣服都弄臟啦!”威威是書里的一個角色,扉頁上有他的簡筆畫像,而我龍飛鳳舞的簽名剛好覆蓋到了他的腰部位置。
我一時間怔住了,回過神來,馬上跑回車里,拿來一本沒有簽名的書送給小女孩。她開心地翻動書頁,高興極了,布滿淚水的小臉像一朵掛著晨露的鮮花。
校長顯得有些尷尬,站在旁邊,一副手足無措的樣子。送我上車時,他不住地說:“您千萬別見怪!小孩子不懂事,不懂事!”我緊緊握住他的手,誠懇地告訴他:“我沒有一丁點兒不高興,我反而非常感謝她,真的,因為她讓我懂得了一個為人處世中常被忽視的道理。”
講到這里,朋友頓了頓,扭頭看我,見我點了點頭,又說:“是的,正如你想的那樣,從此我便告誡自己,并非自己認為對的就是他人滿意的,總有一些是別人不需要的。”
(編輯""""高倩/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