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市倫先小學把握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在落實國家課程的基礎上,以黃梅戲藝術和跆拳道運動為基礎,打造“梅·道輝映”特色項目和特色課程,積極探索育人方式變革的校本化實踐,聚力培育健體、明德、增智、育美、怡情、創藝的時代新人。
特色項目領航,物化場館浸潤。緊扣“讓每一個孩子都獲得美好未來”“以體培元,美潤童心”的辦學理念,學校在全面落實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以體育人、以美育人,整體打造特色項目。借助特色項目,帶動學校體育運動和藝術項目的發展,形成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氛圍,促進兒童全面發展,賦予學校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學校成立“梅·道輝映”課程資源中心和教研室,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培養形成了校內外師資一體化成長型教師隊伍。同時,不斷加大場館建設力度,真正發揮場館育人作用,改擴建跆拳道場館,建設校園“黃梅戲”“跆拳道”展廳項目和“梅·道輝映”文化長廊,逐步形成“一室一館一場”和“一苑一廳一臺”格局,讓師生在真實場景中接受文化浸潤。
特色課程構建,教育實踐創新。學校依托特色項目,整體建設“梅·道輝映”特色課程體系,構建了“梅·道輝映”特色課程涵育學生品格模型圖,分年段組織實施,培養“行止有倫,健雅陽光、拳健體魄、美雅氣質、向善尚美”的新時代好少年。
低年段(1—2年級)用“融·學科”的方式推進高普適型課程,將黃梅戲和跆拳道納入課表,融入學科課程,每周“1+X”課時。其中,“1”是“黃梅戲”“跆拳道”專業課各一節,“X”是在體育和音樂為主的其他學科教學中滲透,主要教授黃梅戲和跆拳道相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法。中年段(3—4年級)用“跨·社團”的方式,每學期8個課時,聘請校外專業專家團隊,利用學校少年宮和個性化課程,集中培訓對“跆拳道”和“黃梅戲”感興趣、有天賦的學生。高年段(5—6年級)用“競·個性”的方式推進培優型特色課程的實施,每學期18個課時,選拔優秀學生,強化學習黃梅戲和跆拳道專業技能和技術規則,推薦參加專業比賽和展演。
特色評價反饋,品牌特色初顯。學校制定《“梅·道輝映”特色課程學生四維評價模型》《“梅·道輝映”學生成長手冊》,不斷完善“梅·道輝映”評價體系。堅持以培養健體、明德、增智、育美、怡情、創藝的時代新人為評價目標,以發展性原則、過程性原則、總結性原則為評價原則,以活動表現、學習效果、素養提升為評價內容,以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為評價方法。通過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小組互評、社會評價的形式,從基礎感知、情感培育、價值內化、個性發展四個維度賦值,突出課程育人,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
(作者單位:合肥市倫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