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眼底病有——
1.視神經病變
包括視盤水腫、視神經炎等,與以下因素有關:(1)外傷,外傷致使視神經受損會引起病變;(2)炎癥,發生如感染性、特發性、自身免疫性神經炎等的炎癥將會增加患病風險;(3)缺血,對于極易出現缺血情況的,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其患視神經病變的幾率更高;(4)中毒,存在長期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或長期使用胺碘酮、乙胺丁醇等藥物,將會增加患病風險;(5)顱內高壓,存在感染、有顱腦外傷等情況可能會引起乳頭水腫,從而增加患病的風險。
2.視網膜病變
包括視網膜腫瘤、視網膜血管病變等,與以下因素有關:(1)壓迫,球后腫瘤、青光眼等疾病會使視網膜血管受到壓迫從而增加患病幾率;(2)遺傳因素;(3)動脈痙攣,動脈硬化、血管收縮不穩定等會增加患病幾率;(4)栓子栓塞,栓子若源于主動脈、頸動脈等處會引起視網膜血管栓塞從而會增加患病幾率;(5)動脈粥樣硬化,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會使視網膜動靜脈血管發生硬化,從而增加患病幾率;(6)血流動力學改變,血小板數量增多或血液黏度增高等會引起該病發生。
3.脈絡膜病變
包括脈絡膜新生血管、脈絡膜脫離等,與以下因素有關:(1)近視;(2)炎癥,由于脈絡膜處血管數量較多,所以血流量較大、流速較慢,病菌極易在此積聚,也易引起脈絡膜病變的發生。
4.玻璃體病變
包括玻璃體積血、玻璃體混濁等,與以下因素有關:(1)遺傳因素;(2)疾病因素,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者的玻璃體老化速度會加快,會更容易引起該病的發生。
5.黃斑區病變
包括黃斑裂孔、黃斑水腫等,與以下因素有關:(1)年齡;(2)疾病因素;(3)血管硬化,新生血管破裂、異常血管生長使得瘢痕組織生長所致的血管硬化會影響患者的中心視力;(4)慢性光損傷,長期面對并使用電子設備導致用眼過度將會增加患病的風險。
中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衰退,眼部組織與功能也面臨著更多挑戰,是眼底病的高危群體。眼底病不僅會損害視力,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失明,給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中老年人務必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
重視黃斑健康
平時多注意黃斑的情況,重視如營養、吸煙、炎癥、氧化、慢性光損害等會導致黃斑病變的因素,不要讓黃斑出現異常,如此才能遠離眼底病的傷害。
保持良好坐姿
不論是在工作、看書、吃飯還是在做其他的事情,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尤其是在面對熒光屏時,應使雙眼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如此能讓頸部肌肉輕松下來,同時也能讓眼球暴露于空氣中的面積減小到最低。
注意用眼習慣
其實在生活中多數人都存在錯誤的用眼習慣,如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在昏暗環境下閱讀等,若不及時地糾正,將會對眼部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可能會誘發眼底病。所以必須糾正錯誤的用眼習慣,要合理把控用眼時長,避免過度的使用眼睛。也不要一直保持目不轉睛的姿勢,通過多眨眼可減少眼球暴露于空氣中的時間,從而避免淚液蒸發,保持眼睛的濕潤與健康。
良好作息習慣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規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適當午睡,每日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同時還要注意勞逸結合。
適當進行運動
運動有助于身心健康,能夠提高中老年人的身體免疫力以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但中老年人要注意避免進行劇烈的運動,以防出現視網膜脫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