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組織滴蟲病是一種常見的寄生性原蟲病,給養殖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該病無明顯的季節性,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容易感染,養殖密度高、環境衛生差易誘發。不同品種、年齡均可發生感染。病雞出現食欲下降、體重減輕、腹瀉、雞冠發黑發紫等癥狀,剖檢盲腸腫大、肝壞死。本文結合一養殖場發感染組織滴蟲病的案例,從發病、診斷以及治療方案進行概述,供養殖者人員參考。
關鍵詞:雞;組織滴蟲病;剖檢情況;診斷方法;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1-0114-03
組織滴蟲病又稱雞黑頭病,主要引起禽采食下降、精神萎靡、生長發育緩慢和產蛋率下降等癥狀,并損傷雞盲腸、肝臟,嚴重時引起血液循環障礙導致頭部缺血發紫。組織滴蟲病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在夏季感染率高,是養雞業中主要原蟲病之一[1]。我國在河南、湖北、東北、廣州、北京以及福建等地均有組織滴蟲病的發生[2],嚴重影響雞的體重、胴體以及產蛋量,阻礙家禽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營口地區發生的一起雞組織滴蟲病的原因、病原生活史以及流行規律,并闡述雞場對其防控和應急治療手段,以期引起養殖人員對雞組織滴蟲病的重視,并共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和控制。
1" 發病情況
2024年4月,營口市某蛋雞養殖場引進蛋雞苗2 000多羽,雞群30日齡前為散養,30日齡以后為籠養。在雞群養殖到40日齡左右,有零星雞只排綠色的帶血糞便、翅膀下垂、食欲減退、雞冠發紫等;2 d后開始出現雞只死亡,有20%以上雞群采食量下降、精神狀況差,患病雞羽毛雜亂,排出黃綠色糞便且帶有惡臭味,雞頭發黑發紫,病程持續較長。養殖人員先給予電解質飲水、氟苯尼考稀釋給藥,一天2次,連續飲用3 d后效果不明顯;后使用抗球蟲藥物連續治療3 d,但雞群中發病雞數量越來越多,最嚴重時每天死亡10多只。
2" 現場調查
獸醫工作人員進入養殖場查找發病原因,發現該場養殖人員少,圈舍糞便不能及時清理,存在衛生較差、氨氣味道大、濕度大的問題;圈舍空間小,養殖密度大,通風差。
3" 病理剖檢情況
病死雞的盲腸病變明顯,腫大、質地變硬,表面覆有黃綠色的粘稠物,并有點狀出血;腸道內有干酪樣壞死物質,切開后類似同心圓,腸道中間有紅色的血凝塊。肝臟腫大、質地變脆,表面灰白色壞死灶,壞死灶中央凹陷、外周凸起。個別雞脾臟輕微腫大,腎臟質地變脆,雞冠黑紫色,腳趾干燥、脫水。
4" 流行病學
4.1" 雞組織滴蟲病原學
雞組織滴蟲病早在20世紀60年代在我國雞、孔雀和珍珠雞中首次被發現[1]。組織滴蟲屬于原生動物、鞭毛蟲門、組織滴蟲屬,蟲體外觀為球形狀,有偽足和鞭毛,個體大小不一,直徑大約在3~16 μm之間,顯微鏡下觀察蟲體呈鐘擺運動[3]。該蟲體的宿主是所有禽類和鳥類,火雞最易感,雞組織滴蟲病在火雞上發病率高達89%,死亡率在70%以上[2]。宿主的年齡、品種以及腸道內的細菌等對蟲卵傳播有很大影響。4~6周齡雞群感染較多,感染后的臨床癥狀不明顯,一般呈溫和性經過,經常容易被人忽視。雞組織滴蟲病要注意與球蟲病區分。感染球蟲的雞多貧血,皮膚蒼白;排除的糞便為紅色,含有未消化的飼料殘渣;患組織滴蟲病的病雞雞冠發黑、發紫,糞便為黃綠色,伴有惡臭[4]。
4.2" 雞組織滴蟲生活史
組織滴蟲病的發生與養殖環境密切相關,經現場調查結果分析,該養殖場發病原因主要是養殖場環境差,未做好寄生蟲的預防工作。組織滴蟲的生活史較復雜,異刺線蟲作為中間宿主,可能與雞誤食異刺線蟲污染過的飼料或飲用水有關,也有可能是采食帶有蟲卵的蟲或蚯蚓而感染[5]。
5" 實驗室診斷
可以采集病雞的輸卵管、胃腸道等樣品或者未剖檢的雞,送到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細菌分離,無菌落出現,因此排除細菌感染。涂片鏡檢:用潔凈的棉簽蘸取病死雞盲腸內側病灶或內容物,放37 ℃生理鹽水中靜置0.5 h,取上層懸液均勻涂在載玻片上固定后制成涂片,在100倍顯微鏡下觀察是否出現橢圓形的蟲體,鐘擺運動。為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還可以提取病料中的核酸DNA進行PCR擴增,以此確診為組織滴蟲病[6]。
本病例中,通過對發病雞的臨床癥狀、剖解變化和多種實驗室檢測方法,確診為組織滴蟲感染。
6" "治療措施
對患病雞所在的圈舍以及場區道路使用2%的燒堿溶液進行噴灑消毒,對水槽、料槽使用2%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病情嚴重的雞立即進行淘汰,作無害化處理,其余發病雞群可用林可霉素和甲硝唑,按照藥物說明書中的劑量加入飼料,攪拌均勻后飼喂,連續使用3 d;同時在飲用水中加入電解多維,連續飲用7 d,提升機體的免疫力,減輕腹瀉等導致機體脫水、電解質紊亂等情況。亞健康雞群使用中草藥,如白術、甘草、烏梅、苦參等,磨粉加入飼料中飼喂,起到預防作用。驅蟲可定期在飼料中加入左旋咪唑,減少雞組織滴蟲的中間宿主異刺線蟲在雞盲腸內的寄生[7]。
7" 預防措施
養殖場根據本地雞組織滴蟲病的流行情況以及發病特點,總結經驗制定出符合本場實際的防治計劃。每年定期驅蟲,減少雞感染組織滴蟲的頻次。在日常防控過程中要做好衛生管理、飼養管理、消毒清潔以及免疫等工作。
7.1" 加強飼養管理
該病在春夏潮濕、溫暖的季節易發,應加強防范。保持養殖場環境干凈,要勤打掃雞舍,定期清糞,避免細菌、寄生蟲滋生。舍內溫度要保持穩定,減少溫差和冷熱應激。保持舍內干燥,及時通風排出濕氣和降低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做好雞群的日常保健工作,維持雞群抵抗力不下降,降低染病和死亡風險[8]。
7.2" 加強消毒管理
雞舍外部環境可以間隔一段時間撒生石灰消毒。過氧乙酸具有高效、無殘留、殺菌廣譜等作用[9],舍內可使用0.3%過氧乙酸噴灑消毒,還可用于帶雞消毒。飼養用具(料槽、水槽等)可以浸泡消毒,墻面使用火焰噴射消毒。重點關注雞舍的衛生死角,如墻角、坑洼區域,加大清掃以及消毒力度,防止蟲卵在此滋生。
7.3" 做好定期驅蟲工作
雞組織滴蟲病主要以蚯蚓和異刺線蟲為主要傳播媒介,因此要定期驅蟲,鹽酸左旋咪唑對異刺線蟲具有很好的驅蟲效果,可以有效阻斷組織滴蟲的傳播。可在雞群養殖到40日齡后使用鹽酸左旋咪唑,按照40 mg/kg體重灌服。在首次驅蟲后,一般間隔一周再進行驅蟲,后續一般間隔6周左右驅蟲一次。
7.4" 提高機體免疫力
在日常飼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等提高雞群的免疫力,也可以同時在日常飲用水中加入黃芪、板藍根等中草藥或其提取物,增強雞群的免疫力,減少病死率。
8" 小結
雞組織滴蟲病很容易通過污染的飼料、飲水、糞便等方式進行傳播,還可以通過采食蚯蚓感染。為此,在雞群養殖過程中,預防雞組織滴蟲病的發生,一方面可以定期用藥物驅蟲,另一方面就是切斷傳播途徑,即殺滅中間宿主異刺線蟲,平地飼養時用水泥澆筑地面,避免雞群刨坑采食蚯蚓。發病后及時確診、對癥治療以及給予提高免疫里的藥物,同時全面消毒控制疾病傳播,雞群很快恢復正常。
參考文獻:
[1]" 方磊涵.火雞組織滴蟲病流行病學初步調查與中藥治療[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8.
[2]" 趙桂英.鷓鴣人工感染組織滴蟲病的臨床、病理學及藥物防治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7.
[3]" 李在凡.火雞組織滴蟲ME 1蛋白的原核表達與免疫保護效果評價[D].揚州:揚州大學,2023.
[9]" 趙利英,丁勇,鄭玉海,等.烏雞組織滴蟲病與球蟲病混合感染的診治[J].家禽科學,2021(3):39-40.
[5]" 戎杰.不同品種雞及火雞對火雞組織滴蟲田間分離株的易感性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1.
[6]" 曲昌寶.禽組織滴蟲病流行病學調查及其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的建立與應用[D].揚州:揚州大學,2014.
[7]" 陳喬光,王培強,許金俊.禽組織滴蟲病的流行特點及其防控對策[J].養禽與禽病防治,2023(11):25-31.
[8]" 朱先鵬.雞組織滴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及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1(9):157-158.
[9]" 丁元增.一例蛋雞組織滴蟲病的診治[J].家禽科學,2024,46(7):110-113+133.
收稿日期:2024-09-02
作者簡介:李瑩(1988—),女,主要從事獸醫相關工作,E-mail:5308035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