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行至低位,結合信用利差壓縮,資產荒延續的市場環境,參考海外市場發展經驗,我們立足于投資端與產品端,思考國內低利率市場環境下的破局之路,總結為三條主線。
在債券市場收益率從“牛平”向“牛陡”轉變的預期之下,短久期產品或將成為2025年純債基金的重要發展方向。
第一,2025年短端利率或將有較為確定性的補降,短債基金資本利得收益可期,“牛陡”環境下短久期“子彈型”策略性價比突顯;
第二,當前長債利率點位或有“透支”可能,截至2025年1月初,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行至1.6%以下,縮短組合久期也可一定程度抵御由于政策或市場風險所可能導致的債市回撤或負反饋贖回;
第三,貨幣市場利率下行,貨基收益率走低趨勢或將延續,結合銀行理財估值監管,公募短久期品類債基產品或因承接居民存款及理財的轉移需求而迎來發展。
從產品端視角來看,當前短債基金市場競爭格局仍然未定,單產品規模增減對于機構管理規模排名仍然可以產生重要影響。過去數年,頭部機構在短債產品方面的主要發力方向共有三類:第一是憑借先發優勢與較全產品線鏈條,快速占據頭部生態位;第二是選擇以極致的風格押注獲取較為豐厚的回報,隨后憑借領先的相對排名,在短債產品這一以個人投資者為主的賽道中獲取明顯資金流入;第三是深度綁定互聯網銷售平臺,憑借注重投資持有體驗的風險收益屬性,通過渠道引流帶來規模增量。在產品布局與定位方面,從個人投資者的需求出發,一種方案是注重收益增強屬性,布局中短久期信用債產品,另一種方案是注重投資持有體驗,發力穩健型貨幣增強策略短債產品,在較為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之下力圖實現絕對收益,或同樣有望承接貨基資金轉移需求。
從投資端視角來看,短債產品一般作為資產組合中的穩健型底倉品種,或者較為靈活的現金管理工具,最好遵循長期配置、減少換手的配置思路。因此,我們考慮關注產品的風險收益性價比,即同時注重短債基金的收益性與波動性,依靠歷史業績回報、最大回撤等延續性較好的指標進行基金篩選。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投資組合對于短債產品的資金容量需求或相對較高,故10億元以上產品可優先納入考慮。第二,定制或通道產品的投資風格或容易為資金方左右,一方面對于基金產品或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考察周期或可適當縮短,另一方面應規避單一機構持有比例過高的短債產品,以防機構突發大額贖回對于產品持倉收益的負面影響。
在固收類基金優選視角下,我們推薦關注能夠在固收底倉以外提供增厚的產品品類,如在權益端增厚方面,建議持續關注價值紅利類股票,或低價轉債策略;在固收端增厚方面,推薦關注QDII債基,以及適度關注二永策略相關產品;在策略端增厚方面,關注被動債基或債券ETF產品作為beta工具的輪動或擇時配置屬性。
“固收+價值”或“固收+紅利”基金:固收資產收益率下降,理論上,能夠提供股息率(TTM)3%以上的紅利類股票,已經具有相對較好的投資性價比,疊加監管政策引導上市公司分紅,未來股票分紅率提升預期下,“固收+”基金的穩定收益來源依然可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多人共管型“固收+”基金往往能夠通過分工管理方式兼顧股票與債券投資端的專業性,但考慮到“固收+”基金的股票端與權益基金的股票端具有相對較大的投資邏輯差異,進行基金產品篩選時可重點關注深耕“固收+”基金股票端投資的權益基金經理。
“固收+低價轉債”基金:傳統債券投資回報下降背景下,轉債配置性價比明顯提升。具體到低價轉債方面,一方面,低價轉債的高到期收益率提供了相對有吸引力的票息,另一方面,較低的轉股價值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幾乎免費的內嵌期權。2024年四季度權益市場迎來一段反彈行情,在我們的統計下,“固收+低價轉債”策略產品實現中位收益2.43%,全年累計回報中位數6.31%,最大回撤中位數-2.84%,性價比相對較高。
QDII債基:參考我們在第二章節中的研究結論,根據海外市場經驗,在市場初抵低利率區間,海外債基往往迎來快速發展,適應了市場對于高息資產的投資期待。其中,美國、歐洲等發達市場的投資級海外債基產品或將迎來較高的投資關注度,新興市場債基產品也可適度關注。截至目前,全市場25只QDII債基,合計管理規模超過380億元。
債券ETF:市場行情疊加政策支持,2024年四季度債券ETF市場熱度再度上行??紤]到利率低位疊加信用利差壓縮,主動債券管理獲取超額的難度提升,可以考慮通過不同細分券種(轉債、利率、信用、同業存單)及久期的ETF產品作為配置工具,構建不同細分品類之間的輪動配置策略,或網格式擇時配置策略。
展望2025年,可以考慮增加對于高彈性產品的關注和布局,以緊跟權益市場的上漲行情。我們推薦關注或布局以下品類:
高彈性“固收+”基金:這里我們對高彈性的定義是,當市場迎來上漲行情時,能夠相對市場保持領漲身位。因此在進行基金篩選時,一方面關注特定板塊的beta機會,如三四季度“固收+科技”基金收益居首,除科技以外,2025年還可關注成長板塊配置機會。另一方面,當市場beta機會來臨時,對于基金經理的行業內擇股能力也帶來考研,我們推薦關注產品的alpha挖掘能力。
“固收+指增”量化基金:通過量化指增方式進行權益端投資管理,或也是“固收+”產品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一方面,量化策略通過分散持倉實現風格、行業和個股的均衡配置,策略執行方面也具有相對嚴格的紀律性,與“固收+”基金的穩健定位較為匹配;另一方面,隨著被動產品的逐步擴容,加之被動指數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范疇的政策信號,未來被動產品對于市場資金流入的吸納或可以期待,指數成分股流動性上行預期下,通過主動管理方式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也在逐步抬升,而以指增方式進行權益端管理,則能夠同時兼顧透明性、收益性,也適宜作為配置工具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