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29日,記者隨上海市人大代表們赴青浦區、松江區視察滬上鄉村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在上海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鄉村振興建設正逐步打開新思路,朝著多維融合的方向拓展,種植、養殖、鄉村度假、品牌建設,無不展現著年輕一代農業農村工作者的創新格局和務實思路。
記者從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了解到: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進鄉村產業從生產型向服務型延伸;上海市依托鄉村特色產業專業村鎮、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平臺,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致力于向高端農業要空間、向精品農業要效益、向品牌農業要市場,從而促進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
據悉,滬上制定了《上海市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通過充分發揮上海市大流通、大市場優勢,以滿足城市多樣化、便捷化需求為目標,重點發展食味稻米、綠色蔬菜、特色瓜果、都市花卉、優質畜禽、生鮮乳業、健康水產等本市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為農業農村聚集更多資源要素、發掘更多功能價值、豐富更多業態類型。
通過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編制印發的《上海市現代設施農業專項規劃(2024—2035年)》(滬府〔2024〕39號),記者了解到,本市當前已布局了3.6萬畝共12個現代設施農業片區以集中打造農業科創示范應用場景,結合蔬菜保護鎮、綠色田園先行區等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提升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水平和能級。各涉農區相應制定了鄉村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特色產業發展方向和主要內容,比如:崇明區結合世界級生態島建設,聚焦本土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食品,集聚發展鄉村生態產業鏈,以全面打造鄉村生態產業示范區;金山蟠桃、莊行蜜梨、大團水蜜桃、馬陸葡萄、白鶴草莓等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引領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鄉村特色產業專業村鎮發展,形成“一村帶數村、多村連成片”的發展格局。
在項目支持方面,為進一步發揮專項資金在推動上海市鄉村振興和“三園(美麗家園、綠色家園、幸福家園)工程”建設中的積極作用,上海市制定印發了《上海市鄉村振興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以“都市現代農業建設項目”“農田建設項目”以及“農業科技創新項目”等地方財政項目,支持各涉農區在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區域特色農產品、產業鏈延伸能力、休閑農業等方面的高質量項目建設。同時,通過加強市區兩級統籌,做好地方財政資金與中央財政資金支持項目的有效銜接,實現優勢互補、重點聚焦、持續發力,不斷提高各級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當前,上海市正加快推動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服務農業的強國建設。通過堅持產業需求導向,立足超大城市和都市現代農業特點,大力促進科技合作和成果轉化,不斷夯實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基礎,積極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向高端精品、強鏈延鏈升級。
比如:松江區正大力發展稻米特色產業,圍繞水稻優質品種選育、稻米生產加工儲藏、病蟲草害防控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究,提升“優質稻米”主導產業科技水平,聚焦加工、流通、營銷、服務等鏈條環節,逐步形成鄉村特色產業專業村鎮、農業產業強鎮到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階梯式發展,推動稻米產業鏈增值,區內農業總產值達18.38億元。
除了政策支持、科技賦能之外,滬上鄉村振興建設近些年正秉持著融合發展的新理念,以其多維度發展不斷提升附加值背后的溢出效應。
經農業農村委同志介紹,當前滬上堅持產業優先,以農業農村投資促進工作為抓手,結合上海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加強優質企業和特色產業導入,深度挖掘特色鄉村資源。先后引進了相關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鄉村農旅、民宿、文創、康養、總部經濟等產業發展,為鄉村引流賦能并承接城市溢出功能。通過加快城鄉融合,以“農業+”模式引進企業全方位參與鄉村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強化產業發展聯農帶農作用,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的增值收益。
據了解,奉賢區青村鎮李窯村充分利用鄉村自然稟賦,通過“股金+租金+薪金”方式,激活農村文旅產業潛能,打造具有現代品格、江南韻味、水鄉特色的村莊,獲評“全國文明村”“上海市第三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和“上海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進一步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
本次人大代表視察的青浦區和睦村,以徐涇河為主線打造“和睦水街”,引入紅豆集團作為管理平臺,打造集江南水鄉格局與現代建筑美學等多元文化元素于一體的鄉村空間,將特色餐飲、風情民宿、文創、茶室、咖啡廳、工作室等融入鄉娛、鄉宿、鄉游、鄉物產品鏈,帶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以增加村民收入。秋收之后,記者隨行見到不少市民在此品茗小憩,田間步道、民宿茶坊,鄉村旅游休閑的新格局初見雛形。隨著鄉村振興建設大環境的不斷改善,經營者的隊伍里出現了不少年輕人的身影,受到了不少自由職業者和旅居者的青睞。人大代表們眼見鄉村環境愈發雅致,紛紛表示周末節假日也想帶著家人來上海的“后花園”度假。
除此之外,據悉上海市各區正積極挖掘有“滬味”的鄉村產業品牌內涵,隨著南匯8424西瓜、青浦茭白、崇明水仙、崇明白山羊、黃浦江大閘蟹等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不斷涌現,金山農民畫、嘉定竹刻、顓橋剪紙、葉榭軟糕、崇明糕、高橋松餅等“鄉字號”“土字號”的手工制品品牌屢創消費熱點,區域內特色產業成為農民家門口就業和增收的良好途徑。
松江區小昆山鎮萬畝糧田現代農業示范區位于該鎮西北部區域,涉及湯村、永豐、蕩灣三個行政村,東起昆港公路,南起橫山塘,西北與青浦區接壤。區域面積為11.09平方公里,建設面積為8.20平方公里。該區域以“種植為主、養殖為輔,合理布局林業、水系和鄉村旅游”為發展方向,以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建設為基礎,與“農林水”三年行動計劃和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同步推進。致力于將連片農田打造成全國領先的農業設施現代化、農業組織規模化、農業科技標準化的萬畝高水平糧田和“田成方、林成行、渠成網、路通暢”的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
記者隨人大代表們在松江區小昆山萬畝良田現代農業示范區了解到,松江區的農戶們正著手將純凈的無農藥蔬菜帶上人們的餐桌。通過科技賦能農業生產,諸如采用養殖廢水資源化利用的模式(上海市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利用養殖廢水生產光合細菌液體肥料。現場展示的通過上述技術種植的“松江大米”等產品吸引不少代表和游客駐足了解。
在松江區昆秀水產養殖基地,人大代表們實地察看了“黃浦江大閘蟹”的現代化綠色養殖環境,結合水質、水草、光照等要求,稱贊工作人員的養殖理念可謂“綠色環保”。當代表們對品牌防偽提出關切時,工作人員表示已專門引進了價值不菲的設備用于在螃蟹背殼上打上防偽印記,以遏制假冒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