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滄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建設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項目為契機和主要抓手,統籌全市資源力量,將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納入民生工程強力推進,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提質量,推動中醫藥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基本構建起具有地方特色、傳統產業基礎和區域發展特點的中醫藥工作態勢。但目前全市中醫藥事業在傳承創新發展中依然存在瓶頸,中醫藥科研創新能力不足、中醫藥人才相對短缺、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不平衡等問題還亟待解決,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注重在傳承中發揮比較優勢。構建中醫藥發展新格局。搶抓示范試點項目機遇,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制定《滄州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示范試點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規劃》和各縣(市、區)實施方案,建立市、縣(市、區)聯動工作鏈條和運行體系,打造以市級公立醫院為龍頭,各縣(市、區)“一縣一品”的中醫藥發展格局。擦亮中醫藥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扁鵲、張錫純、劉完素等中醫藥歷史名人資源,建立全市“1+3”(滄州市+任丘、河間、鹽山)中醫藥文化研究展示中心體系。組建老字號中醫藥發展聯盟。促進各成員單位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技術交流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實現有效溝通、良性互動和優勢互補。同時,對傳承人及傳承團隊建設定期進行考核與評估,保障傳承活動持續有序運行。
二、注重在創新中聚焦關鍵要素。加強中醫藥人才培育。建立市級中醫藥人才數據庫,制定中醫藥領軍人才成長計劃,為國醫大師、學科帶頭人、科研技術骨干等給予人才梯隊配套、科研條件配套、管理機制配套支持,形成中醫藥領軍人才蓄水池。持續開展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培訓、轉崗培訓、基層國醫堂骨干人員培訓,建設基層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培養基層中醫藥人才。加快中醫藥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用好示范點項目資金,聚焦中醫藥重點學科、專科,謀劃建設在全國、全省有影響力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完善中醫藥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模式,重點扶持中醫重點學科建設與臨床研究的協同創新。進一步爭取國家級、省級項目支持,提前謀劃和儲備項目,提早落實政策支持綠色通道,探索形成中醫藥項目集群。探索構建“名醫-名方-名藥”中藥發展新路徑。發掘整理經典經方、驗方,鼓勵將傳統經方和名老中醫驗方開發為中藥制劑,落實對入選品種的幫扶支持,加快提升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傳承創新能力。分級提升全市中醫藥服務能力。推進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建設,打造區域性龍頭中醫醫院,開展縣級中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建設,持續推進中醫診療模式創新。鼓勵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縣域醫聯體,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診所納入醫聯體建設,推動服務能力共提、人才梯隊共建、健康服務共管和優質服務共享。智慧化賦能中醫藥發展。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建立中醫藥電子檔案專題數據庫,打造智慧中醫藥公共信息平臺,建立中醫藥服務全流程質量監管體系,形成覆蓋全市的中醫藥數字化監管平臺。
三、注重在發展中打造示范工程。探索打造“京滄”“津滄”等中醫藥協同發展示范名片工程。深化政府層面與京津地區對接,簽訂政府間合作框架協議,在醫療服務、學術傳承、治未病服務、康養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建設。鼓勵醫療機構、專科院校、社會組織與全國優質中醫藥資源的多元化合作,牽頭設立名醫工作室、流動工作站、專科聯盟,帶動全市中醫藥服務能力整體提升。構建中藥材特色產業鏈。以桑葚、山藥、金銀花等7個千畝以上中藥材種植品種為突破口,優先指導中藥材種植業的相關科研項目立項,支持中醫藥龍頭企業拓展深加工、觀光、采摘、旅游、康養等新業態實踐,形成“綠色+道地”滄州中藥材特色品牌。同時,加大對全市鹽堿地中藥材的種植和開發,并加強與省級合作,在鹽堿地中藥農業研發平臺建設上加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