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和謀劃“十五五”之年。近日,地方兩會相繼開啟,各紡織重鎮在新的一年也將加快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在紡織產業領域展現出諸多新舉措、新思考與新展望。
泉州:時尚產業聯盟打造國際“時尚之都”
泉州紡織鞋服產業年產值超7000億元人民幣。20多年來,在“晉江經驗”的引領下,泉州紡織服裝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完整產業鏈,擁有眾多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知名品牌。
1月7日,泉州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召開,市長蔡戰勝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抓項目、促發展”系列專項行動,加快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打造國際“時尚之都”。報告中的“時尚產業聯盟”備受紡織服裝人關注。
該聯盟由23家品牌龍頭企業聯合發起成立,涵蓋761家紡織鞋服行業優質企業、1萬多家生產制造供應鏈企業。未來,聯盟將圍繞“產業創新與升級”“品牌塑造與價值提升”“人才培養與引進”“產業生態構建”“國際交流與合作”五大板塊開展工作,推動產業創新升級,提升泉州時尚產業的整體競爭力,讓泉州時尚和海絲文化走向世界。
1月6日,在泉州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泉州市政協常委、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少雄圍繞“做優營商環境提升經營主體滿意度”主題發言。他提到,泉州經營主體超160萬戶,提升其滿意度對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為此,他提出多方面建議:在法治環境上,健全稅務稽查、涉企案件辦理與輿情研判聯動機制,強化公平競爭審查,打造“有溫度”的法治環境;政務環境方面,建立經營主體信用分類管理、預警和修復機制,完善政務數據共享清單,營造“有態度”的政務環境;創新環境層面,出臺專項扶持政策、成立專精特新產業引導基金、建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合作庫,推動智能化數字化,打造“有活力”的創新環境;要素環境領域,深化“標準地+承諾制”等審批改革,搭建人才柔性引進線上平臺,兌現招商優惠政策,打造“有保障”的要素環境。
常熟:聚焦多方面“進”與“優”
1月7日,常熟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出爐。2025年,政府將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以發展之“進”促城市之興,推動經濟行穩致遠;以創新之“進”蓄城市之能,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紡織產業作為傳統產業更需借助創新實現突破;以能級之“進”提城市之質,實現全域共融共美;以民生之“優”固城市之本,推進成果普惠共享;以治理之“優”,強城市之基,維護社會平安穩定;以作風之“優”增城市之效,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會上,常熟市人大代表、常熟市欣鑫經緯編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忠表示,時代浪潮推動企業前行,企業和江南大學經編中心成立了經編毛絨研究中心,并設立研究站,實現了從研發到設計全過程的集成管理。同時進行了設備升級,安裝自動配送和在線檢測系統,提高了產品品質和生產效能,壓降了成本。還對生產管理系統進行升級迭代,以科學數據提供決策參考。政府主動作為助力企業拓展市場,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營造了良好發展環境。企業將圍繞“新質生產力”繼續探索,努力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盛澤:打造世界級高端集群
2025年,盛澤鎮將持續錨定“打造世界級高端紡織產業集群”目標,堅持絲綢紡織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導向,全力以赴拼經濟、穩增長、促發展,確保實現一季度“開門紅”,力爭全國百強鎮排名爭先進位。
1月7日,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委書記李銘來到吳江區十七屆人大五次會議盛澤代表團,與代表們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李銘指出,盛澤鎮要繼續勇挑重擔、多作貢獻,以黨建為統領扎實推進“三穩三新三保”。要鞏固絲綢紡織優勢,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從面料向材料升級,由生產向時尚設計和品牌創意延伸。要堅定不移走好集約化、減量化、綠色化發展道路,推動空間重構、資源重組、品質重塑,實現含綠量、含新量協同提升;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打開城鄉融合發展新空間,實現共同富裕。
吳江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盛澤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徐惠林表示,今年,盛澤鎮將把握滬蘇湖高鐵盛澤站通車、江浙協同聯動等發展機遇,用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城中村改造、金融優惠等政策,加快推進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做好新興產業招商引資,抓好紡織循環經濟產業園、中國東方絲綢市場、高鐵盛澤站區域等重點片區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張家港:智改數轉助力高質量發展
1月6日,張家港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為張家港高質量發展謀劃新愿景。張家港市政協委員、江蘇宏遠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松花表示,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為己任,收集社情民意,高效履職,為推動港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作貢獻。
1月6日,在參加張家港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時,張家港市政協委員、張家港市隆和氨綸紗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燁表示,2025年是企業發展關鍵之年,企業將主動更新老舊設備,通過“智改數轉網聯”提升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增強產品競爭力,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企業效益,為港城經濟高質量發展用心出力。
紡織重鎮在地方兩會中的新思路、新規劃,將為紡織產業未來發展注入新活力,推動我國紡織行業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