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SG表現涵蓋了企業在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個層面的綜合表現,是衡量企業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的關鍵指標。本文以2017—2023年CNKI數據庫中主題為ESG表現的期刊論文為樣本,采用CNKI內置的統計功能與CiteSpace信息可視化功能繪制出研究的發文量、高被引文獻與關鍵詞圖譜,挖掘ESG表現相關文獻的基本現狀,梳理研究熱點、探索前沿趨勢。研究表明,我國關于ESG表現的研究雖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文量急增;研究熱點集中在外部監督、信息披露與綠色轉型,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與高效治理;ESG研究經歷了起步—活躍—高速發展三個階段,多學科交叉融合是未來ESG表現的研究重點;展望包括擴展學科范圍、開拓研究視角、創新研究方法、拓寬數據來源等。
關鍵詞:ESG表現;研究熱點;CNKI;CiteSpace;知識圖譜
中圖分類號:F273.1;F27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298(2025)01(b)--04
“十四五”規劃以來,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已上升為我國的基本方略。作為帶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ESG是企業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三方面的非財務績效指標,微觀上能夠緩解企業融資約束,提升創新水平,提高風險承擔能力[1],宏觀上契合新發展理念的整體構建。隨著財政部、國資委、三大交易所等國家機構密集出臺ESG相關的規范文件,企業的ESG表現引起廣泛關注,相關研究迅速涌現,形成豐富的研究成果。回顧國內企業ESG表現的相關研究發現,文獻多采用定量研究,研究成果零散,缺乏對該領域的系統把握與梳理,無法準確捕捉研究熱點與前沿趨勢。因此,本文深入挖掘ESG表現相關文獻的基本現狀,梳理其研究熱點,進一步了解該領域的發展趨勢,并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展望,以期為學者提供研究方向,從而為推動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近年來,在信息探索與分析方面,陳超美教授開發的CiteSpace文獻計量學可視化軟件巧妙融合了多元分析、時間切片與動態網絡分析技術,能夠以知識圖譜這一直觀形式為研究者勾勒出某一學術領域的圖景,準確捕捉研究熱點,并前瞻性地揭示出未來發展趨勢。目前,CiteSpace可視化分析已應用于心理學、醫學、經濟學等研究領域,但對ESG研究趨勢的相關報道較少。基于此,本文對2017—2023年CNKI數據庫中以ESG表現為主題進行高級檢索,文獻來源選擇CSSCI和北大核心。經人工剔除非相關文獻,最終得到408篇有效文獻,構成該研究的基礎數據庫。此外,選用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V6.2.R6版本,并結合CNKI文獻統計方法,對ESG表現的研究現狀、熱點和前沿趨勢進行文獻計量挖掘,包括對該領域的發文量與高被引文獻進行統計分析,并通過關鍵詞共現與聚類歸納熱點,利用關鍵詞時間線和關鍵詞突變圖譜推測未來研究方向。
1ESG表現的研究現狀
1.1年度發文量研究
本文根據CNKI文獻可視化功能,對樣本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經分析,關于ESG表現的研究呈逐步上升趨勢。2017—2018年,相關研究的發表數量分別為3篇和1篇,且ESG表現并未成為這些文章的核心內容,反映出我國學者在ESG方面挖掘較少[2]。2019—2021年,全球各行業的發展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企業信息披露不足,導致國內學者在ESG領域的國際經驗借鑒和本土化探索較為有限,該領域的研究增長緩慢[3],每年分別發表了5篇、7篇、18篇。2021年,我國發布“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在未來五年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隨著社會各界對環境問題的關注,文獻數量開始爆發性增長,2022年和2023年ESG表現的相關文獻數量達到374篇,分別實現了516.67%和302.15%的同比增長。總體來看,我國對ESG表現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隨著2024年交易所發布指引文件《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我國的ESG發展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將推動研究迎來新的高峰。
1.2高被引文獻分析
學術期刊的被引頻次是衡量文獻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的重要指標。根據樣本數據庫中被引次數超過500的文獻分析可知,位居首位的是邱牧遠和殷紅(2019)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研究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與融資成本之間的關系,結論為ESG表現好的企業的融資成本更低[4],其作為該領域國內的第一篇實證論文,被引達到1106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從被引頻次超過500的文獻來看,關于企業價值的研究相對較多,暗示了研究側重企業經濟領域。
2"ESG表現的熱點識別與主題劃分
2.1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對文獻研究主題與核心內容的高度概括,通過關鍵詞共現分析可以揭示某一領域的研究熱點分布及其發展態勢。為更加深入地推進ESG表現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本文借助CiteSpace軟件的可視化分析功能,將樣本文獻以關鍵詞知識圖譜的形式展現出來,以深入了解ESG研究的熱點及其演進歷程。同時,將時間切片設置為1年,得到141個網絡節點、206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209的國內ESG關鍵詞共現圖譜。
從關鍵詞共現圖譜中可以看出,國內ESG研究的核心關鍵詞(括號中的數字代表關鍵詞頻次)為融資約束(44),其他次核心關鍵詞分別為信息披露(27)、企業價值(18)、公司治理(17)、綠色金融(16)、綠色創新(15)、企業績效(10)、內部控制(10)等。基于以上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可持續發展、高效治理是ESG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企業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共同構建了ESG的重要地位,學者對企業ESG表現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例如,達潭楓和何顯輝(2024)[5]利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及工具變量法等方法,對中國2011—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與企業綠色創新之間的關系及其作用機理進行實證研究。李澤浩等(2024)[6]利用多期雙重差分法和A股上市公司數據,評估了ESG信息披露在提高企業投資效率方面的作用,并探究其潛在的作用機制。
2.2關鍵詞聚類分析
關鍵詞聚類分析能夠簡化復雜的數據結構,依據關鍵詞的共同出現頻率,將相似的關鍵詞聚集成獨立的類團,從而幫助研究者高效構建出清晰的研究框架。因此,本文借助CiteSpace軟件對樣本文獻高頻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生成聚類分析圖譜。結果顯示,聚類模塊值為Q=0.6255,聚類平均輪廓值為S=0.888,一般Qgt;0.3,說明聚類結果顯著,Sgt;0.7聚類,說明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企業ESG表現的研究文獻聚類結果顯示,其結構合理且效果顯著。如圖1所示,國內關于企業ESG表現的研究主題可細分為8個聚類,本文則將這些聚類進一步歸納為三大研究熱點,并逐一進行具體分析。
研究熱點一:企業ESG表現與外部監督。該主題包含的聚類:#0企業價值、#7外部監督,主要關鍵詞為信息披露、企業價值、公司治理、媒體關注、媒體監督、企業信譽、商業信用等。該研究主題強調積極的ESG信息披露對企業風險有降低效應,且這種降低效應在外部媒體關注與分析師的共同作用下表現得更加顯著[7-8]。
研究熱點二:企業ESG表現與信息披露。該主題包含的聚類有:#1經營風險、#5信息披露,主要關鍵詞有經營風險、信息披露、公司治理、融資成本、資本市場等。該研究主題關注探究ESG信息披露的內涵、評價方法、理論基礎、影響因素、經濟后果及作用機制;良好的ESG信息披露可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來減少企業的資本成本,并可能通過建立信任和穩固的內外部利益相關者關系來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市場價值[9-10]。
研究熱點三:企業ESG表現與綠色轉型。該主題包含的聚類有:#2綠色金融、#3企業績效、#4綠色創新、#6公司治理,主要關鍵詞有綠色金融、綠色創新、企業績效、公司治理、資本市場、綠色轉型等。該研究主題聚焦探討ESG評級對企業綠色轉型的深遠影響,發現ESG評級的實施通過有效緩解融資約束、緩解代理問題及加大研發投入多重機制,加速了企業的綠色轉型步伐[11]。
3ESG表現的階段性前沿分析
3.1關鍵詞時區圖譜分析
在關鍵詞共現與聚類分析的基礎上,本文結合時間維度,運用CiteSpace軟件構建出時間線聚類網絡圖譜,以直觀地展示出各個關鍵詞隨時間推移的演變歷程與影響范圍。圖1為2017—2023年企業ESG表現研究關鍵詞時間線聚類知識圖譜,可將我國ESG表現的研究演進劃分為三個階段。
從各階段來看:(1)2017—2018年為研究起步期:本階段關于ESG表現的文獻很少,主要包括界定ESG投資的概念及根據國外學者的已有研究和國內機構的跟蹤數據總結出ESG對綠色金融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學者以#2綠色金融為切入點開展企業ESG表現的討論,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2)2019—2021年為研究活躍期:該時期ESG表現的研究領域得到擴展,在#0企業價值、#5信息披露、#6公司治理領域取得一定成果,同時是#1經營風險與#3企業績效的起步時期。然而,文獻共30篇,在樣本數中占比不到8%。其中,14篇為定性研究,16篇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主要涉及ESG體系評估與構建、ESG信息披露與透明度、ESG理念與行業發展等方面;定量研究側重ESG表現對企業績效與價值、投資者行為、風險等方面的影響。本階段研究尤為關注ESG表現對企業的作用,圍繞G(governance)開展了系列探析。(3)2022—2023年為研究高速發展期:2022年5月,國資委提出所有央企在2021年底前實現ESG專項報告的全面披露,ESG表現研究迅速發展。最早開始的#2綠色金融研究關注度減弱,#7外部監督進入研究視野,“融資約束”“綠色創新”“內部控制”“數字化轉型”等關鍵詞涌現,研究領域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都廣泛涉及,未來在該領域仍存在廣闊的探索空間。
3.2關鍵詞突現分析
突變詞是指短時間內使用頻率驟增的關鍵詞,通過觀察這些詞匯的出現頻次來推斷出ESG表現的研究前沿與熱點變化。其中,突變詞的突變率表現了該詞短時間內使用頻率驟增的強度。圖3展示了突變率最高的6個關鍵詞。從突變率來看,突變率最高的是綠色金融(2.58),綠色金融是一種將環境保護納入金融決策和業務活動的金融理念和模式[12],旨在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由于金融市場結構的變化、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契合與“雙碳”政策的推動,ESG表現在綠色生態方面的價值受到關注。從突變時間來看,綠色金融(2.58)與責任投資(1.41)的研究從2017年開始持續到2023年,社會責任投資是指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僅考慮被投資企業的財務因素,還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根據CNKI文獻計量分析,綠色金融在2024年仍會受到繼續關注,說明未來關注的重點方向是綠色可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就起始時間來看,2022年以來,資本市場(1.5)、企業價值(1)、企業風險(1.01)涌現。一方面,投資者偏好: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其認為ESG表現出色的公司在可持續性和長遠競爭優勢上更為突出,因而日益重視ESG因素,并在投資決策中加以考慮。另一方面,企業需求:ESG因素為評估企業和投資項目的潛在風險提供了更多維度,包括環境風險(如氣候變化)、社會風險(如勞工關系)和治理風險(如公司治理結構)。整合ESG因素可以更好地評估投資的長期可持續性,調整資源配置,提高企業價值。由此可以發現,ESG表現與金融、投資、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及企業經濟多個學科領域交融整合,為深入理解和推進ESG提供了多個視角,共同聚焦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風險管理、社會責任及資源和環境的高效利用。
4結語
4.1研究結論
本文利用CiteSpace和CNKI的計量可視化分析功能,以北大核心與CSSCI期刊數據庫為實驗數據,對國內2017—2023年ESG表現相關文獻的發文量、高被引文獻、關鍵詞共現與聚類、關鍵詞時間線與關鍵詞突現等進行系統分析與回顧,得出以下結論:(1)從文獻數據來看,一方面,年度發文量研究表明我國ESG表現起步較晚,研究仍處在初級階段,但發文量呈遞增之勢,且在2022年與2023年呈現爆發式增長。另一方面,高被引文獻分析指出企業價值方面的被引數量較多,暗示了現有研究方向。(2)從研究熱點來看,國內企業ESG表現與外部監督、信息披露、綠色轉型相結合,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與高效治理。(3)在階段性前沿分析中,ESG表現研究經歷了起步—活躍—高速發展三個階段,從研究主題的演化可以看出,ESG表現與金融、投資、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及企業經濟多個學科領域交融整合,拓寬了ESG表現的研究視角,研究成果逐漸完善。
本文還存在以下研究局限:第一,樣本容量不足。408篇文獻雖達到Citespace軟件分析的功能,但就目前ESG文獻總量而言,仍不能涵蓋所有熱點,可能影響結果的普適性。第二,文章只分析了中國國內的ESG表現,并未分析外國ESG的研究情況,研究不夠全面。
4.2研究展望
綜上所述,國內企業ESG表現的研究可從以下幾點深入與改進:(1)擴展學科范圍。構建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團隊,除了經濟學、管理學與金融學外,還可以探索其與法學、環境科學與倫理學等學科融合應用,從多學科、多視角切入,推動ESG多維發展。(2)開拓研究視角。比如分析ESG表現對同行業企業間的同群效應,或擴大研究的地理范圍,宏微觀結合分析ESG表現對城企協同的作用。(3)創新研究方法。除了定量研究外,還要將定量定性相結合,全面理解研究問題,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可操作的建議或政策。(4)增強文獻來源的廣泛性。例如,增添外文數據庫中優質論文,如PubMed、WOS等數據庫。在未來研究中,保持著動態的視角,不僅關注國內新鮮研究成果,還關注國外研究動態,增加國內外研究對比面板,更進一步關注世界ESG領域共同關注的話題和差異話題。
參考文獻
方先明,胡丁.企業ESG表現與創新:來自A股上市公司的證據[J].經濟研究,2023,58(2):91-106.
WeberO.Environmental,socialandgovernancereportinginChina[J].BusinessStrategyandtheEnvironment,2014,23(5):303-317.
YuanX,LiZ,XuJ,etal.ESGdisclosureandcorporatefinancialirregularities–EvidencefromChineselistedfirms[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22,332:129992.
邱牧遠,殷紅.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企業ESG表現與融資成本[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9,36(3):108-123.
達潭楓,何顯輝.ESG信息披露與企業綠色創新[J].武漢金融,2024(2):53-61+88.
李澤浩,楊振,陳傳龍.ESG信息披露提升了企業投資效率嗎:非財務信息披露的財務作用[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4,39(4):71-80.
翟勝寶,程妍婷,許浩然,等.媒體關注與企業ESG信息披露質量[J].會計研究,2022(8):59-71.
蔣藝翅,姚樹潔.ESG信息披露、外部關注與企業風險[J].系統管理學報,2024,33(1):214-229.
李志斌,邵雨萌,李宗澤,等.ESG信息披露、媒體監督與企業融資約束[J].科學決策,2022(7):1-26.
黃珺,汪玉荷,韓菲菲,等.ESG信息披露:內涵辨析、評價方法與作用機制[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3,45(6):3-18.
胡潔,于憲榮,韓一鳴.ESG評級能否促進企業綠色轉型:基于多時點雙重差分法的驗證[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3,40(7):90-111
馮金余,李孟林,常廣敏.社會責任投資基金與投資者的選擇[J].經濟與管理評論,2022,38(6):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