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走著走著,大腿根部就鼓包了。即便嘗試將其推回原位,仍然反復出現,而在休息或平躺時包塊又自行消失。當心這或許是“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是一種常見臨床疾病。在重力作用下,人體腹腔內的臟器易堆積于骨盆腔,特別是腹股溝內側的薄弱區域。當腹腔壓力因多種原因升高時,這些臟器就可能從薄弱區域突出,形成腹股溝區的包塊,即腹股溝疝。因此,腹股溝疝常在站立時出現,躺下時縮小或消失。
腹壁肌肉強度降低、腹內壓力增高是引起腹股溝疝的主要原因
腹股溝疝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且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居多。老年人肌肉萎縮,腹股溝區更加薄弱,內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宮圓韌帶穿過,給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此外,老年人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導致的排尿困難等疾病,致使腹腔壓力升高,為疝的形成提供了動力。
其他年齡段(如兒童和青壯年)人群,其腹股溝疝的形成則多與先天因素有關,如腹壁結構的異常薄弱、膠原蛋白及纖維合成的異常等。
特殊情況下,如女性在妊娠和生育過程中,或健身鍛煉時過度使用腹部力量,也可能導致腹腔壓力異常升高,從而誘發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如何治療?
1歲以下的嬰兒有自愈的可能,可暫不手術,進行觀察等待。
腹股溝疝成人患者一旦診斷明確,首選的有效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目前,國際公認的無張力疝修補技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首選方法。腹腔鏡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在腹腔鏡下通過3個小切口(腹壁上取1個1厘米和2個5毫米的戳口),將隆起的臟器還納回腹腔內,剝離疝囊,并使用人工合成的補片材料來修補腹股溝區的缺損,從而防止疝氣的復發。相比傳統開放手術,這個手術具有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復發率低、手術傷口并發癥少等優點?;颊咄ǔPg后麻醉清醒即可下床活動,最快術后24小時即可出院。
有些患者年老體弱、患全身嚴重并發癥或具有明顯手術禁忌證,治療通常采用醫用疝氣袋,使用專業卡環及棉墊卡住腹股溝管內環口,使疝不再突出。同時避免用力咳嗽、排便等情況,從而降低腹股溝疝嵌頓的風險。勿以“疝”小而不為,發現疝氣盡早治療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