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中收錄了不少芳香植物,如迷迭香、茉莉花等,這些藥物背后還引出了一種療法、一門學科——芳香療法。
迷迭香
迷迭香為唇形科迷迭香屬植物。《本草綱目》記載,迷迭香自三國時期從西域傳入中原,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青睞,栽種在宮里。
曹丕與曹植之間“煮豆燃豆萁”骨肉相殘的慘劇,令人嗟嘆,但是他們也曾因對迷迭香共同的喜愛,聚在一起吟詩作賦。曹丕作《迷迭香賦》贊賞迷迭香:“播西都之麗草兮,應青春而凝暉。”迷迭香在春天里熠熠生輝,取其鮮嫩葉,裝入香囊袋,佩戴在身上,芳香迷人,這也被收錄在《本草綱目》中。
每年一到夏天,日曬天熱讓人煩躁。其實比烈日當頭更可怕的是夏天的蚊蠅,讓人惱恨。用蚊香驅蚊古已有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迷迭香和羌活一起制成丸藥,點燃后驅蚊的方法。
迷迭香作為辛香料,更是出現在各國餐桌上。西餐經常把迷迭香、羅勒等香料的粉末撒在主要食材上,既可調味又可裝點。迷迭香燉菜、迷迭香做的面食等不勝枚舉。
羅勒
羅勒現在比較常見。羅勒為唇形科羅勒屬植物。羅勒是一大類,品種很多,比較常見的有甜羅勒、紫羅勒和檸檬羅勒等。在這一大組香草當中,九層塔也是羅勒中的一種。
之所以叫九層塔,主要是由于它的花序重重疊疊,如同寶塔。潮州菜、客家菜經常用到九層塔。潮州人稱九層塔為“金不換”,客家人稱九層塔為“滿園香”。現在安徽等地也流行配菜放入九層塔,九層塔作為涼拌菜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茉莉花
茉莉花令人賞心悅目。《本草綱目》中記載,茉莉花可以平肝解郁、理氣止痛。
有一首家喻戶曉的江南民歌《茉莉花》,歌曲朗朗上口。茉莉花為木樨科茉莉花屬植物。
茉莉花茶非常有名,但這不是茉莉花泡的茶,而是用茉莉花窨制的茉莉花味的茶。
北京人愛喝茶,尤其常喝茉莉花茶。從前一些井水苦,茶香能遮苦味。雖然北京不產茶葉,但也有茶莊老字號以茉莉花茶聞名。茉莉花茶,南方叫香片,制茶時在綠茶的制作過程中加入鮮茉莉花窨制而成。茉莉花清香、淡雅,享有“天下第一香”的美譽,與綠茶搭配,香氣繚繞。
茉莉花中的精油含油量并不高,只有約0.2%,采集500朵茉莉花蕾,才能提煉出1滴純茉莉精油。這令高純度的茉莉精油有了“液體黃金”之稱。
芳香療法
芳香療法,是一種將植物精油運用在香熏、按摩和沐浴當中,通過調整心理和生理,達到保健和治病效果的方法。現在盛行于全球,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埃及人就掌握了提取芳香精油的方法,制作出香油、香膏等用品。
精油也被廣泛用于治病、抗菌。早期人們對精油的認識,還停留在經驗的層面。直到20世紀初,法國化學家蓋特福賽,在一次實驗事故中燒傷了手,意外發現了薰衣草精油對燒傷的療效。后來,他使用不同的精油治療戰場上士兵的傷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接著,他撰寫了《芳香療法》一書,正式提出了“芳香療法”的專業術語。
進行芳香療法時用到的精油和揮發油的概念稍有不同。揮發油是通過水蒸氣蒸餾獲得的揮發性油類。精油更注重精華,制備方法包括萃取、壓榨或蒸餾等幾種方法。現在最常見到的精油有迷迭香精油、玫瑰精油、薰衣草精油和尤加利精油等。
在芳香療法中,也常把不同品種的精油按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可用來防病、治病,這點與中藥的復方配伍類似。
埃及的精油店很多,這些店也是游客經常光顧的地方。我在當地的一家精油店里見到了數十種精油產品,都裝在精美的小玻璃瓶里,以古色古香的風格展示著芳香療法的作用,令人戀戀不舍。
芳香療法也是世界傳統醫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人有五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將五官的功能一起調動起來,有助于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只要是對人類健康有用的方法與材料,我們都可采用、吸收,博采眾家,無論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