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掃一掃,就有禮物贈送。”前不久,山東李女士的父親為領取一盒雞蛋,掃碼成為當地一家新開業小超市的會員,后被拉入一個數百人的社交微信群,群主聲稱群里會不定期免費發放各種禮品。直到有一天,父親花1000元購買了6袋酸奶粉回家,還樂呵呵地稱這款產品有“增強免疫力”的奇效,李女士這才意識到,父親陷入了“掃碼”騙局。
在數字信息時代,二維碼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其普及,一些不法分子也瞄準了二維碼背后的“商機”,利用老年人對數字技術不熟悉、防范意識較弱的特點,設下重重陷阱。從“掃碼領禮物”到“掃碼做任務領紅包”,再到掃碼購買所謂的神奇產品,老年人在追求便利與實惠的同時,往往不自覺地踏入了這些精心設計的騙局。
近期,多起老年人因掃碼被騙的案例浮出水面,引發了社會對老年人數字安全問題的廣泛關注。這些騙局不僅損害了老年人的經濟利益,更給他們的心理和情感帶來了傷害。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老年人認清這些陷阱,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
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幫助老年人遠離“掃碼”陷阱。首先,家庭和社會應加強對老年人的關愛和教育。家人應多與老年人溝通交流,分享網絡安全知識和經驗,提升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社區和相關機構也可以定期舉辦網絡安全講座或培訓活動,幫助老年人了解網絡詐騙的常見手段和防范方法。
其次,相關部門應加大打擊網絡詐騙的力度。公安部門應持續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利用二維碼進行詐騙的違法犯罪行為。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強對涉及二維碼營銷活動的監管力度,規范市場秩序,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二維碼進行欺詐活動。
此外,技術層面也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多保障。例如,開發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網絡安全防護軟件,及時攔截可疑二維碼和詐騙信息。同時,手機應用商店也應加強對手機應用軟件的審核和管理,防止惡意軟件通過二維碼傳播。
幫助老年人遠離“掃碼”陷阱,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通過政府、社區、家庭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多方協作,才能構建一個更加安全、和諧的數字環境,讓老年人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也能充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