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疾病是引發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一旦患有心臟疾病,不僅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隨時有生命危險。不過,以下幾類“心臟疾病”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嚴重。
竇性心律不齊是正常心律
竇房結是心臟自律性興奮的起搏點,其發出的信號刺激心臟有規律地跳動,這種心律為“竇性心律”,正常為60~100次/分。而竇性心律不齊是指來自竇房結的這種信號并不完全規律整齊,不少人看到心電圖報告“竇性心律不齊”時,會誤認為自己患有心臟病而擔心不已,而實際上,竇房結發出的電信號頻率受自主神經控制,交感神經興奮時心率就快,迷走神經興奮時心律就慢。竇性心律不齊也是正常且健康的心率。
早搏不一定是病,要區別看待
早搏又稱期前收縮,根據起源部位不同,可分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幾種類型,是臨床上很常見的現象。早搏可毫無癥狀,僅在體檢或因其他病就診時偶然發現,也可表現為心悸、心前區不適或心臟停搏感等,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患者是高發人群,一些強心藥、抗心律失常藥、利尿劑等有時也會誘發早搏。
心率稍慢對心臟有益
正常心率為60~100次/分,當心率低于60次/分時,稱為心動過緩。如果看到心電圖報告上“心動過緩”,有些患者會很緊張,特別是一些服用了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的冠心病患者,雖然沒有任何不適,但也不敢再吃藥了。而實際上,適度地減慢心率對心臟是有保護作用的,就像一些運動員和長期堅持有氧運動的人,心率一般會低于60次/分。
因此,只要沒有不適癥狀,在心率靜息狀態時每分鐘50次左右,都是允許的,不需要用起搏器治療;冠心病患者服用β-受體阻滯劑后,心率即使降至50次/分,只要無不適感覺,也千萬別隨意減藥量或擅自停藥,那都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ST-T波改變”不一定是冠心病
心電圖報告單上如果見到“ST-T波改變”的結論,往往意味著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主要特征。因此,多數人只要看到心電圖報告單上出現“ST-T波改變”時,就擔心自己患了冠心病。事實上也并非全是如此。
由于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部分中青年人,尤其是中青年女性心電圖也會常常有“ST-T波改變”的結果出現,還時常有胸悶、憋氣,甚至有夜間驚醒等癥狀。其實這類人群之所以出現這些癥狀,大多是焦慮所致,她們往往經過心理門診治療后,療效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