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陜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成立,下轄陜西延安、甘肅寧縣、寧夏鹽池等23個縣以及神府地區,面積12.96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00萬人。1950年1月,陜甘寧邊區政府撤銷。陜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到達陜北后在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有著特殊且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從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開展水利建設實踐的歷史視角出發,以延安時期的紅色歷史背景為依據,搜集整理陜甘寧邊區歷史文獻資料,以水利建設實踐中的水利人物、事跡、工程為主要研究對象,分類梳理、集中概括陜甘寧邊區水利廉潔文化基因的內涵特征,總結歸納陜甘寧邊區水利廉潔文化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為當今黃河廉潔文化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陜甘寧邊區
水利建設實踐和成就
1935年,中央紅軍落腳陜北后重視水利工作。1938年,陜甘寧邊區有組織地大規模開發水利事業,其發展經歷多個階段,工程規模不斷擴大,至1947年進入新階段。水利工程建設重點區域涉及多個流域,工程分為農田灌溉、水土保持和生活飲水3類,有“幸福渠”“子長渠”等諸多著名工程。
陜甘寧邊區治水成就顯著,原因眾多。黨的正確領導及優良作風帶動下涌現眾多典型。黨員干部如惠中權、任成玉積極興修水利,科技工作者丁仲文、陶克等貢獻專業力量,革命前輩習仲勛蹲點總結郝家橋經驗,勞動英雄張仲成、張玉珍、劉玉厚、馬海旺等事跡突出。黨和政府制定了減租減息、發放水利貸款、組織互助合作、獎勵勞模等方針政策。同時,陜甘寧邊區部分領導干部和專業人員深入研究總結,發表理論文章,從技術和社會層面指導水利建設,如郭子化、武可久等發表的文章,對興修水利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共同促進了陜甘寧邊區水利事業的發展,也為后世水利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陜甘寧邊區水利廉潔文化
基因的內涵特征
陜甘寧邊區水利建設不僅在工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更孕育了獨特的水利廉潔文化基因。這一基因內涵豐富,特征鮮明,在多個維度上展現出其獨特價值。
一是以水利人、惠澤民生的初心意識。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水利建設中,踐行“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理念,秉持水利為民、惠民宗旨,開展各類水利建設,如“幸福渠”“定惠渠”等工程,改善民眾生活,體現了黨一切為了人民利益的初心。
二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陜甘寧邊區時期,水利建設者展現出拼搏精神。如惠中權、任成玉、丁仲文等,以及廣大群眾,都在艱苦條件下積極參與水利建設。從毛澤東等領導人的儉樸生活到王震將軍領導三五九旅開展南泥灣大生產運動,這種精神貫穿始終,是陜甘寧邊區發展和革命勝利的重要支撐。
三是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丁仲文在陜北興修水利面臨諸多困難,群眾懷疑且當地無成功經驗。但他積極宣傳解釋,傳授技術知識,決心建成裴莊渠。最終水渠建成,使旱地變水澆地,帶動了地區水利建設,體現了勇于創新、突破常規的精神。
四是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精神。陜甘寧邊區重視科學技術,成立建設廳,吸納人才,優待技術干部,倡導科研之風。陜甘寧邊區領導干部和科技人員通過研究總結,發表眾多理論文章,如郭子化的《延安生產運動中的水利問題》等,指導水利建設,還提出科學治水理念和水土保持方案,為水利事業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五是清廉自持、融入群眾的公仆意識。陜甘寧邊區黨員干部秉持清正廉潔作風,如陜甘寧邊區政府實行低津貼制度,干部與群眾同甘共苦。在水利建設中,干部帶頭勞動,積極參與,密切了黨群關系,激發了群眾熱情,形成團結治水局面。
六是民主執政、依法管理的法治意識。陜甘寧邊區政府重視水利建設,將其寫入施政綱領,制定獎勵政策,如《陜甘寧邊區獎助實業投資暫行條例》。同時成立管理機構,制定管理公約,依法辦事,保障了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有序進行,為新中國水利工作積累了管理經驗。
陜甘寧邊區水利廉潔文化的
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陜甘寧邊區水利建設的成功經驗,為當代水利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陜甘寧邊區水利廉潔文化基因內涵豐富,對講好黃河故事,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將水利寫進施政綱領,為水利工作奠定正確政治引領。從1939年至1945年,陜甘寧邊區政府多次在重要文件中強調水利發展,如《陜甘寧邊區抗戰時期施政綱領》明確提出興修水利,《陜甘寧邊區政府為增產糧食給各專員、縣(市)長的信》對不同地區的水利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政策的引領如同燈塔,指引著水利建設的方向,確保其有序推進,克服自然困難,促進農業生產,穩定社會秩序。這啟示當代政府應從戰略高度重視水利,將其納入政策體系,與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戰略相銜接,強化政策導向,如在黃河治理中,將政策與國家戰略緊密對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二是干部率先垂范群體參加勞動,為水利工作打下廣泛群眾基礎。陜甘寧邊區干部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積極投身水利建設一線。他們的行動拉近了干群距離,讓群眾感受到干部的真心,增強了認同感與信任感。干部的榜樣力量激發了群眾的勞動熱情,原本消極的情緒一掃而空,大家齊心協力,凝聚起強大的建設力量。如今,干部仍應秉持這種務實作風,深入一線,在水利工程及民生項目中率先垂范。在黃河治理中,干部要像邊區時期一樣,親力親為,協調各方,將政策落地,帶動群眾參與,形成干群合力,守護母親河。
三是重視科研加強科技指導,為水利工作創造有效支撐保障。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建設廳,匯聚專業人才,優待技術干部,倡導科研之風?!督夥湃請蟆房潜姸喙ぷ餮芯亢涂萍祭碚撐恼拢笇ㄔO。科研、科技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布局更合理、選材更科學,提升了建設質量和效率,克服了技術難題。當代水利發展應強化科技驅動,運用前沿技術實現智能監測和高效管理。在黃河治理中,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助力生態監測、修復和水資源利用,推動黃河治理現代化。
四是表彰勞模樹立典型,為水利工作帶來持續發展動力。陜甘寧邊區政府通過頒布獎勵條例,召開勞動英雄代表大會,表彰水利勞模。勞模成為榜樣,激發了群眾的勞動積極性,營造了良好學習追趕氛圍,促使大家提升技能,追求卓越。他們的奮斗精神傳承至今,成為寶貴財富。當下,表彰先進典型仍至關重要。在水利行業,表彰各領域貢獻者,弘揚正能量,激勵從業者傳承敬業擔當精神,吸引人才。在黃河治理中,表彰勞模能樹立行業標桿,推動全行業進步,凝聚社會共識,吸引各方力量參與,共同構筑黃河大保護格局。
陜甘寧邊區的水利前輩在戰爭年代為我們樹起了治水惠民、興水強國的思想和精神豐碑,為后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我們要傳承紅色水利基因,將他們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要大力開展陜甘寧邊區水利廉潔文化研究,形成研究力量,挖掘文化元素,推動文化傳承發展;要不斷加強陜甘寧邊區水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保護水利遺產主體和相關記憶資料,確保其歷史原真性和完整性;要努力推進陜甘寧邊區水利廉潔文化進課堂,開發課程,結合教育平臺,教育黨員干部職工,為水利廉潔文化建設奠定思想基礎;要不斷豐富陜甘寧邊區水利廉潔文化旅游載體,開發研學路線和展館,對接旅游項目,設計教育活動,申報教育基地;要持續營造陜甘寧邊區水利廉潔文化濃厚宣傳氛圍,豐富宣傳載體,宣講廉潔故事,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推動文藝精品創作。在新時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用陜甘寧邊區時期形成的延安精神育人勵志,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