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蘋果矮化密植是蘋果種植的一種高效栽培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蘋果產量和品質。從禮縣蘋果種植優勢、矮砧密植技術的優點以及建園中的園地選擇、品種選擇、砧木選擇、授粉樹配置、水肥管理、整形修剪、樹冠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詳細介紹了蘋果矮化密植建園技術。通過科學的栽培方法,使蘋果在種植中能夠較好地生長發育,為果農帶來豐碩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蘋果;矮化密植;建園技術
禮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嘉陵江一級支流西漢水流域,境內海拔最高3312 m、最低1080 m,年均氣溫9.9 ℃,年均降水量500.2 mm,年絕對最低氣溫-20.1 ℃,年日較差10.7 ℃,≥10 ℃有效積溫3000 ℃左右,無霜期180~200 d,年日照時數1968 h,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發展蘋果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屬中國黃土高原隴南淺山丘陵蘋果優勢產區。禮縣蘋果以硬度大、色澤艷、品質優、耐儲運的特點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自種植蘋果以來,多次被列為“全國優質水果生產基地縣”“全國優質蘋果生產重點縣”。在全國第二次蘋果優勢產區規劃中禮縣被確定為“甘肅隴南淺山丘陵優勢生產區”。
1 矮砧密植栽培技術優勢
矮砧密植栽培技術是近年來現代化果樹種植的創新模式,相較于傳統的種植模式,矮砧密植栽培具有以下優勢:
1.1 產量品質提升
通過密植,單位面積的果樹株數增加,產量明顯提高。果實品質得到提升:矮化砧木果樹樹冠矮小,有助于果實著色均勻和品質優化。
1.2 節水優勢凸顯
矮化砧木嫁接后的果樹根系分布淺而多,在降雨極少的情況下,也有較高吸收利用率。在同等條件下,矮砧蘋果樹采用肥水一體化技術,更能精確地控制營養水分的供應,進一步提高水肥的綜合利用率。
1.3 省工優勢明顯
由于樹體矮小,噴藥、施肥、除草、采收等作業都更加省時省工。此外,矮化密植果園可以實行集約栽培,單位面積栽植的株數多,從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產效率。通過機械化操作,如使用機械設備完成噴藥、施肥、除草等作業,可以進一步減少人工投入,降低勞動成本(圖1)。
2 科學建園
建園是蘋果矮化密植栽培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以實現提高產量和獲得優質果實為目的。新建蘋果矮砧密植園的主要技術要點有:
2.1 園地選擇
選址是影響產量和品質的關鍵因素,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塊進行栽培。由于矮化砧根系淺,養分吸收能力弱且抗逆性差,因此園地應選擇交通方便且有排水灌溉條件的平地或通風透光的緩坡地[1]。
2.2 品種選擇
禮縣地區推薦選用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矮化砧木蘋果品種進行密植栽培。這些品種應具有抗病蟲害能力強、產量高且品質優良的特點。例如,富士、金冠等品種在禮縣地區表現良好,適宜進行矮砧密植栽培。這些品種利用矮砧嫁接后樹冠矮小、樹體矮化,生長適中,葉面積適中,能夠適應高密度種植的環境,有利于密植栽培。
2.3 砧木選擇
在蘋果矮砧密植中采用最多是M26,栽植富士系列選用GM256,對于水肥條件較好的區域,可采用M9與生長勢較強的品種組合,如富士/M9組合,還可用一些長勢旺盛品種與長勢中等品種與M26砧穗組合,如嘎拉/M26組合。應注意的是,如果選擇M9作為砧木,要設立支架防止樹冠傾斜。參照GB 9847蘋果苗木標準,要選用3年生脫毒苗木,根系發達,具有較粗的主、側根4~5條,長度在20 cm以上,且具有較多須根,枝條充實、芽子飽滿,苗高5 m以上,有6~9個分枝,長度在40~50 cm;矮化中間砧苗木中間砧長度為20~25 cm。
2.4 栽前土壤處理
在種植前,需要對土壤進行改良,包括采取深翻、施肥等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此外,根據果園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灌溉方案,確保果樹生長所需的水分供應。選擇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pH值在6~6.5的土壤,以利于蘋果樹的生長和發育。
2.5 授粉樹配置
蘋果樹在建園時需配置授粉樹。授粉樹必須適應禮泉縣的氣候條件,與主栽品種的生長周期、樹體壽命等方面同頻,要求質量好,花粉量大,這樣可與主栽品種相互授粉。一般授粉樹按照15%~20%的比例配置[2]。可以選用維納斯黃金作為授粉樹品種,條件許可的可以采用人工授粉,對提高坐果率、果品質量有一定的幫助。
2.6 合理密植
密植栽培是實現果樹矮化生長和樹冠密集化的重要手段。通過合理的密植栽培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果樹的生長勢,促進果樹早結果和提高產量(圖2)。在蘋果矮化密植栽培中,一般采用的密植方式有單行末端掛垂密植、雙行拉長密植等,這些密植方式都能夠有效地控制果樹的生長勢,提高果樹的光合效率和產量。在密植栽培時,還需要根據果樹的生長和果實發育情況,適時進行疏果和修剪,保持果樹的樹冠通風透光,有利于果實的生長和發育。
2.7 水肥管理
合理的水肥管理是實現果樹矮化密植栽培的重要保障。根據土壤的養分含量和蘋果樹的生長需求,科學合理地制定施肥計劃,確保蘋果樹能夠吸收充足的養分。
在蘋果矮化密植栽培時,可以根據果樹的生長期和生長需求,采用追肥、滴灌等方式進行施肥,及時補充果樹所需的營養元素。蘋果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每年春秋季追施1次腐熟的農家肥。施化肥時主要施用復合肥,一般情況下,氮磷鉀質量比按照3∶3∶4混合施用,每株追施0.3~0.5 kg;隨著樹齡和結果量的增加適當增加施用量。同時不斷推廣“兩減一增”管理技術。新建果園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量,在使用傳統農家肥的基礎上,引導農民使用商品有機肥,達到“斤果斤肥”的標準。
另外,定期澆水、施肥,保持土壤濕潤和養分充足,也可通過鋪設園藝地布的方式,減少雜草生長,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濕度,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圖3)。
2.8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矮化蘋果樹至關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樹體的生長和形態,使得樹冠更緊湊。修剪主要分為夏剪和冬剪兩個時期,夏季修剪主要是針對長勢旺盛的枝條短截,冬季修剪主要是整形和去除病蟲侵害的枝條。在冬季休眠期間,將過長和交叉的枝條修剪掉,保留主干和重要的短枝。同時完成以拉枝整形為主的整形修剪,中心干直立,小主枝無明顯分層,外觀呈紡錘形。主枝分枝角度90°,下部小主枝枝軸略長,為0.8~1.3 m,上部小主枝枝軸略短,其上直接著生以下垂生長為主的中、小枝組。這樣不僅有助于控制樹冠的大小和形狀,還能促進養分的集中分配,促進果實生長發育。
2.9 樹體管理
蘋果矮化密植栽培需要加強樹體管理,及時調整樹體的枝條分布和朝向,使得光線能夠充分照射到每個枝條上。要加強樹體支撐和固定,防止因樹冠過于緊湊而導致枝條斷裂和歪倒。一般采用擱架保護技術。擱架采用水泥柱作為立架材料,要求桿高4 m以上,內置4條以上冷拔絲,立柱地下深60 cm以上,地錨長度120 cm以上,距一端50 cm以上均勻打3個或以上(依據實際需要)穿絲孔。水泥樁栽后應橫、豎、斜成行,為果園機械化作業創造條件(圖4)。
2.10 病蟲害綜合防控
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策略,加強病蟲害監測和防治,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定期噴藥或采取其他防治方法,減少病蟲害對蘋果樹的危害,確保果樹的健康生長。一是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二是有條件的果園內架設太陽能殺蟲燈等無公害防治設備;三是掌握關鍵時期,定期科學合理施用農藥,盡量做到一次用藥,兼治多種病蟲,減少施藥次數。
3 推廣應用價值及發展趨勢
禮縣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技術在提高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對其他類似果園具有借鑒意義。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消費者對高品質果品需求的增加,矮砧密植栽培技術將得到更廣泛應用。未來,該技術還將在智能化、精準化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4 結束語
通過對禮縣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技術要點的分析,總結出此栽培模式在提高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方面優勢顯著。所以,在禮縣地區大力推廣應用矮砧密植栽培模式,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向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郭小麗,馮永吉. 蘋果矮化密植園標準化栽培技術[J]. 現代園藝,2019(7):68-69.
[2] 吳金營,田福勇,陳新利. 渭北旱塬蘋果高效栽培管理實用技術[J]. 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