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針對河套地區春麥生產“一季有余,兩季不足”的現狀,經過兩年生產試驗集成了適合于河套地區的春麥和西瓜套作高效栽培技術,充分利用小麥收獲后土地空閑期生產一茬早熟西瓜,小麥產量達8250 kg·hm-2,西瓜產量可達35 700 kg·hm-2,在穩定春麥播種面積和產量的前提下,增加了經濟作物西瓜的產出,實現糧瓜雙收,穩產保供,可為河套地區等春麥種植區域生產者借鑒參考。
關鍵詞:河套地區;小麥;西瓜;套作模式
巴彥淖爾市位于河套灌區,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溉區,年平均氣溫為8.1 ℃,平均年降水量為188 mm,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 194.3 h,是我國日照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1]。小麥作為河套地區最重要的農作物,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通過不斷品種改良和規模化生產,河套小麥這一品牌逐步走向世界[2]。巴彥淖爾市的春麥播種面積達5.3萬hm2[3],但隨著種植模式的日益完善,春麥種植“一季有余,兩季不足”的特點造成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相較其他作物低,單作小麥效益不足瓜菜的30%,造成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巴彥淖爾市小麥種植規模也在逐年下降[4],但作為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保障小麥種植面積、增加小麥種植收益成為破局關鍵。現在主要以小麥-玉米間作、麥茬復種燕麥草這兩種種植模式來增加土地產出,但效益較低,種植情況仍未好轉。參考安徽、河南、山東等地冬麥種植地區,以冬麥和西瓜套作的方式,利用過麥后空檔期收獲一茬西瓜[5-7],而巴彥淖爾市西瓜種植面積8000 hm2,產業具有一定規模,并且呂慧芳等[8]研究表明小麥和西瓜間作可增強植株的生理抗性,改善土壤環境。因此,選擇西瓜這種主產的經濟作物與春麥套作,將成為小麥困境破局方法之一。通過2年不斷摸索與改進,總結出一套適合河套地區春麥-西瓜套作高效栽培技術,通過利用小麥成熟期和刈麥后土地空檔期,收獲一茬早熟西瓜,小麥產量達8250 kg·hm-2,西瓜產量可達35 700 kg·hm-2,在不影響小麥產量的前提下,增加土地產出,提高經濟效益,穩產保供,可在河套及氣候相似地區推廣示范(圖1)。
1 栽培模式及茬口安排
1.1 栽培模式
小麥種植使用2BXF-12小麥分層播種機條播,每帶種植兩機小麥,每機播幅為1.4 m,小麥種植帶總寬為2.8 m,每兩機小麥間預留1.2 m的西瓜種植行,如圖2所示,即4 m為一組種植帶,小麥與西瓜的帶比為2.33∶1。
1.2 茬口安排
小麥在3月上旬播種,7月上旬進入熟期,7月中旬收獲;西瓜6月初播種育苗,6月中下旬定植,9月上旬開始成熟采收,9月中下旬拉秧。
2 選 地
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松,0~20 cm土層養分含量中等以上(全氮含量≥1 g·kg-1、有效磷含量≥15 mg·kg-1、速效鉀含量≥130 mg·kg-1、有機質含量≥15 g·kg-1)、鹽分含量≤3 g·kg-1、pH值7.0~8.5的土壤。
3 品種選擇
小麥品種選用種子管理部門推薦適宜于該地區推廣種植的優良、高產、抗病、抗倒伏品種,如巴麥13號;西瓜品種選用種子管理部門推薦適宜于該地區推廣種植的早熟、優良、高產、抗性強、耐弱光品種,如新中蜜1號。
4 種植管理
4.1 小麥種植管理
4.1.1 整地 根據土壤墑情,用旋耕機淺旋地,達到土地上虛下實、土塊細碎,旋耕后用條磙鎮壓,然后預留西瓜種植帶劃區待播。
4.1.2 播種 春小麥播種時間為3月上旬,土壤解凍5~10 cm時,選用小麥分層播種機條播,播種、掩籽作業一次完成,播深2.5~3.0 cm,行距10~12 cm,小麥播種量為450 kg·hm-2,每hm2施種肥磷酸二銨(N含量∶P2O5含量=18%∶46%)375 kg、尿素(N含量46%)75 kg·hm-2。
4.1.3 水肥管理 黃灌區全生育期灌3~4水。第一次灌水在三葉期至分蘗期(4月底至5月初),灌水量900~975 m3·hm-2,隨水沖施尿素(N含量46%)375 kg·hm-2。第二次灌水在拔節期(5月中下旬),灌水量600~675 m3·hm-2。第三次灌水在抽穗期(6月上中旬),灌水量750~825 kg·hm-2。第四次灌水在乳熟期(6月下旬至7月初),灌水量525~600 kg·hm-2,若墑情較好可以不灌,墑情不足確需澆水的,要早澆水,澆小水,澆水要遵循風雨前不澆、有風雨停澆的原則。
井灌區全生育期灌5~8次水,墑情差時及時灌水,滿足生長發育正常需水。
在小麥抽穗開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P2O5含量∶K2O含量=52%∶34%)5.25 kg·hm-2、尿素(N含量46%)5.25 kg·hm-2,增加粒質量,延長葉功能期,確保優質高產。
4.1.4 病蟲害防治 全生育期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多種病蟲害綜合防治。在4月中旬小麥齊苗后,根據田間草相以及雜草危害的時間,選擇晴朗無風天氣,選用合適的除草劑噴施,如15%麥磺隆可濕性粉劑150~195 g·hm-2,對水375 L均勻噴施。若除草效果不理想,可在小麥拔節期以前,選擇日最低溫度5 ℃以上的晴朗天氣進行復噴,防止發生除草劑藥害。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防治小麥銹病、白粉病、紋枯病、蚜蟲等,可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0~750 g·hm-2霧化噴施;始花期至盛花期注意預防赤霉病,若遇連續陰雨或濕度較大時要對小麥田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00 g·hm-2,對水750 L進行葉面噴灑。
4.1.5 適時收獲 小麥籽粒完熟期(7月中下旬)機械收獲,及時晾曬或烘干脫水,籽粒水分含量降至13%以下,清選入庫(圖3)。
4.2 西瓜種植管理
4.2.1 育苗 在日光溫室或大拱棚內使用專用育苗基質育苗,在50穴盤內播種,每穴播種1粒種子,播前灌足底水。
在種子出苗前,苗床溫度保持在白天30~35 ℃;大部分瓜苗出土后,苗床溫度白天保持在20~25 ℃,夜晚保持在18~20 ℃。當第1片真葉露尖后,白天溫度保持在25~28 ℃,夜間溫度保持在18~20 ℃,同時維持80%的空氣濕度。在移栽前7 d,揭膜煉苗,使幼苗逐漸適應外部環境溫度。當西瓜真葉展平后,若缺水,可在晴天的上午用噴壺噴水。
4.2.2 整地 定植前在預留西瓜種植行上覆90 cm黑地膜,下設滴灌,同時施入尿素(N含量46%)150 kg·hm-2、磷酸二銨(N含量∶P2O5含量=18%∶46%)150 kg·hm-2、羅布泊鉀肥(K2O含量52%)75 kg·hm-2做基肥。
4.2.3 定植 西瓜定植時間在6月15—20日,在小麥澆過孕穗水(第三水)后,開始定植西瓜,見圖4。雙行種植,株距為40~42 cm,每hm2留苗12 000株。在穴盤苗定植前,使用30%精甲·惡霉靈水劑+蕓薹素內酯蘸根處理,防止病苗入土,預防根部病害,促進緩苗生根。定植時根據土壤墑情坐水移栽。
4.2.4 整枝與選瓜 采用2蔓(1主1副)整枝。西瓜進入伸蔓初期以后可隨時整理枝蔓。小麥收割后及時清理麥茬,麥行空隙可供西瓜伸蔓,如圖5所示。除去主蔓上的第一雌花,及時摘除坐瓜節位之前主蔓和側蔓上葉腋內萌發的枝芽。選留主蔓12~14節位(第二朵雌花)坐果,瓜胎授粉膨大后,選留瓜形周正、果皮無損、發育正常的瓜胎(圖6),每株留1瓜。幼瓜坐穩后,不再整枝。
4.2.5 控旺 苗期蹲苗控水促進根系發育,防止幼苗旺長。坐果后當瓜秧出現旺長時,可在坐瓜節位后12節以上,將主蔓和側蔓頂端(龍頭)捏出水浸狀抑制其生長。若旺長過強需將頂端和葉腋內所有生長點摘除。
4.2.6 肥水管理 西瓜全生育期澆2~3水。小麥收割后,根據西瓜長勢和土壤墑情決定是否澆水,遵循不干不澆原則。伸蔓初期,結合防治蚜蟲每hm2用流體硼肥(B含量150 g·L-1)300~450 mL,對水225 L葉面噴施1次。在膨果初期和膨果中期澆2次膨果水,膨果初期隨水追施平衡肥(N、P、K質量比20∶20∶20)120~150 kg·hm-2;二次膨果時隨水追施高鉀肥(N、P、K質量比10∶5∶45)120~150 kg·hm-2。坐果后,每間隔7 d,用磷酸二氫鉀(P2O5含量∶K2O含量=52%∶34%)750~1500 g·hm-2,對水225 L葉面噴施,促進果實膨大。
4.2.7 病蟲害管理 以預防果期病害為主,同時預防蚜蟲。藥劑防治優先選用生物農藥,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全生育期可每hm2用甲基硫菌靈懸浮劑150 mL、唑醚·代森聯675 g、噻蟲·吡蚜酮75 g,對水225 L葉面噴霧,預防白粉病、炭疽病、蚜蟲。雨后、整枝打杈前后,及時噴施保護性殺菌劑,預防病害發生,如使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生長后期預防細菌性病害可用45%春雷·喹啉酮懸浮劑450~750 mL·hm-2噴霧、炭疽病等真菌病害用33%苯甲·嘧菌酯懸浮劑600 mL·hm-2噴霧。
細菌性果斑病初期可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900~1200 g·hm-2噴霧。霜霉病發病前噴灑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發病初期及時噴灑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鹽酸鹽懸浮劑500~600倍液。白粉病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蔓枯病可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噴霧。枯萎病可用98%噁霉靈可濕性粉劑1600~2400倍液噴霧。
4.2.8 成熟采收 坐果后30 d進入成熟期(9月初),通過彈瓜聽聲的方法來判斷果實是否成熟。如果聲音沉實清脆,可能西瓜還未成熟;如果聲音渾濁,則西瓜成熟(圖7)。在早晨或下午4點以后采收西瓜。采收時,應用剪刀剪斷瓜柄并保留一段瓜柄。
參考文獻
[1] 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巴彥淖爾市“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的通知[Z].2023-04-18.
[2] 呂園,袁雅芹. “河套小麥”何以站上世界舞臺[N]. 巴彥淖爾日報,2023-07-20(2).
[3] 黃景蓮.今年河套灌區小麥平均畝產860斤[N].巴彥淖爾日報,2023-08-18(2).
[4] 劉卓恩,段建軍,徐曉莉,等.巴彥淖爾市小麥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農村科技,2023(10):57-60.
[5] 周少群.安徽淮北市小麥-西瓜間作套種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29):55-56.
[6] 高海堂.魯西南地區小麥-西瓜套作高效種植模式[J].中國農技推廣,2022,38(1):45-46.
[7] 梁改榮,李瑞霞,陳銳,等.簇生朝天椒、小麥、西瓜間作套種輕簡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23(10):126-129.
[8] 呂慧芳.小麥-西瓜間作體系中根系分泌物的變化及其對西瓜枯萎病抗性的影響機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