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024中國公共關系發展大會在京成功舉辦,大會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主辦,聚焦“公共關系與中國特色社會治理”主題,邀請政府部門、高校智庫、新聞單位、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公共關系理論實踐創新與社會治理現代化。此外,大會正式對外發布了“2024年度優秀公共關系案例展示”,共推選出50個案例,其中30個優秀案例和20個示范案例,總結展示了2024年度公共關系助力高質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實踐和成果。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郭衛民出席大會并致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高級編輯白巖松,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江濤分別作主旨演講。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張小影、張曉蘭、王大平、潘魯生、夏吉宣、董關鵬、潘慶中、王輝耀,以及來自國家有關部委、企業、高校、智庫,全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公共關系協會主要負責人,公關公司、新聞媒體等單位的業界精英和專家學者代表 200余人參會。
本次大會通過主論壇、案例發布、案例分享、圓桌論壇等形式,共同研討公共關系與中國特色社會治理,積極推進公共關系理論與實踐發展創新,充分發揮公共關系傳播引導和協調各方的作用,樹立品牌效應,凝聚社會共識,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傳播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郭衛民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為公共關系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公共關系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和傳播學說,隨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步伐進入中國,并深入地參與到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發揮公共關系獨特的優勢和功能,賦能中國特色社會治理,對于我們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公共關系行業要更好把握發展新機遇和新挑戰,聚焦中心任務、強化使命擔當,充分發揮公共關系在國家建設發展、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在主旨演講環節,江濤在題為《用人工智能賦能社會治理》演講中指出,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對公共關系、社會治理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和挑戰。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領域深耕了20多年,于2024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深度學習引發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以來,過去十年人工智能領域的首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科大訊飛作為人工智能“國家隊”深感責任重大。他認為,人工智能賦能社會治理要結合時代背景,發揮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讓整個系統運行更高效、更協同、更透明。近些年來,科大訊飛在科學研究、城市治理、基層醫療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未來期待人工智能賦能社會治理,助力中國在大國競爭中獲取比較優勢,讓政府的運行效率更高,老百姓的獲得感更高。

盛瑞生在題為《新技術條件下公共關系的變與不變》中表示,當前公共關系正站在新技術變革的十字路口,面臨許多變化需要梳理、應對,也有許多不變需要堅守。在他看來,AI浪潮勢不可擋,乘風破浪是大勢所趨。伴隨生成式人工智能、5G、融媒體技術帶來數字化技術變革浪潮,當前公共關系正發生新渠道、新內容、新模式三大變化:一是數字技術革新引領媒介渠道的“平臺化”變革;二是AI算法技術服務引發受眾“個性化”需求提升;三是傳播渠道、內容的變化,推動公關主體“多維化”轉型。面對技術變革的大浪潮,要適應變化,更應有所堅持。堅守公共關系的初心、定位、追求,積極擁抱新渠道、新內容、新模式,為企業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正能量,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白巖松在題為《新時期媒體的發展與使命》的演講中提出,傳媒的發展歷來都是和技術的進步相伴相生,今天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兩個方面的挑戰,一方面媒體形態大大增加,傳播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另外一方面也帶來了媒體生態格局的變化。當前,媒介素養正在成為小到一個個體,中到一個單位和企業,大到國家必不可少的一種素養。在新媒體時代,媒體的角色和使命發生了深刻變化,新時期媒體如何在社會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在他看來,今天的傳媒人要會講故事、講道理,要把道理藏在故事里面進行有效傳播。要講好故事,講人的故事,講細節、講情感、講態度。尤其是傳統主流媒體,要盡快完成系統性變革,增強全媒體傳播能力,把黨和國家大政方針、主流價值觀掰開揉碎、入腦入心,使傳播效果實現最大化。

王一鳴在題為《增強數字經濟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驅動力》的演講中指出,數字經濟是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于一體的新經濟形態,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的特征,是新質生產力中創新最活躍、影響最廣泛的前沿領域。當前,人工智能、5G +工業互聯網等新模式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已經顯現出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數字技術作為一種新型通用技術,正在賦能千行百業,突破生產可能性邊界,重塑產業生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呈現新趨勢新動向,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數字經濟發展新引擎,數智化轉型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擴展,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生態加快構建,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走向未來,要加快實現數字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培育數字經濟新興產業和布局未來產業,用數字智能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水平,進一步增強數字經濟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驅動力。
會上,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經濟日報社原社長兼總編輯張小影現場正式發布了“2024年度優秀公共關系案例展示”。其中,“免簽政策彰顯自信開放,外國游客傳播中國魅力”“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精彩紛呈,冰雪力量助推城市發展”“國資委立體傳播《國家工業密碼》,成功展示中國工業硬核實力”“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以宣傳之力服務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創新之舉”等30個案例成功入選“年度公共關系優秀案例”;“5G賦能非遺傳承,中國移動創新公共服務手段”“政府和市民協作互動,天水麻辣燙帶火甘肅文旅”等20個案例入選“年度公共關系示范案例”。
責任編輯:趙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