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公共關系得以架構的前提,它不僅意味著尊重、誠實和開放,也是多元主體間互蒙其惠的合作基礎。在公共關系中,信任可以通過“客觀真實、公開透明”這一原理來把握和實現。
“客觀真實”原則即公共關系活動中傳遞的信息應具備真實性和可靠性。這意味著公共關系從業者在處理信息時,必須確保信息來源是可靠的、信息本身是準確的,在傳播信息時須忠于事實,避免弄虛作假或錯誤引導。具體來說,“客觀真實”要求公共關系從業者在傳播信息時,保持中立態度,切忌因個人或組織的利益而歪曲事實。這種客觀性和真實性是公共關系贏得公眾信任的基礎。

“公開透明”原則即公共關系活動中的真相應該多方共享,行政信息應該公開化,常態化的操作和決策應該透明化,這不僅滿足公平原則,也是對公眾知情權的保證。具體來說,政府或組織應主動提供信息并回應公眾的民主監督和社會關切,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達到真相彼此互通、程序合法正當的理想狀態。高度的公開和透明有助于鞏固公眾的信任和支持。
“客觀真實、公開透明”原則強調政府、組織、企業和公眾之間的信息互通和消息共享,此目標要求各方在對話中共同把握這一原則。以對話為橋梁的公共關系是一種互惠互通的公關范式,有助于多方主體在溝通過程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把握“客觀真實、公開透明”原則時,對話的效率要高。在面對輿論危機或緊急事件時,應及時公開信息、快速行動,回應群眾關切、澄清質疑,以擠占謠言空間,正向引導輿論,維護社會穩定。
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并指出,在面對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時,要快速反應,最遲要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信息,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
2024年2月23日凌晨4時35分許,南京市雨花臺區某小區發生重大火災事故。秉持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信息的原則,南京消防部門于當日9時9分發布《火情快報》;按“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的時限,南京市政府于2月24日凌晨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在快報中,南京消防公開了初步的搜救、調查進度和傷亡情況的統計。在發布會中,南京市市長、衛健委主任、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和雨花臺區區長分別通報了火災事故、傷者醫療救治、事故處置和小區受影響群眾轉移安置的真實情況。新聞發布會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對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南京市政府的客觀真實和透明公開的態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使謠言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不實信息的擴散,增強了公眾對政府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信心。
在2024年“春運”中,甘肅省瓜州縣對民眾返程高峰期間的緊急狀況迅速做出反應,秉持“公開透明”的原則,進一步強化部門協同與信息互通,為妥善安置滯留群眾奠定了基礎。2024年2月17日,新疆哈密地區遭遇暴雪天氣導致交通管制,約2.5萬名返疆人員滯留瓜州。面對這一突發情況,瓜州縣委、縣政府基于實際天氣和滯留人員數量的客觀事實,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緊急調派救援人員和物資,設置臨時安置點,確保滯留旅客得到妥善安置。同時,瓜州縣委宣傳部迅速響應,發布道路安全提示,組織現場采訪報道,并與相關部門緊密溝通,通過多平臺及時公開權威信息,掌握輿論主動權,既給滯留人員帶來“及時雨”,又樹立了“暖心瓜州”的政府形象。
在南京火災事故和瓜州暴雪事件中,政府的積極作為正是其應對突發事件時充分踐行“客觀真實、公開透明”原則的體現。各方迅速行動,不僅及時幫助人民群眾解決了問題,還讓公眾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的關鍵信息,避免了不實謠言的滋生與傳播,穩定了民心,彰顯了政府在處理公共危機時的責任擔當與專業能力。
在把握“客觀真實、公開透明”原則時,對話的效果要好。在發布信息時,信息傳播方應選擇公開的、透明的方式和路徑,最大限度地使得信息接收方理解并接受其表達意圖,取得理想的公關效果。

科技的發展為“客觀真實、公開透明”的踐行提供了新平臺。2023年6月30日,環球網在世界貨物吞吐量第一的海港寧波舟山港,通過“2小時實時直播+24小時慢直播”的形式,舉行以“在世界第一大港,目送‘中國制造’走向全球”為題的全球直播,覆蓋國內抖音、快手、微博和國際Facebook(臉書)、X(原推特)、TikTok等平臺。
在2小時的實時直播中,直播團隊深入港口,通過鏡頭向全球觀眾展示了港口的作業場景和“中國制造”產品的裝船過程。團隊還策劃了饒有趣味的直播內容,如主持人登上數十米高的橋吊,感受鋼鐵之手抓取26噸重的“集裝箱娃娃”。實時的情境帶給了觀眾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增強了觀眾對港口作業的虛擬體驗感和參與感。
在24小時的慢直播中,攝像頭真實、公開地記錄和展示港口夜以繼日的高效工作,直播的公開屬性意味著信息傳遞是直接的、透明的,觀眾可以目睹工作的全過程,實時評論功能允許觀眾隨時反饋想法。在這場直播中,觀眾得以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在全球貿易舞臺上的活躍地位,以及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據統計,該活動海外平臺觀看量超117萬次,并得到了中國外交部的肯定和推薦。

“客觀真實、公開透明”的原則不僅可以指導危機公關,也可以在正面的形象宣傳中得到詮釋。面對風云涌動的國際輿論環境,環球網相信“眼見為實”是展現中國力量的有效方式。此次直播面向國際社會,對話全球民眾,通過不加修飾的真實畫面,不僅客觀展現了寧波舟山港作為中國經濟縮影的發展成果,還低調有效地稀釋了西方對中國崛起的誤解。
在把握“客觀真實、公開透明”原則時,對話的效益要大。在把握原理時,共同效益可以在對話中創造:政府、企業和民眾在對話中各得其所又互蒙其惠。在對話過程中,外部環境向內部環境轉化,如社會核心價值觀融入公益組織的管理和發展規劃之中。同時,內部環境也向外部環境轉化,如私營企業的創新和改革對市場調節以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的發展產生推動性影響。在淄博燒烤的熱潮中,淄博政府、企業和民眾在不斷的對話中打出“組合拳”,內外環境互相承接配合,讓“燒烤”的“流量”變成“留量”。

淄博市政府通過與企業的對話,積極推動燒烤行業向規范化與品質化升級。政府不僅成立了淄博市燒烤協會,制定了公開透明的行業標準,還加大了食品安全檢測力度,督促各行各業堅持誠信、規范運營,明碼標價,為廣大民眾營造安全、標準、健康的消費環境。
在與民眾的對話中,淄博市政府對于人民的關切和需求,快速響應,公開反饋。政府上線“您碼上說·我馬上辦”民意平臺,在這種公開透明的對話機制下,面對民眾意見、投訴甚至是網絡輿情,淄博市政府沒有回避問題,而是及時響應、客觀看待、秉公處理,及時公開處理結果,贏得了民眾的好感和信任。

在政府、企業和民眾的對話中,政府主動、積極作為,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企業將該宗旨內化于自身的發展規范,堅持“一切為了游客、為了市民”的服務原則;廣大市民熱情好客、無私奉獻,處處為游客著想,外化成了“人好、物美、心齊”的城市形象。2023年3月至6月,“燒烤熱”推動了淄博經濟的增長,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彰顯出民營經濟的強大生命力,為疫情后提振消費、推動地方經濟復蘇提供了良好的區域樣板。在對話機制中,政府樹立了好形象,企業打造了好口碑,市民獲得了好生活,各方良性互動,各得其惠,皆得益于在對話中堅持“客觀真實、公開透明”的公共關系原理。
“客觀真實、公開透明”不僅是公共關系原理,也是思想和行為準則,需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它敦促我們在每一次交流和行動中堅守真實與透明,展現出始終如一的誠信和開放態度,在日常工作和突發事件處理中“快、準、好”地用言行回應社會關切、民生所需,構筑公共關系的信任基石。
責任編輯:趙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