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年多時間,一個現代化的大型化工園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刷新著速度和規模,不僅成為四川省首批認定的化工園區之一,甚至已成為支撐自貢市未來發展的前沿新興產業,這就是坐落于自貢市沿灘區的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
搶出“新賽道”,跑出“加速度”。近年來,自貢市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精彩紛呈,從無人機到氟化工,又到鋰電新材料,千年鹽都拼出了新未來,創出了新起點。這里面,有著堅實的“沿灘支撐”。
“做強實體支撐,千方百計推動產業園區建設,促進重大項目投產投用,強化重大產業項目招引,切實發揮工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2024年11月22日,自貢市沿灘區召開2024年1—10月經濟運行分析暨沖刺年度目標任務專題會,沿灘區委副書記、區長廖東對區發展改革局、區科經局等部門提出要求。
開放興區,工業強區。緊緊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機遇,沿灘區敢拼敢搶,銳意前行,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傾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三年建成氟化工產業新園區
2024年11月19日,記者來到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入眼處,公路兩旁隨處可見高高聳立的巨型管廊,綿延不絕,蔚為壯觀。后來,經自貢市化工產業推進中心派駐園區的產經辦副主任周凌峰介紹,這些管廊由政府投入巨資興建,專用于輸送并處理園區企業產生的污水,目前,僅管廊就已建成7.9公里,為園區提供了堅實支撐。
作為一個新建的現代化大型化工園區,一切都是當下最高的建設標準。“我們在搶抓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的機遇,預判國家會加大項目落地的支持,爭分奪秒地推進每一個項目。”沿灘區發展改革局副局長朱加智說,“如果兩個月后再來看,這里又變了樣,每一次的變化都很大。”
一個接一個的企業入駐園區,每個月都有新變化。站在園區旁邊一個山崗上,俯瞰著下面一大片一大片的廠房,“這里是中國中化,那是中昊藍天,再往那邊是昊華氣體……”周凌峰和朱加智不停地介紹著,話語里滿是興奮,掩飾不住濃濃的自豪感。
是呀,短短三年多時間,這里拔地而起棟棟現代化的廠區,誰能想到,當年的“鹽鹵化工”已蝶變成了新興的氟化工,一個充滿活力的全新賽道讓這里變成了一座希望之城。
2020年11月,當時的中國中化與自貢市成功簽約,共建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
2022年4月,園區正式獲批成為四川省首批認定的化工園區之一,初期認定面積為3.13平方公里;
2024年1月,園區擴區,調整至8.87平方公里。不久前,園區已獲得“中國先進氟材料示范園區”稱號;
2024年7月5日,賽迪顧問新材料產業研究中心發布《2024化工園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研究》報告,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上榜2024年全國化工園區綜合競爭力百強,位列第94位,是四川省入圍的4個化工園區之一。
成果豐碩,成績斐然。截至2024年,園區已簽約重大項目35個,總投資額超350億元,預計達產后年產值將達到750億元,稅收貢獻60億元。
“我們正抓緊建設,預計一期項目年底試生產。”中昊晨光氟化工項目建設基地的張主任說。工程占地604畝,投入22.33億元,建設年產2.6萬噸高性能有機氟材料項目。二期特種氟硅橡膠項目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工地上到處是緊張而繁忙的施工景象。
依托深厚的鹽化工、氟化工基礎,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正加緊構建“鹽—氯堿化工—氟硅化工—精細化工/新能源材料”的全產業鏈條,形成以氟硅新材料為主導,新能源材料與精細化工為兩翼的產業格局。
鋰電新材料撐起沿灘新未來
2024年7月底,無錫東恒新能源導電材料項目建成投產。從2023年4月投建,項目建設快速有序。“我們先期已生產出20噸導電材料,經無錫基地再次處理后,將供應寧德時代。”東恒新能源沿灘公司工會主席杜勇介紹。
項目總投資將達到6億元,建設年產4.8萬噸新能源導電材料項目。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達48億元,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導電炭黑材料生產基地,以及國內最大的單壁碳納米管生產基地。“這里營商環境不錯,政府服務很到位。”杜勇對沿灘區提供給企業的服務和支持贊不絕口。
被稱為園區智慧大腦的是沿灘區政府投入1億多元建立的大型現代化智慧管理中心。各個企業的生產運營狀況都接入智慧大腦,實時情況包括企業的智能管理狀況通過巨大的顯示屏顯露無遺。
2024年1—8月,沿灘區新簽約項目38個,總投資約118億元。8月,年產8萬噸鋰電池用過氧化氫產業化項目、中化學自貢川南新材料產業園項目相繼落地,形勢喜人。
抓融通,匯動能。沿灘區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突出鋰電新材料、氯堿、氫氟酸等重點產業,緊盯和邦生物、中化資產、福建圣農等頭部企業,針對性引進產業鏈配套企業,跟蹤落實各類簽約項目,不斷完善產業體系、延伸產業鏈條。“前不久,我們剛為東恒新材料引進了一家處理廢渣的企業,雙方很滿意。”朱加智說。
2024年7月13日,四川中藍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及配套項目(一期)、四川花語年產5萬噸日用化工新材料等項目竣工投產,涵蓋了鋰電新材料、高性能導電材料以及日用化工新材料等多個前沿領域,為沿灘區、自貢市乃至四川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項目達產后將實現年產值約63億元,年利潤約7億元。
加上自貢國泰華榮新材料年產30萬噸電解液和回收2000噸溶劑項目,尤其是四川中藍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將成為中國中化旗下電解液產量最大、安全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生產基地之—,沿灘區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快速聚集,西南地區一個大型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產基地正加速形成,向著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不斷挺進。
地方特色產業注入新活力
“吃在四川,味在自貢”,這句耳熟能詳的俗語道出了自貢美食的盛名,而“鹽幫菜”正是自貢美食的代表。
“鹽幫菜”包括鹽工菜和鹽商菜兩種:鹽工菜大道至簡,鹽商菜膾不厭細。以鮮鍋兔、冷吃兔、小煎鴨、蘸水菜、牛蹄熊掌等為代表的美味佳肴讓自貢美食傳揚天下。
以自貢美食為依托,自貢食品產業園在沿灘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壯大,形成自貢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自貢食品產業園、機械裝備產業園“一區三園”的格局。
“整個園區規劃用地1.16平方公里,一期起步區已建成1160畝,已招引89家企業入駐,30戶已投產……”自貢食品產業園管委會一名工作人員介紹。
依托鹽都美食特色,伊伊兔科技公司于2022年9月入駐,瞄準“自貢冷吃兔”區域特色品牌,總投資約10億元,打造自貢市100億級肉兔全產業鏈項目,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實現年綜合產值約100億元。
此外,千般就食品、自貢林家鋪子、鼎得利預制菜醬業、川旺鹽幫小子等食品企業紛紛入駐園區,共同打造自貢“鹽幫菜”品牌。
緊盯預制菜風口,園區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2024年11月26日,四川輕化工大學預制菜研發中試基地落戶園區,以科技創新引領,以1個產業學院為核心,兩大產業基地為支撐,三大特色產業為引領,攜手多家企業構建“1+2+3+N”產業布局,共同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花椒進村,兔子入戶,企業與鄉村結成一條鏈,以食品產業推動鄉村振興,打造“川花椒”和“川兔”品牌。目前,沿灘區已推動10家食品生產企業與10個鄉鎮17個村達成共建合作事項25項,預計年供農產品600余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貢冷吃兔”,品牌價值達209.83億元,居國家地理標志兔品牌第一。2023年,自貢市肉兔出欄量和消費量居全國首位,2024年6月,自貢市牽頭申報的“四川省肉兔產業集群”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自貢市沿灘區以優勢特色產業為切入點,傾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走得愈發穩健。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自貢市沿灘區發展改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