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美術設計是借助信息技術、科學材料、美術表現等手法,通過設計者“覽物所得”和“所寵所養”構建可觀、可想的藝術空間,以此呈現物象隱喻、情感狀態、哲思教化等藝術視覺,有現實性,亦有虛擬性。
舞臺美術設計早期被稱為“布景”,隨著新材料、新技術、新媒介的不斷發展,舞臺美術設計由單一向多元、由空間構造向立體呈現過渡,而舞臺美術設計專業也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正走向“學習、創作、實踐、檢驗”的轉換中心。
與此同時,舞臺美術創作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除了專業技術,舞臺美術設計還承載著理念、形態、手段等多種藝術元素,已經變得多元而立體。
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院校,作為“頭部院校”開設的舞臺美術專業被行業視為“領頭羊”,既引領著行業的教學研究,又引領著行業實踐。
中央戲劇學院是新中國第一所戲劇教育高等學校,建校之初就開設了舞臺設計專業。為了適應新時代舞臺美術設計的新形勢,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設有舞臺設計、舞臺燈光設計、舞臺服裝設計、舞臺化裝設計、舞臺造型體現、舞臺技術、演藝影像設計、演藝聲音設計等8個專業方向。
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采取“文化與藝術齊修、基礎與技術相濟、舞臺與科技輝映”的措施,產、學、研緊密結合,與社會相關產業建立高度契合關系,打造新時代舞臺美術設計,應對時代發展賦予的使命。
“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藝術提高想象的空間,而文化則是一切藝術創作的源泉。
舞臺美術設計的宗旨是向社會傳遞真、善、美,引導觀眾提高對真、善、美的判斷力,營造“講美德、尊品德、守道德”的社會氛圍。
這就要求,舞臺美術設計者在創作時要從生活中來,以當代人的視覺感受當代人的生活,同時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作支撐。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舞臺美術設計的精神命脈,也是舞臺美術設計的創作源泉。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老莊的哲思、詩歌的意境、辭賦的聲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共同的情感體驗,唯有深入挖掘其中意涵,把創作理念建立在大眾共同的情感體驗之上,使大眾審美與舞臺美術產生情感共鳴,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建設符合“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時代”的舞臺美術設計。

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設計把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首要任務,詩詞歌賦等便成為舞臺美術設計者的必修課。為了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央戲劇學院積極搭建線下、線上平臺,構建學習型教學環境,不斷完善教學制度,確保文化基礎知識教學實現系統化、深入化,以把舞臺設計之專建立在文化基礎之廣上,形成“專業之專”與“文化之廣”和“美術形式之新”與“傳統文化之深”多位一體的互動模式,使舞臺美術設計呈現出視覺張力,讓觀眾在寓教于樂中深化哲思、陶冶性情、啟迪靈魂。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指出:“我們強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和弘揚中國精神,并不排斥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其實,現代以來,我國文藝和世界文藝的交流互鑒就一直在進行著。白話文、芭蕾舞、管弦樂、油畫、電影、話劇、現代小說、現代詩歌等都是借鑒國外又進行民族創造的成果。”
舞臺美術能夠展現一個時代的風貌,也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創作出有筋骨、有溫度的舞臺美術作品,除了要深入挖掘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蘊藏,還要從其他國家、其他民族汲取藝術精華。在世界歷史長河中,產生了數不清的文化藝術大師,燦若星辰,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藝術精品,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此外,眾多國外經典舞臺劇為中國舞臺美術設計提供了學習、參考、借鑒的樣式。從早期借鑒西方舞臺設計的表現形式到“自我完善”,再到今天立足本土、世界共融的發展形態,中國舞臺美術設計提升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彰顯著中華民族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設計始終注重素描、造型、色彩、透視等基礎教學,同時注重對中外美術史的學習和對歐美舞臺劇的研究,確保擁有高水平的舞臺美術設計能力,又兼具國際視野。
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提出多元化、復合型、學者型專家培養模式。一是從舞臺美術設計本體出發,構建文、史、哲與專業課程的互通體系,把民族性與世界性結合起來,并有效融入世界舞臺美術的語境之中,以此形成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化舞臺美術設計專家。
二是強調表現手法多元化、多樣化的同時,強調自我創新意識,以“劇中人”“創作者”的身份,深入體會世界經典舞臺劇、經典舞臺美術作品的創作理念和思維,實行“以實踐育能力、以觀摩拓視野、以體驗促創作”的成長模式,在“如何以技法載道”“如何以舞臺呈現構想”等現實課題面前,鍛煉技法,開拓思維,挖掘舞臺美術設計的創造力。
三是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不斷拓展國際產業合作的方式,使學習為實踐服務,打通理論與實踐,實現“理論基礎厚、實踐能力強、技法表現專”,從而把藝術之美深入到各類舞臺美術的相關領域,以此適應新時代大眾審美情趣,實現引起共鳴的新時代舞臺美術設計。
近年來,大大小小的劇場演出、音樂節、演唱會,以及各種影視、視頻制作日益增加,大眾對相關舞臺美術設計也提出更高要求。為此,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設計在解決連續性和復雜性問題時,通過觀念與手段的結合、內容與形式的結合、創意與技術的結合,以民族文化與世界文明相融合的創作精神,深入研究國內外舞臺美術現狀、發展趨勢及前沿動態,挖掘舞臺設計者的藝術潛力和藝術個性,創作出不拘一格、不拘一品、不拘一尊的舞臺美術設計形式,進而實現學術、技術、藝術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的創造性成果轉換。
在走向國際方面,中央戲劇學院眾多創作成果在國際上獲獎,得到認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
劉杏林的越劇《唐琬》獲得2009世界舞臺設計展金獎;話劇《原野》獲得2013世界舞臺設計展最佳舞臺設計提名獎;昆曲《牡丹亭》獲得2015布拉格演出設計與空間四年展演出設計獎;話劇《暴風雨》獲2022世界舞臺設計展(WSD2022)舞臺設計一等獎。
譚澤恩的作品《美好的一天》獲得2017世界舞臺設計展演出設計銀獎。高廣健的京劇《天下歸心》獲得2015年布拉格演出設計與空間四年展演出設計金獎。周正平的越劇《桃花扇》獲得2019年布拉格演出設計與空間四年展最佳燈光設計獎……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舞臺美術設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科學技術與舞臺美術的高度融合也成為大眾欣賞現代舞臺劇的重要發展趨勢,大眾對前沿科技融入舞臺美術設計的需求日益迫切。
為適應時代需要,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設計通過數字繪畫、虛擬空間等表現手法,采取舞臺設計、舞臺形式、舞臺傳播與新型科技相融合的方式,探尋多樣性、便捷性的傳播途徑,運用科學剪輯、精品制作、微距攝影、投影攝像、數字媒體、數字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把新型科技融入舞臺設計、舞臺實踐中,從而賦予舞臺美術設計多元化的創作思維,使觀眾獲得全新感觀之時,甚至可以體驗、互動。
比如,通過特效、剪輯、攝影等手法把虛幻設計成身臨其境的逼真場景,或者把現實設計成或古老或遙遠或夢境或意象的虛幻空間,呈現出或震撼或溫情或浪漫或現實的場景。
同時,在信息化、便捷化、多樣性等新媒體時代的傳播途徑中,把舞臺設計與數字電影、新媒體技術結合起來,以聯展、聯播的形式把新型舞臺美術展現給觀眾,結合中外傳統經典舞臺美術相關的審美精神、藝術視覺、舞臺意涵等形式對大眾進行感染式、多方位的熏陶,以“古藝新創意、古意新理念、古劇新內蘊”的新舞臺美術推廣普及給觀眾,使觀眾沉浸其中。
通過科學技術與舞臺美術的融合,讓觀眾因不同心境、不同地點、不同時間感受到不同的形象之美、旋律之美、情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