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認為一種藝術只有一種表現形式,其實不然,同種技藝經過創新也能做出不一樣的成品。
衍紙,也稱卷紙,是一種通過卷、捏、拼貼的方式,把平面的紙變成具有立體感的藝術品的紙藝形式。作為學校衍紙社團的一員,此時的我正忙碌著,打算用手中的紙條卷出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的紙卷,再拼成一幅平面作品。老師卻找了過來,要我帶領同學們用衍紙制作板報。這可難為我了,在我看來,衍紙就是用不同顏色和造型的紙卷進行平面拼圖,紙條寬度一樣,要制作精細的板報,可不好辦。
回家后我煩悶不已,于是看起了短視頻解壓。忽然,我看到一位寫毛筆字的博主龍飛鳳舞地寫了一句詩,寫完后又換了一支筆涂涂畫畫,不消片刻,起伏的山巒便躍然紙上。一句詩竟成了山巒的一部分!我不由得想起了衍紙,發覺自己原來想錯了。誰說衍紙只能有一種形式?
第二天,我將此事告訴了同學。大家集思廣益,設計好后便著手實施。
我們不拘于紙條固定的寬度,將其卷成細條再卷起;也不拘于平面拼圖,而是多層覆蓋,一個“女孩”清秀有朝氣的容貌浮現出來,而后便是頭發。我們先卷好紙卷,又一條條散開,波浪形的長發就做出來了。很快,一個人物便拼好了。

經過人物創新,大家更是腦洞大開。花朵一定要完整嗎?不!用寬寬的流蘇卷直接貼上,再將流蘇向外翻折,一朵花便從墻內“生長”出來了。衍紙一定要卷嗎?不!把卷紙換成紙環,把花瓣貼在環上,大環小環套在一起,一朵會轉的花綻放了。白云和太陽要按照模板做嗎?不!用“丁”字形的紙條拼接,好像有風吹過,將云朵吹散了,畫面又多了幾分靈動的美。
這幅作品從整體著眼,從細處一點一點做起,是具體和抽象的結合。遠看人物不顯得過大,近看細節滿滿——我們用“小愛心”紙卷拼成紅領巾,用黑紙插在紙卷中形成眉毛。有風吹過,“女孩”的頭發還能隨風飄動。不出意外,這幅不一樣的衍紙畫贏得了廣泛好評和贊賞。
欣賞著這幅畫,我對藝術的了解更深入了。我體悟到:同種藝術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一樣的技藝也可以做出不一樣的作品。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
指導教師 孫穎一
◢ 推薦語
文章開頭即點明主題,然后以衍紙藝術為例展開敘述。構思上,作者通過一次制作板報的任務,引出對衍紙藝術創新的思考與實踐,結構緊湊,邏輯清晰。在描述創新過程時,作者通過具體的例子(如對人物、花朵、白云和太陽制作的創新),展現了衍紙藝術的多樣性和創新性,細節描寫生動,讓讀者仿佛置身創作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