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從互動語言學的視角出發,基于漢語母語者的口語語料,考察話語標記“對了”在自然會話中的話輪位置和序列位置,并總結其互動功能。在話輪位置上,“對了”主要分布于話輪首和話輪中;在序列位置上,“對了”位于提問序列、告知序列和后擴展序列。本文總結了“對了”的三項互動功能,即引起注意、轉移話題和補充信息。“對了”的互動功能對其在話輪和序列中的位置分布具有敏感性。
【關鍵詞】“對了”;互動功能;話輪位置;序列位置
“對了”是典型的話語標記。話語標記是一種話語銜接的方式,它的功能包括:明示句的邏輯關系、作者意圖的表達和語境、提示話題的轉換[2]。話語標記不會對句子的真值產生影響,但在口語交際中,話語標記具有重要的語篇功能,對語篇銜接和對話雙方對話題的理解產生重要影響。姜向榮提出了話語標記“對了”的銜接功能大于信息功能[3]。孫多嬌認為 “對了”具有題外連接和附加連接的功能[4]。劉焱對“對了”的句法位置和功能進行了分析,即在句首時起到了話題轉移作用,在句中時起到話題的前瞻作用和話輪變換的作用,這與互動語言學及位置敏感語法的理論緊密相關[5]。
互動語言學認為語言具有本質上的互動性,是在互動交際中不斷被創造和完善的。位置敏感語法是互動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理論。位置敏感的語法觀認為特殊的序列類型對語法的產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6],這意味著語言形式是與社會行為在特定話輪和序列中的位置相適應的,不同的語言形式在不同的序列位置上話語功能不同。
當前研究關注到了“對了”在話語中的位置對其功能的影響,但對“對了”的序列位置的描寫和解釋較少。本文在前人的基礎上,從互動語言學的動態視角出發,根據位置敏感語法,對語料中“對了”的位置進行描寫,試圖探究“對了”這一話語標記的互動功能。
互動語言學指出語言的研究不能脫離互動交際環境,語言應該是在互動交際環境中產生的,因此本文選取了現實生活中的自然會話,語料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創建的DiSCUSS現代漢語平衡口語語料庫和梅西大學的李博士創建的漢語口語語料庫,語料的內容為漢語母語者的電話交談和面對面交談。
一、“對了”的位置分布
互動語言學認為:語法形式產生于特定的序列類型,并由特定的序列類型和序列位置塑造而成,其互動功能對序列位置具有敏感性[7]。本文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分別對“對了”在話輪中的位置和其在序列結構中的位置進行描寫。
(一)“對了”在話輪中的位置
語言資源在不同話輪位置承擔的互動任務可能有所不同。目前學界廣泛認可的話輪位置是話輪首、話輪中和話輪尾。“對了”主要位于話輪首和話輪中。
1.“對了”位于話輪首
例1【語境:兩個人聊起另一個朋友寄的東西】
S1:對了,就是前幾天,小明,給我們寄東西,你收到沒有?
S2:噢,我還沒有,他跟我講了,但是因為我給他的是學校的地址,我最近還沒有回學校,所以他應該會晚點給我寄。你收到了嗎?
S1:我收到了,然后我都吃完了。挺好吃的。
例1中,說話者想要表達的主要信息是“詢問是否收到小明寄的東西”,“對了”位于話輪首,引出說話人想要傳達給聽話人的主要信息。如果去掉“對了”,句子的內容本身不會改變,因此在這里“對了”作為一個話語標記實現了引出話題的功能,讓聽話人注意到說話人即將開始陳述新的信息。
例2【語境:小組成員討論項目題目】
閻:誒,對了,那我們項目的題目是什么?是不是應該想一個有意義的題目。
朱:嗯……旅行的“行”怎么樣?言簡意賅。
閻:哦,這個還有什么其他特殊的含義嗎?
朱:“行”不僅僅是旅行,也可以是行動。旅行就不用說了,我們的項目本來就是依賴于新型的旅游業,行動吧就是代表我們不只是隨口一說,而是要付諸行動。
“對了”還常與語氣詞共現,位于話輪首。在例2中,語氣詞“誒”和“對了”在韻律上聯系緊密,且都對句子真值不產生影響,因此我們把“誒”和“對了”看作并列的位于話輪首的語言結構,用于引出話題,指向后面的內容即“詢問項目的題目”。
2.“對了”位于話輪中
例3【語境:談論生孩子以后口味變了】
小譚:嗯,你看這飯嘛,大姐,以前我最喜歡吃那剩的。現在不喜歡吃剩菜,也不喜歡吃剩飯。從生了周仁新,我都不喜歡吃這剩的,口味都變了。
小雷:嗯,來把這個……
小譚:對了,以前不喜歡吃雞蛋,現在最喜歡吃雞蛋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兒,從他生了就是這樣。
小雷:對,你原來就是……(打斷了)
小譚:你看每一天嘛,他不在家,我都是蒸兩個雞蛋在盆里面。
例3的語境是談論口味的變化,小譚在第一行說明自己口味變了,在第三行“對了”之后進一步敘述了口味的變化,不同于位于話輪首的“對了”開啟話題的功能,這里的“對了”延續了話題,同時補充了更多信息。
在本文使用的兩個語料庫中,發現了92例“對了”作為話語標記的用法,其中“對了”位于話輪首的用法最多,“對了”出現在話輪中的情況次之,暫未發現“對了”出現在話輪尾的情況。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對了”在話輪中的位置分布及占比
位置 話輪首 話輪中 話輪尾 總計
次數 51 41 0 92
占比 56% 44% 0 100%
(二)“對了”在序列中的位置
社會行為植根于交談中的話輪和序列中。語言形式是與社會行為在特定話輪和序列中的位置相適應的[6],語言資源的功能還會受到序列位置的影響。序列位置的核心構成是“相鄰對”,相鄰對由前件和后件構成。常見的相鄰對有“提問—回答”相鄰對;“告知—回應”相鄰對;“給予—拒絕/接受”相鄰對。“對了”常見于“提問—回答”相鄰對的前件“提問序列”,“告知—回應”相鄰對的前件“告知序列”以及插入在完整相鄰對后面的后擴展序列。
1.提問序列
在本文使用的語料中,“對了”最常出現在“提問—回答”相鄰對的提問序列中。
例4【語境:逛街的時候詢問太陽鏡在哪買】
強:這是斯伯丁呀。
培:我也不知道,好嗎?
強:好啊!
敏:你那個好還是這個好?
強:這個,牌子更大。
培:哦,對了,姐,你知道哪兒賣的太陽鏡比較好?
敏:那肯定批發市場了。
例4中,第六行說話人用“對了”展開了一個新話題,第七行中對話人隨即回答了這個問題,“對了”在這里位于提問序列。
2.告知序列
例5【語境:三兄弟商量怎么帶化妝品】
二哥:我,我那個,東西多。我,化妝品還有那個洗漱用品……
四哥:可以帶一套化妝品。咱倆可以帶一套化妝品。
三哥:啊對了,我沒帶化妝品。
四哥:我們四個可以使一套,哈哈。
在例5中,第三行的“對了”與嘆詞“啊”共現,位于告知序列的話輪首,告知他人自己的化妝品沒帶這一事實,也得到了對話方的回應即“我們四個可以使一套”。
3.后擴展序列
自然會話的序列結構并不總是由相鄰對的前后件有序構成的,有時候交際者會對根相鄰對進行擴展即在根相鄰對的、中、后插入獨立的話輪,它們分別被稱為前擴展、中擴展與后擴展[11]。我們發現“對了”出現在后擴展序列。
例6【語境:母親詢問兒子作業完成情況】
母親大花:你早上作業都做完啦?
兒子意意:嗯,嗯。
母親大花:對了,還有《論語》沒背呢。
在例6中,第一行母親的提問和第二行兒子的回答構成了“提問—回答”相鄰對,第三行位于話輪首的“對了”處于后擴展位置,補充信息,表明兒子的作業還沒做完,結束話輪。
二、“對了”的互動功能
上文我們對“對了”的話輪位置和序列位置進行了考察,發現“對了”這一話語標記在會話中發揮的功能對其序列位置和話輪位置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位于不同話輪位置和序列位置的“對了”體現出不同的互動功能,本節將對“對了”的互動功能進行描寫,并通過其他話輪的信息來證明“對了”互動功能。
(一)提醒注意
通過對“對了”的話輪位置和序列位置的考察,我們發現“對了”常出現在告知序列和提問序列這樣具有引發意義的序列當中,而且常位于話輪之首,為了更好地實現發起話題的目的,“對了”在這里有吸引聽話人的注意,提醒聽話人接收信息并回應的作用。
例7【語境:小軍給小峰拿高中英語資料】
小軍:結果(聽不清楚)有4種高中的。
小峰:什么意思呀?
小軍:就是,忘記了。
小峰:嘿,(笑)
小軍:對了,
小峰:嗯,(笑)
小軍:書在我這,我去給你拿來。
小軍:就是原因結果這種句子。
小峰:什么叫原因結果啊?
小軍:就是cause什么引起的,就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嘛。
小峰:carter,那是。
例7中,小軍和小峰在談論高中英語的句子,第五行中“對了”位于話輪首且位于引發序列,而對于這一引發行為,第六行小峰給出了一個反饋“嗯”,向小軍表明,他聽到“對了”之后,知道小軍想表達信息,“嗯”表示“你說吧,我聽著呢”,因此我們可以從小峰對小軍“對了”的回應反證說話人小軍在引發序列的話輪首使用“對了”具有提醒聽話人注意的意圖,而聽話人小峰也的確給出了回應。
(二)轉換話題
劉焱提出“對了”在句中起到了話題的前瞻作用和話輪變換的作用。[5]于國棟將話語標記分為承上型、啟下型和當前型標記,“對了”作為一種啟下型標記引起的話語常常和前面的話題沒有直接的邏輯關聯。[1]孫多嬌也提出“對了”作為一種題外連接成分,所連接的后項與前項關系不大。[4]本文也認為“對了”具有連接不同話題的功能,用于轉移話題,且一般位于提問或告知序列,例如:
例8【語境:詢問近代史匯報的安排】
閻:那就這樣定吧,暫時這樣,晚上我們再一起在群里討論。
朱:好嘞,等我整理好了就發群里。
劉:誒,對了,那咱們那個近代史的匯報是怎么弄呢?
閻:那個匯報不是分成三個部分嘛,第一部分是講述英雄事跡,第二部分是思考精神,第三部分是思考使命和擔當,然后姚航宇、杜濤、李婉卓她們三個人負責,呃,負責記述英雄事跡,然后我負責第二部分思考精神、使命、擔當。
在例8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構成了一個“告知—回應”序列,在這一序列之后,第三行中,劉沒有繼續對閻所告知的事項進行進一步的回應,而是引發了新話題“近代史匯報”。“對了”銜接了兩個不同的話題,且重新開辟了一個提問序列,并且與第四行閻的回答構成了一個新的提問—回答序列,“對了”使得前面的話題結束,也順利開啟了新的話題。
為什么“對了”可以完成話題A到話題B的轉換呢?劉焱提到,對于話題轉換時這種隨意性,我們需要使用語言手段來進行克服,“對了”構筑了“醒悟”和“突然想起”的話語意義,便能合理地把其他話題插入到當前的話題之中。[5]同時我們發現,說話人有時是真實地經歷了“突然想起”這一心理過程,使用“對了”來插入自己剛才被調取的信息,從而實現話題的轉化。但在真實的交際語境中,還存在說話人有意使用“對了”,實現轉換話題的情況,例如:
例9【語境:多年不聯系的朋友借錢】
A:這么久就沒聯系了,你最近在好嗎?
B:嗯,就那樣,還挺好的。(笑)
A:嗯,嗯,挺好。
B:對了,你記得王嘉能吧。
A:你同桌?怎么了?
B:我和王嘉能一起做生意,嗯,你要是手頭不緊,能借我3000塊錢嗎?
這里可以推斷“借錢”是A的中心話題,因此在第一二行完整的“提問—回答”序列之后,在第四行B用“對了”引出真正的會話主題“借錢”。說話人A借由“對了”為后面所說的話題賦予“突然想起”的心理過程,因此在真實的會話當中,“對了”伴隨搜索信息,重新記起,幫助話題轉換的互動功能體現得更加明顯。
(三)補充信息
通過分析語料發現,說話人在交際過程中,還會通過“對了”對前面的話題信息進行補充,我們仍然借助例3來進行說明。
第一行小譚告知了自己生孩子之后口味變了,第三行中,小譚通過“對了”又進一步說明了自己生孩子之后口味的變化。對于小譚的補充,第四行中小雷進行了肯定,而第四行的回應相比于第二行的“嗯”,更加主動和具體,可見小雷認識到小譚對飲食習慣改變這一話題進行更加詳細的增補,因此小雷也進行了更加具體的回應。
三、結語
本文從互動語言學的視角出發,探究了話語標記“對了”在自然對話中話輪位置和序列位置并分析了“對了”在其所處位置上的互動功能。通過分析語料發現,“對了”在橫向上主要分布在話輪首和話輪中;在縱向上主要分布在“提問-回答”相鄰對的提問序列,“告知—回應”相鄰對的告知序列以及完整相鄰對后的后擴展序列。位于告知序列和提問序列的“對了”常常具有引起注意和轉移話題的互動功能,提醒聽話人新的信息和話題即將展開。此外,“對了”還能夠追補信息,多見于話輪中和后擴展序列。
參考文獻:
[1]于國棟.會話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2]梁惠梅.話語標記語及其語篇聯結功能[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6):131-134.
[3]姜向榮.話語標記“對了”的篇章銜接功能[J].德州學院學報,2008,(01):33-37.
[4]孫多嬌.“對了”的語用淺析[J].時代教育,2007,(29):44.
[5]劉焱.話語標記語“對了”[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05):51-55.
[6]方梅,李先銀,謝心陽.互動語言學與互動視角的漢語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8,(03):1-16.
[7]姚雙云,田咪.自然會話中“是吧”的互動功能及其認識狀態[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0,(06):47-59.
[8]史金生,李萍.自然口語中“對了”話語功能的浮現[J].對外漢語研究,2023,(01):52-67.
[9]姚雙云,梁彩梅.位置敏感語法的三類主要敏感位置[J].語言文字應用,2024,(01):83-97.
[10]孫銘辰.DiSCUSS現代漢語平衡口語語料庫的創建[J].語料庫語言學,2022,(2).
[11]Schegloff,Emanuel A.Sequence Organization in Interaction:A Primer in Conversation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