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時間的肌理:比利時當代藝術展”在嘉德藝術中心拉開帷幕,16位比利時頂尖藝術家的作品薈萃一堂,展現了比利時當代藝術在繪畫、雕塑、裝置等多領域的非凡魅力,不僅為觀眾呈上了視覺與藝術的盛宴,更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與文化的深度對話。
據了解,此次展覽是2025比利時文化藝術季的重要活動之一,由北京嘉德藝術中心與河北臨空集團聯合主辦,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藝術品保稅倉、阿登高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
透過展覽中的百余件比利時當代藝術佳作,觀眾可以感受到比利時藝術家們對社會議題、自然生態和人類情感的深切關注。


位于歐洲心臟地帶的比利時,被視為歐洲的“首都”、巧克力之國、漫畫之城,也是雷尼·馬格利特、奧黛麗·赫本的故鄉。比利時并行荷蘭語、法語、德語三種官方語言,這使得現代主義以來的比利時藝術創作語境多元并生。該國藝術家在全球舞臺上以創新和個性著稱。
走進展廳,一批紅色馬扎擺放堆疊而成的裝置作品《中式馬扎》尤其吸睛,喚起了人們舊時坐在馬扎上看露天電影的記憶。該作出自比利時列日皇家美術學院院長丹尼埃爾·斯呂思(DanielSluse),其藝術實踐并不迎合某些潮流或市場需求,而是專注于藝術本質與文化交流。馬扎這一極具中國特色的生活物件在藝術創作下煥發新生,探討著由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提出的哲學概念“此在”的內涵。
此外,雅克·查理爾(JacquesCharlier)和阿蘭·博爾南(AlainBornain)等比利時當代藝術重要人物的作品均在此次展覽上亮相。包括多位風格鮮明的比利時藝術家:從娜塔莉·科爾特(NathalieDeCorte)的優雅與柔美,到米歇爾·萊昂納迪(MichelLeonardi)的色彩實驗,再到曲良臣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藝術探索……展覽力圖全面展現比利時當代藝術的豐富樣貌。作品中所承載的時間痕跡和呈現的肌理,不僅是藝術家個人生命凝聚的結晶,也是中比兩國文化藝術交流的視覺見證。


“我認為藝術是向世界傳遞比利時文化的最好方式,人們可以通過藝術進入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世界。”比利時駐華大使安博寧(BrunoAngelet)在開幕式上表示,本次展覽可被看作一個向世界展示比利時文化藝術的窗口,也希望借此為中歐文化藝術交流作出更多的貢獻。
丹尼埃爾·斯呂思表示,中比兩國有著各自的歷史、哲學和傳統,藝術家則是鏈接兩國傳統與文化的紐帶。近年來,多位比利時藝術家剛剛完成在中國的駐地創作,他們從中國的風景、城市和與當地人的接觸中汲取靈感。“本次展覽試圖給中國觀眾呈現一幅多元的比利時藝術畫卷。我誠摯地邀請各位觀眾走入展覽,感受每一件‘作品’背后的個體,體驗他們的人生經歷和生活。”


“文化交流是連接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重要橋梁。”嘉德藝術中心副總經理馬學東表示:“這些作品以深厚的藝術造詣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中國觀眾打開了一扇了解比利時當代藝術的窗口。嘉德藝術中心一直致力于成為開放、多元的文化交流平臺,期待未來與更多的文化藝術機構攜手,共同打造國際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平臺。”
據悉,“時間的肌理:比利時當代藝術展”將持續至3月12日。(注:本文部分配圖由嘉德藝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