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術家》在探索與變革中走過了2024年,也在努力與堅守中,走過了40年的歷程。40年來,《當代美術家》融入中國當代美術的發展進程,關注當代美術的新景象、新問題、新特點、新趨勢,為展示中國美術創作與研究成果,建構中國當代美術的批評話語體系,促進中國當代美術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啟超語)。新時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有了快速的發展,藝術的學科結構得以重大調整,藝術學內涵有了新的充實與拓展。當下,建構自主的、創新性的中國當代藝術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已成為中國藝術界應該且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藝術學刊對于推進“三大體系”的建設責無旁貸。鑒于此,《當代美術家》在邁入新階段的旅程中,將賡續中國藝術傳統、立足中國藝術實踐、凝聚中國藝術經驗,面向中國社會現實和世界與未來,努力為創新中國當代藝術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作出自己的努力與貢獻。
《當代美術家》關注當代藝術創作,但并不囿于創作主體的研究;立足美術,但不是傳統概念上的“美術”,而是含括以造型、設計藝術為重點的視覺藝術?!懂敶佬g家》倡導當代的藝術研究者以當代的視野、方法和立場來審視、探討大美術的歷史、理論、評論、創作、傳播(策展)等問題,努力建構以前沿藝術研究的成果為基本底色,以藝術的史、論、評為主要維度的開放的學術平臺,凸顯研究性、學術性、深度性、當代性。為此,本刊常設聚焦前沿、專題研究、史論新探、當代評論等欄目,各欄目之間形成相輔相成,集史、論、評為一體的結構關系?!熬劢骨把亍斌w現對藝術學和美術界熱點問題的理論關懷與理論建構的態度,而“專題研究”“史論新探”和“當代評論”,分別對應藝術學的史、論、評,力求凸顯前沿理論探討與當代創作實踐、宏觀審視與微觀分析、歷史觀照與當代研究、中國立場與國際視向、史實梳理與理論建構、學理探討與圖像解讀、深耕藝術與跨媒介審視并存同構、融合共生的特色。
《當代美術家》2025年第1期與大家見面了,標志著本刊開始了新的歷程,也呈現了我們的辦刊理念。本期“聚焦前沿”欄目以訪談的形式發表兩位藝術研究者對藝術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認識。對此話題,我們將繼續向廣度和深度拓展。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專題研究”欄目將從本期開始連續刊載抗戰藝術史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史論新探”欄目,集中發表細讀、重讀西方美術史的文章,旨在體現藝術作品與歷史、哲學之間建立貫通性解釋的案例分析特色?!爱敶u論”刊載的兩篇評論文章,聚焦于孟祿丁抽象藝術之“抽象性”和“藝術性”問題,以體現對當代藝術創作實踐理論關注的熱情和對當代藝術評論學理性、深度性的追求。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在新的起跑線上,《當代美術家》將努力以新視野、新風格、新姿態邁上新臺階,為助推藝術專業與學科建設、創新藝術的理論與話語體系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