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約瑟夫·布羅茨基在《小于一》中寫道:“試圖回憶過去就像試圖把握存在的意義。兩者都使你感到像一個嬰兒在抓籃球:手掌不斷滑走。”或許在他看來,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似乎都難以掌控,只能像嬰兒抓籃球,徒喚奈何。
其實最讓人無奈的,是時光的流逝。朱自清說:“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時間的腳步永遠向前,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謂“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人們在時間面前的無力感,根源便在于此。
不過,無奈歸無奈,生活仍需繼續。人生的旅途,就是不斷地回望過去、審視當下、憧憬未來的過程。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蕓蕓眾生能做到的,恐怕不多,但當年初之際,一年一省吾身,倒是可以做到而且值得去做的。人不能總是埋頭直走,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停下腳步,三思而后行,才會走得更踏實、更穩當。
個人有個人的過往,社會也有社會的過往。最近,《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了2024年度“十大流行語”,依次為:數智化、智能向善、未來產業、city 不city、硬控、水靈靈地×××、班味、松弛感、銀發力量、小孩哥/小孩姐。這十個詞語,既有宏觀的時代畫卷,也有微觀的個人素描,為回望這一年的社會萬象,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切入點。
這份榜單的前三名,科技感極強。科技說到底只是一個工具,本身并無善惡,但使用它的人卻是有善惡的。進入智能時代,“智能向善”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無疑是一個福音。
這份榜單的后兩名,把銀發力量和小孩哥/小孩姐列在一起,很有畫面感。2023 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達到了78.6 歲,老年人越活越年輕,掀起了銀發浪潮,催生了銀發經濟。而少年一代,也迸發出了和他們的年齡不大相仿的潛能,在各個領域閃耀出令人驚艷的光芒。
“年華有信春來去,時事無憑云卷舒。”關于2024 年,每個人都會找到硬控自己的回憶,為過往的年輪添上一筆色彩。祈愿在新的一年里,人人都能少一點班味,多一些松弛感,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大時代中,水靈靈地活出自己的模樣與精彩。(摘自《貴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