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并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該條規定是我國制定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重要依據,體現了國家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營造誠實守信、規范有序的就業環境的核心要旨。
近年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檢察機關在融洽勞資關系、解決勞動糾紛、規范用工環境上持續發力,通過抓實“三個保護”,將憲法精神落實在司法辦案之中,解決勞動者急難愁盼,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讓廣大勞動者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義。
一是保護平等就業權。平等就業是勞動者最基本的權利。哈爾濱市檢察機關注重發揮法律的教育作用,針對“花錢托人找工作”、無正當理由解除勞動合同、通過降低勞動報酬或者調整工作崗位迫使勞動者提出辭職等案件,深入細致研究法律行為效力問題、具體損失的分擔問題,近3年通過辦理100余件生效裁判監督案件,引導涉案人員和單位自覺維護就業領域公平競爭環境,誠信履行勞動合同,保障勞動者最基本的就業權利。
二是保護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的權益。勞動報酬是勞動者及其家庭生存的物質基礎,依法領取勞動報酬是勞動者最核心的權益。哈爾濱市檢察機關一直關注欠薪糾紛,特別是針對維權能力較弱的農民工討薪問題,攜手勞動監察、住宅和城鄉建設、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等單位,通過會簽文件、建立溝通機制等方式同向發力,今年以來共辦理支持討薪類案件300余件,通過檢察和解、行政調解、訴前和訴中調解、執行和解等方式,為勞動者討回薪酬400余萬元。針對檢察機關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中發現的有能力支付報酬而拒不支付的人員和單位,在依法及時移送公安機關偵查并追究刑事責任的同時,民事、刑事、行政檢察多部門綜合履職,著力追繳欠薪、追贓挽損,切實幫助勞動者追回被拖欠的工資,通過刑事和解等方式,3年來共幫助勞動者討回欠薪200余萬元。
三是保護新業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勞動過程中依法獲得安全、醫療、養老保障,在遭受侵害時獲得及時司法救濟,是維護誠信、規范勞動關系的基石。哈爾濱市檢察機關針對同工同酬、工傷、繳納社會保險費、加班工資等常見多發的用工糾紛,深入研究歷史沿革和司法政策調整脈絡,均衡勞動者和用工單位之間的合法權益,3年中依法監督相關案件20余件。針對網約車、外賣騎手、平臺帶貨等靈活就業和新型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糾紛,深入分析糾紛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和請求權基礎,辦理了網約車司機李某車輛受損索賠案等一系列新型案件,監督糾正了因司機不是車輛所有權人而在車輛受損時不予保護的裁判理念上的偏差,推動多個機關單位合力構建網約車等新型行業糾紛解決機制,與法院、人社局等5部門建立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銜接機制,營造更好的勞動就業環境。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民檢察院)
(摘自2024年12月4日《檢察日報》)
■ 本欄編輯 何欣 趙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