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24年人口簡報》顯示,65歲及以上公民占總人口的比例已從2014年的12.4%增長至19.9%,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24.1%。
鑒于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且老齡化速度加快,其對社會、經濟、勞動力、福利制度和醫療制度等產生重大影響,新加坡政府鼓勵年長者“老有所為”、與社會保持聯系,并以改進制度設計、完善養老體系等舉措推動“原地養老”,讓老年人樂享晚年,將新加坡打造成“樂齡社會”。
根據新加坡華語資料庫,“樂齡”一詞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新加坡第一家為年長人士設立的活動中心在惹蘭勿剎(Jalan Besar)成立,并被稱為“樂齡中心”。自此,“樂齡”漸漸成為新加坡對年長人士的代稱。“樂齡”中的“樂”代替“老”或“年長”,寓意年長人士可以不受年齡局限,與年輕人一樣快樂地生活,表達了對老年人享受安寧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許,也在全社會倡導了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樂齡社會”的目標首先就是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提供更完善的醫療保障和社會服務,幫助他們在老齡階段保持健康、積極的生活狀態。
其次,“樂齡社會”可以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通過健全的護理系統和政府支持,減少老年人對個人照護的依賴。同時,老年人具備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在“樂齡社會”中,老年人能夠充分發揮潛能,繼續為社會貢獻力量。
最后,“樂齡社會”的建設不僅有助于應對老齡化,還能推動代際交流,營造一個更加和諧包容的社會環境。
為應對老齡化趨勢,新加坡政府于2023年7月啟動了“健康SG”計劃,推動醫療體系從以治病為主轉向以預防為主,奠定了老年護理體系的基礎。
根據“健康SG”計劃,政府鼓勵民眾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通過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定期進行體檢,并與家庭醫生建立長期關系,制定個性化的保健護理方案,從而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該計劃首先針對60歲及以上老年群體進行推廣,隨后逐步向下擴展至40歲及以上人群。根據新加坡衛生部2024年7月的統計,已有超過100萬人參與“健康SG”計劃,其中約6成是60歲及以上年齡的老年人。
新加坡的養老服務體系將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有機結合,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并顯著提升了養老服務的質量。例如,在65歲及以上年齡的居民占比超過23%的宏茂橋市鎮,療養院采用“機構養老+社區養老”模式,既提供長期或短期的住院護理床位,也提供日間托老服務,滿足不同老年群體的多樣化需求。
新加坡政府大力倡導“原地養老”,即老年人在家或社區中養老,并通過多樣化、創新性舉措為這一模式提供全面保障,包括財務支持、優化居住條件,以及增強社區服務等。
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是推出“以房養老”政策。通過“組屋屋契回購計劃”,老年人可以將部分組屋屋契(至少15年)賣回給政府,換取額外的公積金賬戶充值,從而獲得養老資金支持。組屋是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提供的公共住房,約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組屋中。該計劃自2009年推行,主要面向年齡65歲及以上、家庭月收入低于1.4萬新元(1新元約合5.4元人民幣)的老年人,確保他們無須搬離熟悉的居住環境即可獲得額外的經濟支持,安度晚年。
同時,新加坡擁有較為完善的公積金制度,幫助公民和永久居民積累退休資金。與依賴國家財政支出的養老金制度不同,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是一項強制性的儲蓄計劃,涵蓋醫療、住房和養老金保障。公積金由個人和雇主按比例共同繳納,強調個人在退休規劃中的主動性,即個人要對自己的退休生活負責。政府則保證公積金賬戶的利率穩定,使資金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

在基礎設施方面,新加坡政府致力于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近年來,政府與多方合作,在老年人口集中的女皇鎮打造了首個“保健區”,通過提升組屋設施、加強預防保健和護理服務、鼓勵居民參與終身學習和社區活動,優化老年人的居住體驗。
“樂齡SG”計劃由新加坡衛生部、國家發展部和交通部聯合推進,重點是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與主要關注預防護理的“健康SG”計劃不同,“樂齡SG”計劃通過多種措施幫助老年人保持社交聯系,避免孤獨感,并保持身心活躍。除了預防疾病外,該計劃更加注重老年人的整體身心健康。與此同時,政府還投入更多資源,打造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安全便利社區,建設融合住房、護理和社區服務的輔助生活設施,進一步支持“原地養老”模式的推行。
新加坡政府大力提倡老年人繼續發揮自身價值,鼓勵他們在退休后根據自身情況繼續工作,保持與社會的緊密聯系。這不僅有助于延續社會互動,還能預防因退休帶來的社交減少、孤獨感和自我認同下降等問題,如認知退化、情緒低落等。如今在新加坡的各個領域,老年人的身影依然活躍,許多人超過退休年齡后仍然在職場中忙碌,繼續作貢獻。

自2022年7月1日起,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齡由62歲提升至63歲,健康狀況良好且工作表現優異的勞動者可選擇繼續工作至68歲。政府還計劃到2030年前,將法定退休年齡提高至65歲,重新雇用年齡提高至70歲。
政府推出政策鼓勵企業聘請年長員工,幾乎所有年齡達62歲的員工都可獲得重新受雇,只要重新受雇者工作職責不變,他們甚至也不被削減基本工資。如果企業聘請超過65歲的員工,還會獲得政府補貼。這樣一來,企業覺得聘請年長員工很劃算,更樂于聘請年長員工。2016年,65歲以上新加坡人中有25%重新受雇;2006年,這個比例只有13.8%。
此外,政府還與多個機構合作,致力于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技能培訓,幫助他們重返職場。新加坡活躍樂齡理事會在2022年推出了“樂齡學”計劃,依據老年人的需求設計針對性課程,為他們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提升培訓效果,助力他們繼續參與社會發展。
(摘自《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