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陜西省具有得天獨厚的體育旅游資源,借此創新推動體育旅游發展,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手段。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在明晰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吸納典型發展案例經驗:即保持本色,尊重生態;產業融合,城鄉互促;地區聯動,輻射推進。構建“關中—陜北—陜南”聯動和“點—圈—帶—面”結構的陜西省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以鄉村為點,開發特色體育資源;構建資源圈,打破地域局限;開發交通線上體育資源,形成旅游帶;擴大產業面,創新旅游方式。提出陜西省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路徑:調整開發治理模式,完善協同管理效能;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提升供給質量;立足鄉村傳統特色,推動產業深度融合。
關鍵詞:陜西省" 體育旅游"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02-037-3-JF
1、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研究現狀
當前,學者關于鄉村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研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鄉村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理論內涵、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體育旅游發展的方向;高質量及可持續性發展研究。(1)有學者認為,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應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按照生態位理論、產業融合理論、協同治理理論等,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維度出發進行內涵分析,以“振農村體育之興”為重要內容、以“農村體育振興”為重要舉措,提出提升身體素質和人才資本,助力人才振興;加強綠色體育設施建設,助力生態振興;推進產業集聚和“體育+”融合發展,助力產業振興;推進民俗體育傳承與創新,助力文化振興;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助力鄉村組織振興。(2)通過挖掘鄉村特色體育旅游資源——少數民族體育資源、紅色體育資源、民俗節目體育資源、自然地形體育資源等,在挖掘和整理的過程中,形成地方旅游特色和品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此提出不同旅游產業模式,實現體育旅游產業精品化、特色化、賽事化、創新性發展。(3)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采用田野調查法收集各地資料,對各地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文化內涵、存在困境、優化路徑等進行研究。挖掘當地獨有的資源,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開發,創設鄉村特色的民族產品,避免同質化。(4)采用專家訪談、問卷調查、個案研究等方法,并基于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政策、技術的可持續發展五要素視角,分析體育旅游的發展瓶頸。提出在政府引導、特色文化打造、人才引進培養、數字化建設等方面發力,推動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
2、現有發展模式的經驗啟示
2.1、國內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社會主導模式:貴州省臺盤村“BA”民間籃球賽事。貴州省臺盤村,交通便利,有320國道經過。在當地民俗節日“六月六”吃新節期間,此地的一項籃球賽事突然火爆網絡。場上賽況激烈,球員攻防有板有眼;場外熱情高漲,球迷圍得水泄不通。網友們熱情地將此籃球賽稱之為“村BA”,與“NBA”“CBA”命名同理。第一,民俗搭臺,賽事下鄉。貴州省臺盤村是一個深受苗族文化影響的地方,加上獨特的自然環境影響,衍生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苗年節、鼓藏節、吃新節等,特別是“六月六”吃新節,是此地代表性的傳統節日。為慶祝“吃新節”,臺盤村舉辦了籃球等體育賽事活動。2022年8月,一年一度的“六月六”吃新節籃球賽一開打,就以其激烈的賽況、熱情的觀眾和熱烈的現場氛圍,迅速火爆出圈。此后,每年臺盤村吃新節“村BA”“村超”賽事吸引了世界各地球迷到此觀賽。第二,產業融合,結構創新。隨著“村BA”“村超”等賽事火爆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的經濟發展。通過走訪調查,在比賽期間,村口周邊的餐館、小吃攤、旅館等服務行業的營業額全部創下新高,特色農產品也在巨大流量下供不應求。賽事的火爆帶動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實現了以賽促宣、以賽促健、以賽促文、以賽促旅、以賽促銷,達到了農文體旅商融合發展的目的。
2.2、經驗啟示
(1)生態基底:保持本色,尊重生態。
體育旅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然資源,只有走生態優先的發展道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摒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粗放發展模式,實現向體育旅游綠色產業的轉型。體育資源稟賦型產業形式就是挖掘當地特色體育項目,在尊重自然生態的同時,發展體育產業,促進振興發展。瑞士圣莫里茨鎮本身就因地方環境優美,冰雪資源豐富,因此得到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依舊注重環境維護,所以能在冰雪產業發展同時實現體育旅游+康養的橫向融合,成為呼吸道疾病患者首選康養圣地。體育旅游高質量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還依靠當地鄉風精神文化的融入,能夠助力當地打造特色品牌,吸引游客旅游打卡。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能夠從眾多旅游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更高關注度,從而傳播當地文化,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增加收入。
(2)多方融合:產業融合,城鄉互促。
為實現鄉村振興,鄉村體育旅游產業融合農業、商業等其他產業,打破壁壘,發揮產業融合疊加效應,實現經濟互促。體育旅游在促進鄉村產業融合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利用產業要素滲透的方式,實現各產業之間要素的相互互滲及互補,將原本產業內的價值鏈滲透到其他產業的邊際,形成產業共生狀態。體育旅游產業與農事體驗、休閑度假、健身康養、餐飲娛樂等多種產業進行融合,構建“體育+”“+體育”的融合發展格局。現今中國發展最大的矛盾是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鄉村的資源短板比較突出,因此,當鄉村迎來巨大發展機遇的時候,當地沒有能力完成發展要求,需要城鄉融合共同發展。因此,要促進城鄉資源融合,補齊鄉村體育基礎設施短板,促進城鄉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構建高水平鄉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從而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3)全域發展:地區聯動,輻射推進。
全域旅游的提出是推進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次重要創新,打破了地域限制,能夠整合周邊旅游資源,豐富旅游體驗,實現城鄉體育旅游一體化,全面推動產業建設和經濟提升過程產生更大的效應。全域旅游具有全局性、整合性、共享性的特征,摒棄了之前單一的門票經濟,促進了多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旅游產業的高質量供給。如現在體育旅游由單一的爬山活動慢慢趨向于為期幾天的徒步大環線運動,在幾天內跨越不同地區城市,滿足運動愛好者更強的體驗感。陜西根據地理文化特點分成了陜北、關中、陜南三大區域,各區域資源特色突出,鄉村體育旅游經濟向好發展。為實現體育旅游高質量發展,陜西追求合力,整合三大區域資源,通力協作,共同打造產品市場,實現共贏,構建“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的發展格局。
3、陜西省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實踐進路
3.1、以鄉村為點:開發特色體育資源
我國鄉村資源豐富,體育旅游市場巨大。隨著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各地都開始打造自己的鄉村旅游品牌。但發展中出現了旅游項目同質化,本土特征不突出等問題,因此現在的旅游被游客評論為:自己的足跡是千真萬確出來旅游了,但見到的景象,卻又好像和沒出來旅游一樣。陜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濃厚的文化底蘊,是各地旅游人士首選旅游地之一。促進陜西省鄉村體育旅游發展是助力陜西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1)挖掘本地特色化體育旅游資源。陜北民俗體育項目豐富、陜南主要為水上體育項目、關中具備體育賽事產業發展優勢,各鄉村可以基于各地域優勢,開發本土特色資源。開發中注意最大限度保留這些項目的鄉村元素,避免同質化。(2)特色培育彰顯文化導向。文化的融入對推動體育旅游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旅游的視角來看,文化的融入能夠幫助當地體育項目旅游打造品牌,強化了差異性。文化融入也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實現文化自信,凸顯鄉村民俗民風,實現鄉風文明的建設。文旅企業在推出體旅文化產品時,應避免相鄰地區的同質,借助當地文化資源為鄉村體旅文化賦能,吸引更多的村民參與。
3.2、構建資源圈:打破地域局限
近年來,陜西省非常重視鄉村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在政策及資源供給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陜西省的鄉村體育旅游業獲得了迅速的發展,種類不斷豐富,地域不斷擴大,參與人數不斷增加。隨著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隱藏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受制于鄉村地域的原因,產業的創新及文化的供給不能滿足需求。陜北、關中、陜南各區域鄉鎮應打破地域局限,整合周邊資源,構建資源圈,增強鄉村體育旅游體驗感,實現可持續綜合發展。陜西各區域利用地域資源,如秦嶺山脈、漢江等,根據四季的變化,形成了春季賞花、夏季戲水、秋季摘果、冬季滑雪的四季可持續性體育旅游資源圈。另外,各地市舉辦的馬拉松、越野跑、滑雪登山比賽等,都緊靠著優美的山水資源,著力打造“一日比賽、數日停留,多人旅游”新型體育賽事旅游資源圈。打造體育新消費場景,形成的體育旅游模式,刺激帶動文旅消費市場,激發文化活力和旅游潛力,充分發揮產業聯動效應,探索形成文體旅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3.3、擴大產業面:創新旅游方式
體育旅游方式包括觀賞式、體驗式和沉浸式。陜西體育旅游項目包括戶外山水游樂體驗項目、休閑健身項目、節慶特色項目、體育賽事表演項目、體育產品銷售項目等。隨著體育旅游的發展,多地開始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開發,打造體育旅游、商業、農業的結合,實現鄉村振興。鄉村體育旅游產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打造核心競爭力,需要滿足旅游者的新、奇、異的需求。沉浸式體育旅游主要是通過高科技的手段,從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方面出發,使人沉浸在精心營造的幻妙氛圍中,形成全新的場景體驗。貴州省臺盤村“村BA”賽事就在科技助力的基礎上,讓現場以及線上的觀眾都能夠沉浸式融入賽事中。鄉村體育旅游應融合觀賞式、體驗式和沉浸式等多種旅游方式,滿足旅游者的多種旅游需求。在此之上,構建智慧體育旅游,采用5G技術、虛擬現實技術,電子智能設備和服務端技術等對體育旅游進行資源開發、信息傳輸、產品供給、消費流程等,促進體育旅游資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共享,以便更好地滿足不同年齡、性別、職業、愛好的游客對體育旅游的差異化需求,從而最終推動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發展。
4、陜西省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分析
4.1、調整開發治理模式,完善協同管理效能
要實現鄉村旅游產業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需促進鄉村體育旅游產業跨區域、集群化、規模化發展,調整鄉村體育旅游由點—圈—帶—面的開發治理模式。點—圈—帶—面的開發治理模式即以各個鄉村特色體育旅游發展為點,開發本地資源,打造鄉村特色體育旅游產業;將鄉村與周邊鄉村、城鎮景點相聯結,形成資源圈,促進旅游多樣化;以交通為基,開發交通線上鄉村體育資源,形成旅游帶,整合資源帶上資源特色,突出鄉村體育旅游集群發展;促進鄉村體育旅游方式多樣化,在旅游方式、旅游資源、產業資源等方面進行融合,實現鄉村體育旅游規模化發展。實現以上模式發展,需要各地政府、民間、各部門的協調配合,民間主導,政府協同。鄉村振興發展,重點在鄉村,民間基層部門發揮主導作用,才能帶動農民加入,實現共同富裕。政府部門根據當地情況出臺體育旅游規劃政策文件,從政策層面規劃發展目標,并監督計劃的實施,保障建設當地基礎體育旅游設施。
4.2、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提升供給質量
在鄉村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體育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但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不能滿足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求。(1)促進鄉村地區交通設施建設。鄉村體育旅游要打破地域限制,實現長線化發展,交通設施建設占據重要地位。各鄉村聯通之間實施舊路改造,公路拓寬,加快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農村公路網絡建設。促進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由初級化階段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推進鄉村旅游的可達性,增加旅游人流量。(2)完善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立大型體育場館、全民健身中心、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等,為接辦賽事打下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提高當地群眾的體育運動參與度,激發運動積極性,促進民眾身體健康,實現民眾健康富裕。(3)豐富體育旅游載體。建設公園、綠道、廣場等公共體育設施,結合上述公共設施,探索特色鄉村體育旅游空間,豐富體育旅游形式和內容,提升了人民群眾參與體育旅游的便捷度和滿意度。(4)增加鄉村安全保障服務。建設專業的體育旅游安全保障中心,利用5G、大數據等智能技術手段為鄉村體育旅游提供便捷和專業的安全保障服務,降低游客參與體育旅游項目的難度和安全風險。
4.3、立足鄉村傳統特色,推動產業深度融合
在鄉村體育旅游項目的開發過程中,要注意通過獨具“本色”的展演,向游客們進行宣傳,讓游客們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陜西本土體育文化。挖掘各鄉村特色體育旅游資源,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陜南地區河流、山地資源豐富,鄉村可以開發漂流、登山等體育旅游項目,打造集漂流、登山、撈魚、賞花、采摘為一體的體育旅游線路;關中地區交通資源發達,各鄉村可以開發垂釣、騎行、滑雪、漫步等體育旅游項目,可以承辦體育賽事,打造體育賽事+旅游的特色產業;陜北地區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民俗體育項目發展突出,可以依托秧歌、腰鼓等傳統運動項目組織比賽,也可以開展體育文化節,打造體育文化+旅游的特色產業;各地都可以修建體育主題公園、度假區和露營基地,融入當地特色農業文化。陜西體育旅游資源豐富,各區聯動打造成體系、可持續發展的鄉村體育旅游目的地、線路及賽事,努力擴大項目影響力,實現以點帶面的目標。加快“體旅農商文”融合。結合旅游市場需求,開發創新鄉村體育旅游產業+融合方式,滿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根據陜西各地體育旅游資源特點,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與當地的特色農業景觀、特色產品和文化資源結合起來,制定促進“體旅農商文”充分融合的導向性政策,促進資源整合。
參考文獻:
[1]劉若騫,王龍飛,范銅鋼.鄉村振興戰略下少數民族特色體育旅游的內涵、困境與優化路徑研究[J].體育學研究,2022,36(01).
[2]谷佳奇,彭顯明,梁強.體育旅游賦能鄉村振興經驗與保障措施——以浙江省為例[J].體育文化導刊,2022(11).
[3]劉建蘋.紅色體育助力慶陽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研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23.
[4]鄭芳,黃煒逸.鄉村振興戰略下體育旅游目的地發展路徑——基于可持續發展五要素視角[J].體育科學,2021,41(05).
[5]郭子瑜,陳剛.體育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邏輯前提、價值意蘊與推進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2(11).
[6]楊向軍.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城鄉體育融合發展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