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下,信息化工具在教學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排球微課堂”作為信息化教學工具之一,在教育中的應用更是意義非凡。作為特色校園、特色化課程和學生自主實踐較多的課程,在這種大環境下創建排球系列微課堂,可使學生反復利用“排球微課堂”進行學習、復習、練習。在未來的互聯網發展中,“排球微課堂”的制作、使用、發展也會更加完善、豐富,為學生、老師、特色學校帶來更多的便利。基于各市大力創建體育特色校園的背景,以數字化基本建設為基礎,排球系列微課堂的創設和建立不但符合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也帶動了學校教育的深入發展。因此,“排球微課堂”的留存是特色學校弘揚排球文化的途徑,也對排球特色校園起到宣傳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 排球" 微課堂" 特色校園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02-070-3-JF
1、信息技術大背景下微課堂的發展現狀
信息技術大背景下數字時代信息技術數字化教學改革刻不容緩,“微課”作為信息化教學工具之一,具有廣泛的教育應用意義。信息化工具在教學中的地位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而日益突出,是實現產教融合的教學方法和路徑。本市各縣區在近幾年教學中對微課的使用較為廣泛與頻繁,在教師賽課和培訓中微課也占主要趨勢,微課在我市各縣區的使用范圍更廣、頻率更高,在過去幾年的教學中對微課的使用也是以教師賽課為主,在培訓中也是以微課為主。通過微課實踐考察發現,其對教學的積極作用更大。
教育系統大力提倡教師提升信息素養,相關培訓、比賽也逐漸豐富,以信息采集、儲存、加工、傳輸和應用技術為主要使用板塊的微課實踐及應用更是流行甚廣。然而,由于很多微課作品的設計、開發和制作并不以應用為主要目標,造成了很多現有的微課作品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實踐乏力的情況,更少有微課的運用來創新教學模式。
因此,要逐步打破現行的課堂、班級、學校以及學段的教育教學組織方式,通過信息技術形成人人、處處、時時可學的學習形態。基于信息技術大平臺設計、開發、生產微課堂的應用導向,在信息技術大平臺上共建共享創新機制,并使其應用于體育特色學校排球微課堂的實踐及發展,用信息化技術解決排球系列微課堂在體育特色學校應用中遇到的問題。
本市體育特色學校還在發展階段,排球又是三大球中的小眾團體體育項目,打造排球體育特色校園還處于初級階段。通過信息化平臺創設、實踐、發展、宣傳排球系列微課堂,以此大力發展、宣傳排球體育特色校園,并成為有效的途徑之一,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1.1、針對性較弱
信息技術數字化發展打破了一門課、一本書的局限,通過排球系列微課堂的創設,以“排球”學習為基準,可打造多元化、網絡化、多媒體化、智能化、虛擬化的技術核心。但大多數教師在制作微課時針對性較弱,還是以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為主,如何突出排球的特點及微課的優勢是其問題所在。而且排球教學屬于空間性較強的課程,如何在微課信息平臺中針對學生的感官進行設計尤為重要,空間、多維感知、鏡頭運用都需有針對性的設計。
1.2、形式上整齊劃一,表現上比較單調
在大數據信息時代,現階段的體育微課形式較為單一,特別是為參與微課比賽的作品,時長大多為8—15min,這一階段的體育微課形式比較單一,而且內容主要是體育課堂的教學片段,制作的方式方法采用的是攝影機課堂拍攝,角度有限,教師授課也比較枯燥,形式上不夠生動活潑,所以在播放和使用的時候效率較低,缺乏趣味性。因此,在制作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不是很吸引學生的問題,所以在播放使用時效率較低,缺乏趣味,不吸引學生。而豐富的網絡平臺可以極大地豐富教育內容,為學生在信息技術平臺廣泛吸取和選擇學習內容提供了廣闊天地。
1.3、目的不夠明確,動機各不相同
一線教師對體育運動微課的設計、開發、應用目的不夠明確,動機各不相同,以參賽為主要意圖進行微課設計與開發。對為什么要設計開發微課,微課之后應該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
1.4、應用泛泛而談,教學模式無新意
體育運動微課作品的設計、開發和制作不以實際和應用為目的,導致現有的許多運動微課作品在應用時缺乏空間感、實用性等,對“排球”這類球類運動的微課知之甚少,不能普及開來,因此,許多運動微課作品的設計、開發、制作過程中存在著空間感、實用性等不足;同樣缺乏創意和創新的還有將微課作為線下體育課堂制作,體育教學上運用微課也是創新不足,針對“排球”這類球類運動的微課更是較少,無法進行普及;運用微課所進行的體育教學模式也缺乏創新把微課當成線下體育課堂制作缺乏創意、創新。體育微課堂的普及性也較低,微課成品沒有平臺展示及模塊化應用導致無法普及。
因此,“排球運動微課堂”的設計、實踐應用導向的開發與制作、微課資源機制創新的共建與共享等,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微課平臺雖不斷涌現,但能宣傳體育微課的平臺卻較為罕見,難以創設、實踐、發展、傳播“排球體育微課堂”途徑為基準,達到宣傳“排球體育特色校園”的目標。
2、排球系列微課堂在體育特色學校的實踐應用及發展
2.1、以信息技術、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為前提創設排球微課堂
(1)前期調研及分析。
①排球特色校園成立比例——以蘭州市為例
根據數據分析得出:蘭州市四區共計120所中學,包含80所初級中學,23所完全中學,17所高級中學,其中成立排球特色校園的學校共計5所。基于以上得出結論:蘭州市四區排球特色校園成立數量較低,所占比例僅有4.2%,由此可見排球特色校園成立困難,社會認知度較低,普及性較差,招生困難,這些現實狀況的呈現都是基于“排球特色校園”推廣形式太為單一,以及成果展示較為欠缺。
②在信息技術大背景下實施“排球體育微課堂”創設調查
首先,調查得出85%的排球特色校發展模式為開展社團課程;95%的排球特色校發展模式為開展校本課程;10%的排球特色校有錄制排球微課;5%的排球特色校發展模式為公眾號宣傳。
從“排球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發展的角度看,信息技術盛行的大背景下,特色校園發展方式較為單一,大部分以較為傳統的社團及校本課程為主體,但在過程中時間較少,場地有限制,對排球特色校園的文化留存也較為稀少。此外,對于排球特色校園的發展及宣傳也未起到積極作用,在網絡占據生活大部分的時代,以“排球系列微課堂”為基礎,并運用公眾號等平臺宣傳特色校園的學校比例較低。
其次,通過教師問卷調查得出,大部分教師都開設了排球社團活動、校本課程等,但對于排球特色校園積極導向的發展不足,流于表面。而通過信息技術融合,創設“排球微課堂”的學校數量極少,在這一范圍中將“排球微課堂”實際應用并用此進行宣傳的學校更是寥寥無幾,因此建設以系列“排球”為主題的微課堂在實現育人目標及建設特色校園文化上都有著重大意義。
(2)開發“排球系列微課堂”課例。
①設計思路
預設系列課程共40節:其中包含教學課30節,理論實踐課10節。根據學生年齡、學習階段和學情可進行合理調整。在課程完善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平臺,并通過公眾號等媒介達到宣傳“排球特色校園”文化的目標。
創設直觀教學情境,促進有效學習。呈現運動過程,突破技能難點;展示生動畫面,促進知識建構;巧妙開展線上導學,優化教學流程。提供自主學習視頻,展示運動要領;基于視頻提出問題,促進初步思考。體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注意事項:緊扣課程目標,明確信息技術介入方式;注重適度使用,與傳統教學方法相融合;反思教學效果,積累信息化教學資源。
②課程設計
教學課程設計思路從傳統教學轉型為特色校數字化體育課程教學:根據排球運動的特點,改進課堂環節設置,優化學生學習模式,并分階段制作,形成系列微課堂的模塊化形式,形成智慧型體育。智慧型體育是融合了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體育領域形態,體育微課堂的構建包含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學生運動空間、運動模式和豐富的運動生態,能滿足初中階段特色校學生個性化和多元化的體育需求,并推動體育特色校園的發展。
a.排球技術動作大致分為五個部分:傳球、墊球、扣球、發球、攔網。
b.微課堂教學模式大體分為四個部分:熱身部分、基本教學、練習階段、結束放松。其微課內容包含理論及技戰術講解,易于學生理解。
c.基于學生學習模式分為五個部分:感知、模仿、實踐、協作、展示。
③資料整合
資料整合是微課作品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其包括教師撰寫每節課的教案、微課說課稿件及動畫視頻;同時排球專業教師需進行多方位標準動作的示范和錄制,達到無觀看死角的效果;最后由教師團隊進行剪輯及后期視頻制作,時長不能超過15min,并形成排球微課堂完整課例。
(3)排球微課堂在體育特色學校的實踐應用。
①排球特色校園宣傳、招生:通過公眾號等互聯網媒介對排球特色校園文化進行推廣,每期按時更新“排球系列微課堂”;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運用“排球系列微課堂”擴大特色校園文化的社會知名度,提高學生及家長對排球特色校園文化的認知和了解。還可通過有效宣傳擴大特色學校的招生范圍,吸引優質生源,達到每年排球隊不斷層的目的。
②應用于日常教學、課余體育:師生可開展線上課堂,使“微課”成為主流教學模式。體育作為實踐、參與性較強的課程如何進行授課成為難題,因此制作系列“排球微課堂”不但給學生帶來了便利,同時也提高了教師信息技術水平。在日常室內課時也可使用“排球系列微課堂”,通過視頻講解技術動作及要領,提高教學效率。
打破了在一個學段內固定學生班級的局面,通過開拓學習社區,從理論上講每個人可以聽取每位老師的課程,每位老師也都可以在信息化網絡平臺服務于學生。“排球系列微課堂”是以視頻的方式留存,因此對于中考選擇排球項目的學生來說,給課余練習、復習也帶來了很多便利,學生課余時間可通過視頻進行對排球的學習、練習,多次重復利用微課視頻。
③“排球系列微課堂”的分層作用:針對普通學生和排球隊學生制定不同的微課堂。根據學生學習目標、學習基礎、學習需求不同,制作不同的“排球系列微課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
④趣味性較強:“排球系列微課堂”在制作過程中包含豐富的趣味性小視頻,讓學生在使用的過程中提高興趣,達到樂學、愛學的目標。
2.2、針對“排球微課堂”建立多維度的反饋評價體系
信息化評價平臺打破了標準化、統一化評價體系,從不同層面,如學校、教師、學生等多維度建立評價系統,真正為實現因材施教提供了更大可能性。
(1)學生反饋體系:“排球系列微課堂”是基于學生學習為基本條件所創設的,因此建立學生的反饋評價體系尤為重要。通過學生學習使用后的學習結果質量,創建“持續跟蹤評價”系統,教師可通過平臺進行修改提升,以此達到多維度、可持續地提高“排球系列微課堂”的實用效果。
(2)教師反饋體系:教師是“排球系列微課堂”的設計者和分享者,根據學生的程度不同,所要教授的課程內容也應有所變化。微課堂課程雖根據學生學習水平進行課堂設計,但也存在很多缺陷,因此教師在使用過程中可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極大程度上改進了“排球系列微課堂”的不足。
2.3、排球微課堂在體育特色學校的發展
(1)排球微課堂在排球特色校園的留存與文化價值。
在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兩大領域急速發展的前提下,開發“排球微課堂”可作為排球特色校園的校園文化,百年之后會成為校園歷史,因此完整留存微課堂視頻有利于保留特色校園發展成果。“排球微課堂”通過公眾號發布,學校教師在實踐課堂中使用并以此留存沿用,將之作為特色校園的文化留存。
(2)排球系列微課堂融入中考體育發展。
現今國家大力支持中考體育發展,排球也是中考體育項目也是眾多學生的選擇之一。“排球系列微課堂”其中包含中考專題欄目,從排球入門到排球中考,在課程建設、實施上強化統籌意識,逐一增加難度,層層遞進,聚焦課程的多樣化、特色化、品質化,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要求。
(3)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體育微課堂的發展。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下,當代社會缺少的不僅是具有超強專業素養的人才,而是專業素養與綜合素質兼備的創新型人才。信息化工具在教學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排球微課堂”作為信息化教學工具之一,在教育中的應用更是意義非凡。作為特色校園、特色化課程和學生自主實踐較多的課程,在這種大環境下創建排球系列微課堂,學生可反復利用“排球微課堂”進行學習、復習、練習。在未來的互聯網發展時代,“排球系列微課堂”的制作、使用、發展也會更加完善、豐富,為學生、教師、特色學校帶來更多的便利。
3、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是目前的大趨勢,基于各市大力創建體育特色校園的背景,在互聯網發展較快的大環境下排球系列微課堂創設和建立,不但符合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也帶動了學校教育的深入發展,同時也為學生、教師提供了便利。與習總書記提到的“鼓勵廣大青少年積極投身體育鍛煉,夯實體育強國基礎”一脈相承,體育微課堂的構建包含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學生運動空間、運動模式和豐富的運動生態,能滿足初中階段特色校園學生個性化和多元化的體育需求,并推動體育特色校園的發展動能。排球微課堂的留存是特色學校弘揚排球文化的途徑,也對排球特色校園起到宣傳作用。
參考文獻:
[1]林明祥,陳麗萍,劉一.教育信息化視角下“微課”在排球普修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師友,2019,42(2).
[2]郭娜.微課在高職《排球》課教學中的設計及應用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