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風送暖,生機盎然。正月初七,眾人相邀,扶老攜幼游覽草堂,憑吊詩圣,吟唱杜詩,賞梅祈?!@便是“人日游草堂”的盛況。
“人日”是什么日子?為什么成都人要在這天憑吊詩圣?
“人日”,即正月初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認為是“人的生日”,故稱之為“人日”,另一說為“人勝節”。這天之所以是“人的生日”,傳說是因為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才造出了人,因此第七日成為了人的誕生之日。
歷史上,人日是全國性的節日,在西漢時期已經形成,南北朝時期最盛,隋唐至宋已成春正大節,即除夕、元旦(正月初一)、人日、上九和元宵共同組成春節。
在人日這天,成都主要的活動就是游草堂。這項活動緣于唐代大詩人杜甫和高適之間的人日唱和。
公元761年,時任蜀州刺史的高適在人日當天題詩《人日寄杜二拾遺》寄贈杜甫,以表思念。杜甫接到此詩時,竟至“淚灑行間,讀終篇末”。然而造化弄人,高適寫完此詩四年之后病逝。
公元770年,高適去世五年后,已入晚年的杜甫流寓湘江一帶,又翻出當年高適寄來的人日詩,睹物思人,寫下了《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與此詩作和,留下一段感人至深的友誼故事。
不過就在這年,杜甫也在一艘從潭州去往岳州的船中離世。至此,兩位偉大詩人的友誼故事畫上了句點。
清朝咸豐年間,在四川擔任學政的何紹基作了“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的對聯,并于人日在杜甫草堂題寫,以表達對于杜甫、高適二人以詩相和的仰慕之情。
此后,四川文人騷客競相模仿,都在人日時云集草堂,揮毫潑墨,登高賦詩,以紀念詩圣,由此成了今日“人日游草堂”的習俗。
如今,“人日”游草堂,憑吊詩圣已經成為廣受歡迎的新春文化活動,更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每年的人日期間,杜甫草堂都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還舉辦書畫展、盆景展、梅花展,組織詩歌大賽、書法繪畫比賽,開展燈謎游戲等。人們參與活動,感受文化藝術氛圍,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中。
作為2025成都新春文旅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2大“過好巳成都年”新春重點文旅場景活動之一,“大雅中國年”2025人日游草堂系列文化活動將以“詩傳大雅情,花重錦官城”為主題,開展人日祭拜、詩歌唱和、文化展覽、園林游賞、歌舞展演、非遺文創等文化活動,打造“詩歌之雅、書畫之雅、非遺之雅、梅花之雅、舞樂之雅”五大雅致新場景。
(綜合人民網、成都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