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一種由于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發的慢性傳染病,這種疾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播并主要感染患者的肺部,當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會釋放含有細菌的飛沫,而其他人吸入這些飛沫就可能導致感染。作為一種人們生活中常見的慢性疾病,肺結核會導致患者出現持續的咳嗽、咳痰、咯血以及午后低熱、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疲勞乏力等多種癥狀,嚴重的時候甚至可能導致患者的死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肺結核這種疾病全球每年都會新增1000萬例左右,其中約有150萬人死于該病,這導致肺結核這種疾病已經成為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而在我國,肺結核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在近年來全面推動的防控工作下已經出現了相當明顯的下降趨勢,但該疾病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特別是在西部地區、農村地區以及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劑使用者等人群中更是不容忽視。
肺結核復發常有以下原因:
(1)病原體特性。上文提到,肺結核是由于人體受到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而發生的疾病,而結核分枝桿菌這種病原體的特性則是導致肺結核這種疾病容易復發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結核分枝桿菌這種細菌有著非常強的生命力與適應性,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存活很長時間,甚至在人體中也可以形成潛伏狀態,等到條件合適的時候又會再度恢復活躍;另一方面,結核分枝桿菌還具備相當強的耐藥性,特別是當患者使用單一藥物治療的時候非常容易產生耐藥菌株,進而導致治療的難度與復發的風險直線上升。
(2)患者免疫力差。除了結核分枝桿菌這種病原體本身難以應對,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較差同樣是導致肺結核容易復發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HIV感染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往往難以有效抵抗結核分枝桿菌的侵襲,使得這些人群在初次感染后更容易發展成為活動性肺結核或使潛伏感染的結核分枝桿菌重新激活而導致舊病復發;另一方面,長期患病對體力、營養的消耗以及患者自身的精神壓力等因素也會進一步削弱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的防御能力,進而增加肺結核復發的可能性。
(3)治療不夠徹底。肺結核是一種慢性疾病,這種疾病的治療周期通常需要6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如果患者在此期間沒有嚴格按照醫囑進行治療,比如漏服藥物、提前停藥等,那么患者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就很難被完全清除,這些殘余的細菌會在條件適合的時候重新繁殖,進而導致患者病情的復發。
(4)其他因素影響。除了上文提到的因素,診斷不夠及時、生活環境較差以及在日常生活當中存在不良習慣等行為也容易導致肺結核的復發。比如,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就很容易影響患者呼吸系統以及免疫系統的健康,因此有這些習慣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肺結核,也更容易出現肺結核復發的情況;而長時間處于污染嚴重、通風不良的環境也會增加吸入結核分枝桿菌的風險,進而導致病情的復發。
在我國傳統中醫當中,肺結核被歸類于“癆病”或“肺癆”的范疇,這種疾病通常是由于正氣虛弱、外邪侵襲、情志不遂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具體表現則是由于肺臟受損導致的肺陰虧損、氣血兩虛、濕熱蘊肺、血淤等多種不同的病理變化以及一系列相關的臨床癥狀,如持續低熱、盜汗、消瘦、咳嗽、咯血等。《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中提到:“肺主氣,司呼吸……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不足以息”,這表明肺氣虛弱是導致肺結核發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醫宗金鑒》等著作亦指出,腎精虧虛亦可上乘于肺,影響肺的功能,正如書中所說:“肺為嬌臟,最易受邪,而腎為先天之本,腎虛則水不涵木,火無制令,以致肺金失養”。因此,只有遵循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原則,通過補益肺腎、滋陰降火、調理氣血等方法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中醫才能有效地達到治愈疾病,防止患者病情復發的目的。
根據證型不同,中醫有不同的預防主張。
肺陰虧損型 主要癥狀表現為干咳少痰或僅有少量白色泡沫樣痰,同時患者還會出現明顯的口干咽燥、夜間出汗、形體消瘦等癥狀,而且這類患者往往容易因為長期勞累過度、情緒波動較大、攝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受到居住或工作環境中的空氣污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肺陰進一步受損使得病情出現復發。為了有效預防肺陰虧損型肺結核的復發,中醫治療強調遵循“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的基本原則,通過滋養和修復受損的肺陰來恢復患者的肺部功能,減少疾病再次發作的可能性,而這個治療過程中常用的中藥方劑包括但不限于麥門冬湯、六味地黃丸、清肺湯等。其中,麥門冬湯以其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功效著稱,適用于因肺陰不足引起的干咳無痰、咽喉干燥等癥狀;六味地黃丸則重在滋陰補腎、潤肺止咳,對于伴有腎陰虧損的肺結核患者尤為適用;清肺湯則是通過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幫助改善肺部炎癥狀態,減輕咳嗽、咳痰等癥狀。
氣血兩虛型 主要癥狀表現為疲乏無力、面色蒼白、食欲減退、咳嗽聲低、舌質淡白且邊緣有齒痕等,這類患者往往是由于長期患病消耗、營養不良、缺乏足夠的休息與運動等因素導致氣血兩虛并影響到身體的整體機能,而這類患者的病情在缺乏正確治療與調養的情況下也很容易復發。為了有效預防氣血兩虛型肺結核的復發,中醫治療強調遵循“補益氣血、調和營衛”的基本原則,通過補充和調節體內的氣血平衡來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和自我修復能力,減少疾病再次發作的風險,而這個過程中常用的中藥方劑包括但不限于八珍湯、當歸補血湯、人參養榮湯等。其中,八珍湯以其補氣養血、調和脾胃的功效著稱,適用于氣血兩虛引起的各種虛弱癥狀;當歸補血湯則重在補血益氣,對于因血虛導致面色萎黃、頭暈心悸等癥狀特別有效;人參養榮湯則有著補氣養血、強身健體的作用,能夠幫助患者改善全身狀況,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進而有效避免肺結核患者病情的復發。
濕熱蘊肺型 主要癥狀表現為發熱、胸悶、咳嗽伴有黃稠痰、口中黏膩不適、小便黃赤、舌苔黃膩等,這類患者往往是因為飲食過于油膩、環境潮濕、季節變換等因素導致體內濕熱積聚影響了肺部的正常功能,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調養則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或復發。為了有效預防濕熱蘊肺型肺結核的復發,中醫治療強調遵循“清熱利濕、宣肺化痰”的基本原則,通過清除體內濕熱、暢通呼吸道來恢復肺部健康,減少疾病再次發作的風險,而這個過程中,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有三仁湯、茵陳蒿湯、二妙散等。其中,三仁湯以其清熱利濕、宣肺化痰的功效著稱,適用于濕熱蘊肺引起的各種癥狀;茵陳蒿湯則重在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對于體內濕熱較重、伴有黃疸等癥狀特別有效;而二妙散則有著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的作用,能夠幫助患者清除體內濕熱,改善癥狀,從而有效避免肺結核病情的復發。
血淤型 主要癥狀表現為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夜間加重、口唇及甲床顏色偏暗、舌質紫暗或有淤點、脈象澀滯等,這類患者往往是因為長期病程導致血液循環不暢,或是治療不當造成的局部組織損傷而影響了肺部及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為了有效預防血淤型肺結核的復發,中醫治療強調遵循“活血化淤、通絡止痛”的基本原則,通過改善血液循環、消除體內瘀血來恢復肺部健康,減少疾病再次發作的風險,而中醫在此期間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包括血府逐淤湯、桃紅四物湯、丹參飲等。其中,血府逐淤湯有著活血化淤、行氣止痛的功效,適用于血淤所致的各種疼痛癥狀;桃紅四物湯重在補血活血,對于血虛兼有血淤的患者尤為適用;丹參飲有活血化淤、清心安神的作用,能夠幫助患者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胸悶、心悸等癥狀,有效地防止病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