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正迎來與智能化技術的深度融合,開啟新的發展契機。AI賦能課堂教學,將引發廣泛關注與思考。如何突破傳統教學局限,為詩詞教學注入新活力?如何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與興趣?本文就此展開討論,探索AI智能化技術與古詩詞課堂教學相融合。
一、借助AI重塑教學模式,豐富情感體驗維度
(一)虛擬場景構建,沉浸領略詩情
在教學中,融入智能手段創設情境是一種先進且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能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AI畫圖軟件可憑借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創造一個虛擬的古詩詞場景,使其仿佛置身于詩中所描繪的世界。例如,在教學《靜夜思》時,學生戴上VR眼鏡,便能看到一個寧靜的夜晚,月光灑在窗前的畫面。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
(二)文本情感解讀,模擬感悟詩韻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借助AI技術模擬情感表達,以增強對古詩詞的感知和理解。通過分析古詩詞的情感特點,再利用語音合成方法模擬詩人的情感表達進行朗誦,能進一步幫助學生感受詩人所傳達的情感與情懷。例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可以運用多模態生成技術直觀、生動地展現古詩的意境和場景,以輔助學生的學習理解。
(三)情境寫作引導,提升創作能力
AI可以根據學生的寫作風格和水平,分析其創造力和表達能力,并提供相應的詞匯和句子給予個性化指導。如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時,AI可以模擬出一個寧靜的鄉村田園場景,有青山綠水、田野阡陌、茅屋草舍,還有詩人在田間勞作的畫面。這種虛擬情境的體驗,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陶淵明回歸田園后那種閑適、自在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對官場的厭倦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依托AI深挖詩詞背景,實現與詩人的情感共鳴
AI技術作為一個智能助手,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知識和內容解讀。如在教學李白的《靜夜思》中,通過AI技術,我們可以識別出“床前”“明月光”“疑”“地上霜”等關鍵元素,進而明晰詩人描述的是在床前目睹月光的場景,進一步剖析出詩人對家鄉和親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學習“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時,借助AI情感分析技術,精準捕捉如“獨”“異鄉”“思親”等充滿強烈情感色彩的詞匯,讓學生感知詩人漂泊異鄉時那種揮之不去的孤獨之感,還有對親人滿溢于心的思念之情,猶如置身于詩人所處的情境之中,感同身受。
借助自然語言處理技術,AI可以對詩詞中的詞語、修辭手法、情感傾向等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人的內心世界,挖掘古詩詞中的情感內涵,增進對詩人創作動機的共情體驗。
三、憑借AI構建學習平臺,發掘多元強大功能
當今教育領域,數智應用技術正掀起一場深刻變革,AI智能化更是憑借其卓越的性能,為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提供了強大的應用功能。
(一)AI互動平臺,打造個性化學習路徑
借助AI技術搭建充滿趣味與活力的學習平臺,如同為學生開啟通往古詩詞奇妙世界的大門。AI如同一位貼心的學習伙伴,依據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各自的學習能力,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比如,對于剛剛接觸古詩詞、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它會推送配有生動動畫講解、簡單易懂注釋的古詩詞內容,像《詠鵝》《靜夜思》等,以幫助他們初步建立對古詩詞的認知和興趣。而對于那些有一定基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會提供有一定深度的學習資料,如圍繞李白的詩歌風格,推送其不同時期創作的經典詩作,并加以詳細分析,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中,更好地領略古詩詞的魅力。
(二)AI智能推薦,精準適配學習資源
借助先進的智能推薦系統,AI會根據學生平日里表現出的興趣愛好以及實際的學習情況,為他們量身推薦最為適合的古詩詞作品以及配套的學習資源。比如,學生在日常閱讀中對描繪大自然美景的文章表現出濃厚興趣,那么AI智能系統就會根據捕捉到的這一信息,為其推薦諸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等充滿田園山水意境的古詩詞,并且針對每一首推薦的古詩詞,還會提供精美的詩詞配圖學習資源,幫助學生直觀感受詩中畫面;提供詳細的音頻解讀,讓學生能在聆聽中體會詩詞的韻律之美;提供深入淺出的文字賞析,助力學生深入理解詩詞的內涵,進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欣賞古詩詞的獨特韻味。
(三)AI語音助手,在線實施答疑解惑
無論何時何地,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遇到疑惑,只需開口提問,AI語音助手就能迅速給予解答。語音助手猶如一位“詩詞小專家”,在學生需要之時就能給予及時且悉心的指導。如在學習杜甫的《春望》時,若學生對“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句詩的含義不太理解,便可以向AI語音助手詢問。語音助手會細致地為學生解釋,告知他們這句詩是詩人因感傷時事,見到鮮花反而落淚,聽到鳥鳴更覺驚心,以此來表達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以及對親人離散的悲痛之情。
(四)AI詩人互動,深化理解思考
為學生配備AI詩人互動助手,讓學生就古詩詞學習進行互動交流,答疑解惑,并引導其深入思考。比如,學習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學生對“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中“茱萸”這種植物不太理解。這時,我們就可以向AI詩人助手提問:“茱萸是什么樣子呀?為什么要在重陽節插茱萸呢?”AI詩人助手會給出詳細解答,比如展示茱萸的圖片,介紹它在古代重陽節習俗中的寓意,還會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詩人王維在異鄉,想到兄弟們都在登高插茱萸,唯獨自己不在,他會是怎樣的心情呢?”通過這樣的互動交流,學生可以感受到數智技術的強大功能,加深自己對古詩詞內容和情感的理解。
四、運用AI開展個性教學,推動教學模式創新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AI借助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在推動個性化教學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其搭建的協作學習平臺,有力地促進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
(一)意境還原教學,身臨其境感受意境
AI智能技術可依據古詩詞的具體內容創建高度契合的虛擬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真切感受詩詞的意境。以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教學為例,AI能夠生成極為逼真的虛擬場景,學生通過佩戴相關設備或視頻觀看全景畫面,他們能清晰看到巍峨雄偉的廬山,那高聳入云的山峰以及山間繚繞的云霧。隨后,畫面切換至瀑布,只見一道氣勢磅礴的瀑布從高山上傾瀉而下,水花飛濺,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
(二)輔助詩詞創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借助AI幫助學生進行簡單的詩詞創作嘗試,激發他們對古詩詞的興趣。比如,在學完一系列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后,教師安排學生進行春天主題的詩詞創作小練習。AI可以根據學生輸入的一些關鍵詞,如“桃花”“春風”“燕子”等,生成一些詩詞創作的模板或思路供學生參考。
(三)剖析朗讀要素,個性化領航詩詞吟誦
AI通過分析學生的誦讀音頻,給予個性化的誦讀指導。例如,學生朗讀王昌齡的《出塞》時,教師將錄制好的音頻上傳到系統,AI會從技術層面分析學生的讀音是否準確、節奏把握是否恰當、情感表達是否到位等。如果學生把“但使龍城飛將在”的“將”讀成了第一聲而不是第四聲,AI會及時指出錯誤并給出正確讀音示范。同時,倘若發現學生朗讀節奏過快,未能體現出詩句的悲壯情感,AI會建議學生放慢速度,在“萬里長征人未還”等關鍵語句處稍作停頓,以便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戍邊戰士的思鄉之情和對和平的渴望。
(四)詩詞競賽游戲,增添學習詩詞體驗
借助數智技術可將古詩詞知識競賽設計成游戲,以此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比如,“詩詞填空”過關游戲,AI會在屏幕上出現一句不完整的詩詞,如“" " " " " " ,春風送暖入屠蘇”,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準確輸入“爆竹聲中一歲除”。還有“詩詞接龍”關卡,AI給出一句詩詞的最后一個字,要求學生接一句以這個字開頭的詩詞,如給出“山重水復疑無路”,要接以“路”開頭的詩詞。在游戲過程中,AI會根據學生的實時表現給予積分和獎勵,如解鎖新的詩詞卡片、獲得虛擬道具等,讓學生在游戲玩樂中鞏固古詩詞知識。
智能技術賦能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我們從中感受到了科技與傳統文化教育相融合引發的變化。AI憑借強大的功能,解決了教學中的困惑,提升了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并加深理解,有力改變了古詩詞教學課堂的整體風貌。然而,要想讓這種賦能發揮出更為卓越的效能,仍需我們攜手共同努力。未來,我們將不斷優化AI技術的使用,持續推動人工智能在古詩詞課堂中的合理應用與創新發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韓城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