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口濕地保護區(qū)位于黃海生態(tài)區(qū)的最北端,也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棲息地保存最完整的區(qū)域之一。保護區(qū)生物資源豐富,富饒的潮間帶吸引了大批鸻鷸類鳥兒在此休養(yǎng)生息,讓這里成為全球8條鳥類遷徙線中最繁忙的一條。2024年,鴨綠江口候鳥棲息地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榮獲了一張世界級“綠色名片”。
在鴨綠江口濕地,春天從2月下旬就開始了。當你看見堿蓬草冒出細芽、新葦芽已從枯葦空隙鉆出時,濕地便已從冬夢中抽身而出,而漁船只要輕咳一聲,海就醒了。漲潮落潮漸漸明晰,潮間帶寬闊起來了,小石板蟹躲在松動的海灘巖下,文蛤、雜色蛤、黃蜆子、海螺、泥螺在淺灘中若隱若現(xiàn)。海風把潮鮮氣塞滿了大街小巷,連墻縫里都沒放過。
正是這一時期,鴨綠江口濕地眾鳥歸來。
從朝鮮半島遷徙而來的豆雁,最先到達黃海北岸。它們與野鴨一起,掀起濕地眾鳥歡騰的序章。最驚喜的是,只要你置身于葦塘濕地,走著走著,就會有一大群野鴨猝不及防地從兩邊的葦叢里竄飛出來,在你還沒有回過神來的時候,“呼啦,呼啦”,呼嘯而過。相信我,在任何一處濕地,你都很難見到如此壯觀的野鴨群,它們成千上萬,組成一張流動的鋪天蓋地的暗色大網(wǎng),從天空籠罩下來,閃著銀光的河道霎時被無數(shù)的黑灰色“小花朵”擠滿。在別處濕地難得一睹的白眉鴨、青頭潛鴨、綠翅鴨等,在這里呼朋引伴,隨處可見。
2月底陸續(xù)抵達的還有白鷺和大天鵝。鴨綠江流域以及周邊的河灘,是白鷺以及更早到來的蒼鷺的繁殖地,它們在這里談情說愛,生兒育女,哺育幼雛,一直到10月,幼鷺漸漸長成,白鷺們才攜著兒女返回南方。
上下班途中,坐在沿江公交上,我的視覺從不疲憊。即便是在最冷的日子里,鴨綠江江面上也不乏靜靜覓食的野鴨,遠遠望去,像是一個個黑色的逗點,賦予江水以節(jié)奏和氣息。從3月起到9月末,順著鴨綠江一路西行,會看到成群的白鷺,它們或在江心島上飛來飛去,或在野塘里站成呆萌的一排,或在水稻田邊悠閑地散步……有時,一兩百只白鷺同時起落,像無數(shù)的云朵在風中翻飛,如仙如畫。如果運氣好,還會碰上身披“婚紗”的白鷺。白鷺到了求偶期,背部和胸部會長出漂亮的繁殖羽。遇到異性時,會如孔雀開屏一般,雪白羽絲在風中飄搖弄姿。
大天鵝則是鴨綠江口濕地的匆匆過客。3月初,它們從鄱陽湖和洞庭湖或黃河三角洲一路北上,在我們這邊“加油”之后,3月末,便繼續(xù)北上,到蒙古或俄羅斯等繁殖地生養(yǎng)后代。大洋河兩岸以及合隆水庫邊的庫塘濕地,是天鵝默認的北遷歇息地。天鵝是翱翔于天空和風中的神靈,如果你肯花上幾個鐘頭盯著它們看,那種跨越界限的自由感,給人以深沉的寧靜,翅膀優(yōu)雅地掠過水面,猶如仙女揮灑筆墨,在天地間寫下自己的名字。
海鳥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天使,短暫停留在我們身邊。它們流動、飄浮,居無定所,呈現(xiàn)出自然世界的另一種模樣。這些“來自彼世的造物,用它們所有的脆弱性提醒我們生存的美麗與神秘”。除非你長出一雙翅膀,像鳥兒一樣飛來飛去,否則,你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一只鳥,以及它們眼中的自由。
在鴨綠江口濕地,隨意走進一片野塘,你都會聽到鳥兒的鳴叫。尤其是當夜幕降臨時,鳥兒們的翅膀拍打著水面,風從蘆葦?shù)娜~脈滑落,一種神秘的氛圍如水波般蕩漾開來。“咔,咔,咔”,短促的幾聲,單調(diào)而雜亂,這是白骨頂雞;“喀——哩,喀——哩”,鳴叫聲響亮而略帶憂傷,這是大杓鷸;如終場哨聲一樣,略顯尖銳的是反嘴鷸;高音區(qū)的佼佼者是蠣鷸;單調(diào)而輕柔的是環(huán)頸鸻;東方白鸛不會鳴叫,但會發(fā)出“噠噠噠”的打嘴聲,低沉而清硬,如快速的打板聲……海鳥的鳴叫聲奇特而神秘,引發(fā)人類無盡的遐想。
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鳥浪。鳥浪是群鳥讓海邊人將漫漫冬季化為遙遠記憶的一種集體性儀式。鴨綠江口濕地的鳥浪主要由鸻鷸類候鳥組成。每年3月初,數(shù)十萬只鸻鷸類候鳥從澳大利亞、新西蘭出發(fā),在太平洋上空,不吃不喝,連續(xù)不停飛行到黃海的北部邊緣以及朝鮮半島,最終到達鴨綠江口濕地。全程10300公里,平均一天一夜要飛差不多1300公里,堪稱鳥類飛行的奇跡。
我召喚你們到東港來,到鴨綠江口濕地觀鳥園來,在3月中旬至4月末,來觀摩一下鸻鷸們的盛大集會??带B群如何化作巨鯨,在空中緩緩飛行;看巨鯨如何化作奔馬,在天際騰挪馳騁;看奔馬如何化作游龍,在太虛悄然潛行。海風和氣流像兩只會變魔術(shù)的手,指揮著龐大的鸻鷸鳥群在天空變出不同的圖案。海上的浪花與天上的鳥浪交疊起伏。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鼻f子《逍遙游》中的句子正適合彼時吟誦。
4月末,候鳥陸續(xù)離開,海灘恢復平靜,濕地不再喧鬧,它們都在等待,等待下一個被群鳥喚醒的春天,如同人類一樣。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