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君自故鄉來

2025-02-19 00:00:00黃恩鵬
散文詩(青年版) 2025年1期

“禾場上”家庭農場,是鄧春生的兒子、清溪村委會委員鄧旭東從周立波短篇小說《禾場上》“挪借”的名字。詩意,浪漫,唯美,有文本的出處。還因為,鄧春生是一位農民詩人,要有一個詩意盎然的農場名字。如果有人提到清溪村有一位農民詩人,確定無疑,那一定是鄧春生。1963年出生的鄧春生是益陽市作協會員,常在《資水》雜志和《益陽日報》發表詩歌,也做過朗誦詩歌的小視頻。還在《文藝報》發表了一首詩。鄧春生高興。一個農民詩人,能在國家一級報刊登詩作,那可是一件相當榮耀的事。

甲辰年一月的一個雪霽之日。我和卜雪斌、詩人古玄,來到建在“貓坡里”的家庭農場“禾場上”找鄧春生。

“貓坡里”是一座山名。山不高,叢林密,刀鐮可人,腳力可攀。此山過去叫“老虎跳澗”,聽起來很是威聳。風水先生說這座山是風水寶地。山并不高,從一道溪澗突起,水繞山腳,常年不枯,琮琮琤琤,如輕柔弦聲。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泉水旺盛,一些水,蓄在山洼里,成了一個不大的湖泊。清溪人認為,虎棲之地,定然有水。以前村人稱此山“老虎跳澗”,令人觳觫。虎能噬人,以貓替代,最為妥帖。虎即大貓,同喻詞也。或山不高,無虎棲居。遂改叫“貓坡”。再后來呢,叫來叫去,就叫成了“貓坡里”。

鄧春生是一個胸有文墨、性格儒雅的人。他寫古體詩,也寫新詩。村里的老輩,都說鄧春生是一個秀才。他不善交際,訥于言,敏于行。兒子鄧旭東,與父親完全不同,鄧旭東是一個能言善辯的年輕村干部,也是清溪村唯一的省人大代表。兒子出色,老子自豪。那天我們去找鄧春生,打電話沒接通,就去找他的愛人楊愛元。楊愛元在清溪劇院,正排演“清溪村晚”花鼓戲節目《清溪花鼓風》,中間穿插舞蹈。她帶著清溪村20余位婦女,紅衣運動服。青年舞蹈家曾琰現場指導,先是隊形站位,然后是動作要領,排演了一個上午。中午吃盒飯,下午繼續排練。我和卜雪斌,到“禾場上”找鄧春生。雨雪交融,路面濕滑。山林被雨水泡軟。一些未融的雪,變成了“凌杠子”(益陽話,指結冰),濕漉漉的,壓彎了樹枝。“凌杠子長,禾穗子長,冰天雪地的寒天,預告了來年稻谷的豐收。”周立波在《蓋滿爹》中這樣寫道。

太陽出來了,凌杠子融化了。樹葉子上雪水往下掉落。走在樹下,得彎著腰,不然要碰到凌杠子。有些冰雪,時不時地,落入脖子里,打在了身上,冰涼冰涼。上山下山的路,是一條拉絲水泥路,融水挾著落葉,順著斜坡,向下流淌。腳踩上去,沓沓作響。我穿的是戶外高幫鞋,盡管防滑,仍是小心。鄧春生扶我走,怕我摔倒。下山時也是。其實呢,他只比我大三歲,都是60年代生人。雨雪很大,有些香樟樹枝,被雪雨壓斷了,脂香溢出,滿山遍野的香樟味息,呼吸一口,洗心洗肺,醒腦提神。我走到一株大香樟樹下,看見被厚雪壓掉的樹枝,從斷茬處,撕了一個小木條,一路拿著聞香。卜雪斌說:“那個,刺手。”他到鄧春生的農場工具屋,找了一把手鋸,三下兩下,鋸了兩根直徑5厘米左右的皮綠質白的香樟木棒給我,說可以帶回北京,放在衣柜里,抑菌防蟲,衣物也有淡淡的清香。

鄧春生養土雞、養烏雞,有六七百只,放養在用鐵網圍起的20畝山地里。雞在山林覓蟲、飲水、上樹、奔跑、睡覺,需要有安全保障,鄧春生就又養了三只大鵝和一只黑狗。他風趣地說,大鵝,是“內保安”,鼬狼、老鼠、野貓、蛇,因有大花鵝,就不敢來了。大鵝是這些“偷雞賊”們的天敵。他的那只長毛黑狗,是“外保安”,晚間閑暇,他到村子里轉悠,長毛黑狗跟著他,儼然一個忠實衛兵,在前面跑著,或在后面跟著。不管他跟村人聊天到多晚,長毛黑狗都在身邊陪伴。有時候,聊天晚了,長毛黑狗蹭他腿,催他回家休息。鵝和狗,白天在山上,夜間就守在門邊和窩棚邊上。鄧春生的“有機飼養”,一是讓雞跑夠步數,二是在路邊濕地養殖蚯蚓給土雞吃。土雞不光吃草籽兒,也吃蟲子,喝山泉水。土雞最喜歡吃蚯蚓。吃蚯蚓的雞,蛋殼像翡翠,蛋白似清乳,蛋黃如蟹黃,卵磷脂豐富。土雞的油,金黃色澤;土雞的肉,肌腱鮮嫩。清水煮雞,油黃汁鮮,厚厚的,濃濃的,溢鍋的香。

我說他是一位自然主義詩人。他憨憨地笑,露出了一口白牙。他打開手機,發給我他寫的詩:“足踏胞罐地,衣沾故鄉泥。眉鎖樅樹坡,愁看草萋萋。安得花千樹,筆潤總相宜。幾度梨花白,青皮黃花梨。”(《立波梨園》)“當我獨自漫步山嶺、森林和小溪,我是多么愉快啊。”(《清溪村一》)“清溪村里小林丘,山下水渠無濁水,魚蝦游。綺羅漫步長廊道,向往書香樓。”(《清溪村二》)調子傳統、明亮、唯美,有如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我看最卑微的花朵都有思想,在眼淚達不到的地方”的味道。也有古羅馬維吉爾《牧歌》“踮腳站在地上,剛能夠到細軟的樹梢。我看到你,愛上你,徹底失去了自己”的那種美感。鄧春生的“貓坡里”山林養雞場,猶如薄伽丘的草地,也像梭羅的瓦爾登湖,還像約翰·繆爾的山林。

鄧春生小時候在梨園放牛,對山林有難舍情結。他的山林面積有七八十畝,一次性付了租費;二十余畝,是自家的。他栽植了54棵杉樹、2000余棵茶子樹、桂花樹和香樟樹。當然,果樹是必須栽的,山坡上,栽了60棵桃樹、10棵酸棗樹、50棵李子樹、20棵楊梅樹及其它苗木。清溪村人口,有東西兩座山,西邊的叫大獅子山,東邊的叫小獅子山。兩頭“獅子”,鎮守清溪村。“貓坡里”就在小獅子山南。清溪村地下水充足,不僅僅是“八斗井”,周立波家西墻外,有一座大圓井,大獅子山那邊,還有一眼大圓井。兩座圓井,常年不竭。農人種菜、煮水、淘米,都去擔水,是老祖宗水井。風水先生說這兩座圓井,是一對龍眼。“龍眼出水,百姓富貴。”百姓家地里都有一個杉木桶,里面放一個水瓢,渴了,喝從井里打來的泉水。以前路過清溪村的人,渴了,也會取水喝。天旱之時,泉水不竭。種菜人家,擔水澆灌。不知何時,兩眼大圓井,改成四座方井。“一對龍眼被搞碎了,心痛啊!”

甲辰年立冬,湖湘大地溫和了幾日。下了兩場小雨,氣溫突降。我再次來清溪村。一天傍晚,作家盛可以、書法家盛景華、攝影家曾麗霞、劇作家胡躍飛、詩人卜寸丹和黃曙輝來村探訪,我們在清溪一個農家樂吃飯。飯后,我去卜雪斌家聊天,鄧春生也在那里。我習慣性地從包里拿出記錄本,想跟鄧春生聊聊山地養雞經。他問我,你是北方人.見過“選茶籽兒”嗎?卜雪斌說,有意思哩,不去看看,過幾天就有得見了。每次來,都是卜雪斌陪我采訪。他知道我需要什么素材。往往,借著“選茶籽”談談事情。以前,清溪村小組會議,到采茶果日寸節,村委會委員就圍著大楠盤,一邊選茶籽,一邊開會。當年的周立波,也曾有這般情境,他背著竹簍,上山采茶果、曬茶果,待八成的茶果裂開了,就開始剝開茶殼,摳出殼里的茶籽。所謂“選茶籽”,實際就是剝殼,取出茶籽。

我跟著二人到距離卜雪斌家500米的南邊的“貓坡里”鄧春生家庭農場“禾場上”。日寸間已是晚上9點半了。但是,鄧春生的愛人楊愛元白天忙于老年舞蹈隊排練,到了晚上,她召集本村舞蹈隊7人,來農場開一個“楠盤會”。所謂的“楠盤會”,是圍著大楠盤子,一邊選茶果,一邊開會。我跟她們開玩笑:“這得讓農場主請洽飯呀。”她們哈哈大笑:“不洽飯。”這時的茶果兒,是“立冬子”,就是說,必須在立冬那天采摘。太早,減產,榨不了多少油;太晚,殼兒會裂開,籽核掉落地上會爛掉。要在“不早不晚”時候,將茶果采下來。茶果產量低,金貴,需要對季候日寸間有一個準確“拿捏”。從茶子樹上采下的茶果,放在太陽下晾曬,殼裂籽出,再把殼兒扔掉,或留冬天引火時用。剝出來的茶籽,需要再曬,直曬到在耳邊搖晃籽,能聽到核肉晃蕩撞皮兒,茶籽兒才算曬好了。

鄧春生5年前栽了兩千棵茶樹。第一年結籽。我問他,第一年,能結多少?他說能收六七百斤茶籽,榨油200斤左右。茶子樹,從開花、結籽,到成熟,有一個漫長過程。當地人戲稱“十二月懷胎”。上一茬的茶果掉落,下一茬的花開,是茶子樹的自然規律。沒剝出籽、帶殼的叫茶果兒;剝出了籽,不帶殼的叫茶籽。茶子花是乳白色,我在清溪村的南皋山、李家塘、大小獅子山,看到了不少茶子花。

農場院杉木亭,一盞大瓦數的LED燈泡懸棚,下面圍著大楠盤的,是包括楊愛元在內的婦女7位。卜雪斌跟他們打哈哈(開玩笑)說是七仙女,引得女人們笑得前仰后合的。曬得裂開的茶果露出了里面黑黑的茶籽,堆積在楠竹皮編成的大楠盤里。這個大楠盤直徑有1.6米,像一個吃飯的大圓桌子。茶果高高地堆積其中。每位婦女腳下,都有一小堆茶殼和一小袋兒剝出來的茶籽。另一邊,水泥地上,剝好的籽兒,裝入了一個大編織袋子里。這兩天的天氣不錯,天晴無雨,正好可以晾曬。沒有曬開的茶果叫“啞巴子”,挑出來,再繼續曬。這一部分茶果,能曬開的,大概也能達80%的出籽量,這是樂觀的估算。

“千花一子”的茶籽產量低,茶油的產量就低。不如結莖多的大豆、根須掛滿的花生、串莢粒多的油菜籽和滿盤的葵花籽。但是,茶油卻是油中之王!先秦古籍《山海經》記載:“員木,南方油食也。”朱元璋統一天下后,將之定為“皇宮御膳”用油。神醫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茶油性偏涼,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李商隱曾為之賦詩:“芳香滋補味津津,一甌沖出安昌春。”鄧春生信心滿滿,五年前栽的茶樹,一朝結果,即獲豐收!而且,“貓坡里”茶籽,個大,油光閃亮。像一粒粒剛剛出土凈洗的瑪瑙。他說,茶樹初懷籽兒后,再后幾年,更會高產。茶油是茶樹從開花,到結果,歷經時間最長的植物油。從11月開花,到來年11月落籽,經歷了12個月的風吹、雪打、霜浸、雨瀝,精華全聚在一顆小小的果子里了,營養怎能不好,金貴著呢。茶籽油,自己留一些,送親朋一些,再賣一些。

周立波在長篇小說《山鄉巨變》里,對茶子花,有多段的描述——

“雖說是冬天,普山普嶺,還是滿眼的青翠。一連開一兩個月的白潔的茶子花,好像點綴在青松翠竹間的閃爍的細瘦的殘雪。”

“普山普嶺的茶子花香氣,越到夜深,越加濃郁。

“茶子花的香氣夾著落葉和腐草的漚味,隨著微風,陣陣地送進人的鼻子里。

“多好啊,四圍是無邊的寂靜,茶子花香,混合著野草的青氣,和落葉的漚味,隨著小風,從四面八方,陣陣地撲來。”

龔子元對符賤庚說:

“你看這一季,茶子花開得好茂盛呵,落了一批又開一批,普山普嶺,好像蓋一場大雪。”

短篇小說《山那面人家》多次寫到茶子花香——

“我在山里摘了幾枝茶子花,準備送給新貴人和新娘子”;“可以清楚地看見兩只插了茶子花枝的瓷瓶”:“飄滿茶子花香的一陣陣初冬月夜的微風,送來姑娘們一陣陣歡快的、放縱的笑鬧聲”o

以及短篇小說《民兵》中也提到“田里的晚稻收割了,山里的茶子花開的時候”。周立波寫“茶子花”的詩歌共有5首。其中,《我想起了山茶花下的笑和情意》:“那正是潔白的山茶花,/雜著紅葉,斑斕的/掩映在青松林里的時節,/金色的朝陽,/已經布滿林間,/花片上的露珠還滴。/誰最美麗?/是含露的山茶花/是花下的人的微笑/還是人的情意?”《牽引你的》一詩中:“牽引你的,/是南山十月的山茶花。”都是我喜愛的詩。

鄧春生和卜雪斌,既是農人,也是“文人”。他們為了解周立波,不僅熟讀其作品,甚至還能背下許多章節,已然遠勝于作家的閱讀。若是沒有這次駐村寫清溪,恐怕我不會找來周立波的小說重讀。這些天,我與鄧春生成了好朋友。清溪村的民間文化,不僅僅是在周立波小說里體現。從鄒理教授的“方言注釋版”里,我亦學到許多益陽方言。本土文學注入方言話語,更有味道。北有“山藥蛋派”(趙樹理),南有“茶子花派”(周立波)。那天我想跟卜雪斌借閱鄒理教授的“方言注釋版”的《山鄉巨變》,見他的書屋沒有這本書,有些疑惑。問他,為何沒有此書?他答:黃老師,不瞞你說啊,那部方言版,可能是所有《山鄉巨變》版本里最好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的。也是中南大學周立波研究中心向全國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一項重要成果。一上架,就被人買走了,有多少,就會賣出多少。而且,大都是被社會實踐研學的大學生買走。我說,那為何不多進一些呢?他說,印得少,城里新華書店也都賣光了。

清溪人說話,偶爾蹦出幾句話,我難以聽懂,鄧春生和卜雪斌,就像稱職的“翻譯官”那般.給我一字一句解釋。理解益陽話,需要一種堅持不懈,發現語言雛形,在持續的采寫中加以觀察,直到對一些常用詞理解了,整體的意思便可知曉。償還語言外債的最好手段,就是聽覺經歷。一旦主題吃透,語言的難懂時期就會結束。故事就會聽得完整。甚至在心里反復咀嚼,從而消化,雖然說這樣會有相當的難度。也因此,在我面前,需要我記住的事,他們會放慢語速,不再說快,不再用像吵架似的大嗓門。那次在從沅江返回的車上,詩人黃曙輝和書法家盛景華對詩人馮明德的調侃,就很是說明了這一點。益陽話要講得好,同時還得讓外地人聽得懂,這本身的拿捏,也是益陽人的語言考驗。江蘇響水的周慶榮、江蘇沛縣的溫永東、四川的語傘、上海的清水、遼寧渤海的我,都能聽懂,笑得前仰后合。只有兄弟般,才會“皮里洽肉”(益陽話,嬉笑調侃),無所顧忌。甚至“故事”講述中被調侃者還會為情節添油加醋“補充”。比如明德說,“又錯了……”或“那次洽飯,你忘了”。有多次,我與益陽人同餐共飲,環顧左右,群儕中只我一個外地人。他們大聲說笑,相互調侃。我聽得太難,追問他們剛剛講的故事。他們則忙不迭解釋,像慢待了一位“耳背的老人”那樣,一字一句,說得緩慢。有時也伸出食指,在手心上寫那個聽不懂的字詞給我看。湖南人的“黃”“王”不分。我在“立波書屋”時,遇到了省市來的領導或者他的朋友,卜雪斌向他們介紹我,人家總把我的姓氏搞錯。婦女們嘻嘻哈哈,一邊聊著舞蹈節目,誰誰的站位姿態、動作標準,選哪一首曲子更適合些,等等,她們說話,都是飛快,我就無法全部聽懂。卜雪斌在一邊給我“翻譯”。從北京來的“王”(黃)老師在一旁,她們開始有些拘謹。她們都比卜雪斌的歲數大,也熟悉,就開卜雪斌的玩笑,卜雪斌稱她們是清溪村的“七仙女”,她們哈哈大笑。完全不像開“楠盤會”干活計,手里卻沒有絲毫停頓。一邊說話,一邊飛快剝茶果。殼兒拋在一邊,籽兒小心撿出。一拋一撿,準確無誤,將茶籽、茶殼和啞巴子區分開來,落入不同的小笸籮、小布袋子或小盆子里。

怕我不明白茶子和茶籽的區別,鄧春生就進一步講解茶子花、茶子(茶果)、茶籽。這時節,茶子花盛開正當時。茶子花與茶子,開花和果熟,是同時的。一邊落籽,一邊開花。也因此有“十二月懷胎”一說。花兒落了后,果子在樹上,要明年此時落子(摘果)。開花與結果,有著“有或沒有”的百分比量。茶子樹,又有“千花一果”之說:一棵茶樹開一千朵花也只有一朵是結果子(茶子)的。當然,這個說法有些夸張,但也說明了茶油的金貴。

忽然冒出要上山看茶子花的念頭。便問鄧春生。鄧春生說,可以呀。三人就打著手電上山。轉到了屋后的山坡,果然看見摘了茶果子的茶子樹又都開了白花了。鄧春生說,晚間看不到“茶露”,須在早晨,才有“茶露”可飲。他說的“茶露”,是指蜂蜜汁,或者說叫蜜水。每天早上,太陽一出來,蜜蜂就忙開了。在千朵萬朵花蕊之間,來回穿梭。但總有一些蜜蜂,將蜜液留在了花蕊間。與早上的清露融合,液如凝乳。鄧春生和卜雪斌,小時候在山里看到“茶露”,掐一根“蕨蘭筋”(長大了的蕨菜桿兒),將莖桿折斷、擰松,抽出筋芯兒,外皮作“吸管”,含在嘴里,將“吸管”伸到花蕊間,吸吮那一小滴的“茶露”。有時農人在山里干活,渴了,也掐一根“蕨蘭筋”做吸管,吸食蕊間蜂蜜茶露。“那可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瓊漿啊。”鄧春生找了一根蕨蘭筋,掐斷,揉搓,抽條,手拈吸管,含在嘴里,做示范。

茶子樹是一種特殊的樹,愈長愈實,少有蟲子鉆進樹身。茶葉亦因有苦味,蟲子不吃。茶子樹對蟲子有抑制作用,即便茶子樹下的草叢有蟲子或蜜蚜,也不會傷害茶樹。茶子樹如同君子,百毒不侵。也因此,茶子樹是生態樹。鄧春生歷數栽茶子樹的好處,過去的老輩人,將“茶枯”(即壓榨茶籽時剩下的茶肉餅子)泡水澆地,土里不會長蟲子,還會增肥土壤。農人在開春之際,將“茶枯水”與農家肥一起,澆灌菜地,蔬菜長勢旺盛。小姑娘用“茶枯水”洗頭發,不會長虱子。用“茶枯水”洗衣服,消毒抑菌,衣裳清沁、潔凈。曬干了的茶子殼,家里熏烤臘肉時.可與桔子皮一起,填人火塘茶木縫里,養火助火,微火輕煙,燒燃的茶香,浸透臘肉腠理。上鍋蒸熟,晶瑩剔透,大快朵頤。

快11點了。“七仙女”仍在剝茶籽。好像“楠盤會”結束了,這時候在聊別的事。我們走時,“七仙女”不跟卜雪斌說再見,本村子的,不需客套。跟我就不一樣了,說“王(黃)老師再見。”“王(黃)老師再來。”一片嘻嘻哈哈。

從農場出來,然后下山沿溪渠,向卜雪斌家走。鄧春生也到卜雪斌家再坐了一會兒,剛剛是在亭子外和山坡那里,借燈光記的,他怕我筆記記得不詳,便可再向我詳說。這當然更好。卜雪斌指著路邊我常走的河渠,問我是否知道這條溪河周立波在《山鄉巨變》的哪一章節寫過?見我答不上來,他說,《山鄉巨變》一開始就介紹這溪渠了。開頭第二節“支書”那段——

鄧秀梅趕到清溪鄉,天色還不晏,家家的屋頂上已飄起了灰白色的炊煙。冬閑時節,清溪鄉的農家只吃兩餐飯,夜飯都很早。

這個離城二十來里的丘陵鄉,四圍凈是連綿不斷的、黑洞洞的樹山和竹山,中間是一片大坡,一坦平陽,田里的泥土發黑,十分肥沃。一條沿岸長滿刺蓬和雜樹的小澗,彎彎曲曲地從塅里流過。澗上有幾座石頭砌的壩,分段地把溪水攔住,匯成幾個小小的水庫。一個水庫的邊頭,有所小小的稻草蓋的茅屋子,那是利用水力作為動力的碾子屋。

雖說是冬天,普山普嶺,還是滿眼的青翠。一連開一兩個月的白潔的茶子花,好像點綴在青松翠竹間的閃爍的細瘦的殘雪。林里和山邊,到處發散著落花、青草、朽葉和泥土的混合的、潮潤的氣味。

我對鄧春生說,你這一家子,你在農場,兒子旭東是村委會委員,還被選上了省人大代表,夫人是舞蹈隊長,令人羨慕!他自豪地說:“力氣活嘛,我干了,我有力氣。腦子活,就干不來了,讓兒子干,他腦子好使。堂客呢,舞蹈隊的事,她愿意做,就讓她做。”

次日晚上,鄧春生和卜雪斌帶我去找“清溪緣”鄧伯樂老漢。鄧伯樂是清溪村的“能人”,也是第一個搞承包大理石廠的民營企業家。那天晚上,天下小雨。我采寫完鄧伯樂,已是晚上9點多鐘了。回去的路上,又沿溪渠岸走。卜雪斌跟我說,你知道嗎?今年6月,就在這個溪邊,鄧春生還救了一個老人呢。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一天,他看見兩個外來游客站在路邊,朝下邊溪岸指指點點,一副焦急的樣子。他馬上意識到,一定是出什么事了。果見有人摔進溪水里了。他快速跑過去,原來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半截身子掉入溪水里,半截身子伏在岸上。好像暈厥過去了。老人的頭,撞出了血。鄧春生趕緊下到水里,將老者拽了上來。開始施救。掐人中,壓胸口,老者方才蘇醒過來。隨后,他又將老人背到村民鄧海波車子上,送到村衛生院,掛號、檢查、交錢,一系列手續下來,老者清醒過來。他問老人哪里人,老人閉口不言。鄧春生沒辦法,只好通知網格員進行通告,又打了報警電話。派出所民警來了后,老人才吞吞吐吐,說出自己是哪里人。平時腦子就有血栓病癥,沒跟家人說,來到清溪村。沒想到天氣炎熱,他穿一雙拖鞋,下雨草滑,跌入溪渠。派出所民警通知其家人來將老人接回了家。

清溪村鄧伯樂老漢,曾與鄧春生一同搞過大理石廠,如今開了農家樂“清溪緣”。卜雪斌在“清溪緣”請我吃了兩次飯。第一次是三月,我采寫周兆民,時間到了午后,我們從梨園過來吃飯。第二次是入冬十一月,那晚他請來清溪村的哥哥和兩位戰友。菜品味道不錯。他說這家飯店75歲的鄧伯樂老先生“有故事”。

第三天晚,小雨。我跟鄧春生和卜雪斌,打著傘,一起散步,到“清溪緣”找鄧伯樂。鄧伯樂是1949年10月1日生人,卜雪斌調侃他,管他叫“鄧國慶”。我說“伯樂”這名字好。鄧伯樂笑著說,他出生時,父親找了“老書先生”(清溪村人喚有學問的老人叫“老書先生”)取名,“老書先生”給起了“伯樂”。“伯”字是長子之意,也順著家譜的“伯”字取“伯樂”。有“伯樂相馬”之意。喻示孩子將來有學問。

清溪村的傳統是,孩子生下三天之內必須起名,否則是“硬得佬”(一生半蠻)。那時候,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有個好出身,花錢也得先找“老書先生”起個上好的名字。長得清清瘦瘦的鄧伯樂,有周立波筆下“蓋滿爹”的感覺。周立波在小說《蓋滿爹》中這樣寫蓋滿爹,“人不很高,臉也寡瘦,頭發倒是渾青的”。“蓋滿爹”的形象與鄧伯樂很像。鄧伯樂在1977年當生產隊長。“谷有多少?今年撿多少茶子?山里有多少出息?他大抵明白。”(《蓋滿爹》)1978年,村子里的人口逐漸增多,糧食要增產,才能滿足生活。鄉里派他到海南,參加袁隆平雜交水稻“V優35水稻”學習培訓班。全國優秀農業技術員分批到海南培訓,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對于鄧伯樂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一說起那次為期半年的培訓,他笑得合不攏嘴,說自己實在太幸運了。智慧農業是能量場。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方法論。鄧伯樂把海南學到的農業技術推廣到各村,在清溪村成立了“農科隊”,負責水稻種植。后來又參加全國土壤氮磷鉀的普查和調研,分析各處土地“適合”種植的作物。

1992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刮到了清溪村。鄧伯樂與鄧春生等8人,合伙開了一個大理石廠,從湖南、廣西、四川、山東等地拉來大理石加工。鄧伯樂擔任會計,鄧春生任董事長。規模愈做愈大。1993年,還有省級領導專門來到廠視察,肯定并認可了其創業。只是好景不長,后來,因為環保問題,企業還是被自動停產,人員解散。

到了2008年,隨著清溪村建設開始,來看“立波故居”的人多了起來。他看到游客午飯要到城里吃,遂有了弄一個飯店的想法。說干就干,鄧伯樂扒掉了自家老屋,蓋了一座樓開飯店,也是清溪村“第一家農家樂”。還有一個原因是,二女婿學的是廚師,恰好能派上用場。二女兒鄧波有經濟頭腦,她全力支持父親。飯店規模大,大廳就有10余張桌子,還另有11個包間,對接旅行社,生意紅火。鄧伯樂想了一個主意:開發本地土菜。將清溪村傳統食材推給全省全國各地游客。“鐵板財魚兩吃”和“一雞三呷”,人選了清溪“八大碗”菜系。財魚是洞庭湖特有黑魚。一魚兩吃,將魚骨和魚肉分開,先煮魚骨湯,湯沸汁白時,放入冬瓜,湯濃肉嫩,堪比牛乳。是婦女坐月子的營養菜。魚肉片加入一顆打散的雞蛋,然后放鐵板,與孜然和紫蘇葉一起生煎,非常好吃。財魚用網子是網不到的,須用魚鉤來一條一條地釣。或者,挖泥獲魚。財魚喜食青蛙、小魚蝦和泥鰍,不吃素,因此,財魚肉,高蛋白。過年節時,清溪有人專從洞庭湖弄來財魚高價售賣。益陽本地也常有人專程從城里來店吃這道菜。

一天中午,我與鄧春生、卜雪斌去清溪村委會找村主任周俊,本來要在村委會吃工作午餐,恰遇謝林港鎮領導來研究工作。我完成了對周俊的采訪后,想體驗一頓“村干部飯”的感覺。但時間已近下午一點。鄧春生說,這會不知道何時結束。于是,我隨二人回清溪村。鄧春生請我吃飯。盛情難卻,就去“清溪緣”品嘗“鐵板財魚兩吃”。鄧伯樂家的“一雞三呷”,是將一只雞做成雞肉、雞血、雞雜三道菜,通過特殊的烹飪方式,掌握好火候和溫度。還有:干鍋鹿茸菌、干鍋刁子魚(指洞庭湖小翹嘴魚或油皮條子。刁子魚,益陽話,小魚的意思)、湖藕燒板栗、酸辣河蚌肉、三元肚條、間倉肉百合、石灰蒸蛋(高鈣的石灰水遇到高蛋白的雞蛋,打散,清蒸凝成膠乳狀,入口即化,味道鮮美)、浸壇子炒小蝦(端午節這天,上山打來山上泉水,燒開冷卻入壇,放鹽、醋、蕌頭、青菜、蘿卜和干草,自然發酵一段時間,打開壇子,清香自然,與洞庭湖、資江或志溪河小蝦一起爆炒,是美味的下酒下飯菜)。還有嫩仔魚,這種魚長不大,清溪人就叫這魚“千年佬”。清溪村成了文學村后,有人提出,要有文化,否則讓人笑話。“千年佬”就變成了“嫩仔魚”。但老年人仍叫這魚“千年佬”。鄧伯樂的菜品,其他飯店也有,但做出來,沒這里地道。“一雞三呷”是鄧伯樂受海南文昌雞“一雞三吃”影響,卻又迥然不同,清溪菜系均為獨家所創。卜寸丹等來清溪村,我建議她晚餐換個地方,到“清溪緣”品嘗“一雞三呷”(相當于三個菜)和浸壇子炒小蝦。結賬發現,比此前那家飯店便宜多了。

鄧伯樂老爺子走路腰板拔直,見誰都樂哈哈。村人對他十分欽佩。一個很像“蓋滿爹”的老爺子,參加過全國級別的技術培訓,還培養出兩個女大學生:老大鄧群是公務員,考大學時,為考上重點大學,連續考了三次,終于考上了讓鄧伯樂滿意的湖南農業大學,還趕上了國家包分配的最后一班車。鄧伯樂給小女兒取了一個男孩名字:鄧永強。小女兒永強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后留京,解決了戶口。能留在北京,那可是祖上沒有的,卻在女兒們這一代實現了。他和老伴做夢都想去北京轉轉,每次去,長城、頤和園、圓明園、故宮、天安門,都要看看。鄧波是二女兒,在家和父親一起開飯館。三個女兒,都讓人羨慕。他在清溪村德高望重,紅白喜事都要到場。誰家有了矛盾、鄰里有了糾紛,也都要請他過來調解、平衡和解決。

清溪村的飯店,每到夏季,家家爆滿。有時候,客人來晚了,就找不到坐的位置了。季節性的熱鬧此消彼長。但局限性并非是常態,有特色,就能留住客人。看誰家的嫩菜苔炒得香脆,看誰家將蕌頭臘肉炒得恰到好處。還有純正的、泡得甜滋滋的、好喝的野生楊梅酒。顯而易見,村莊適合開館子。尤其是在春暖茶花開和夏天蓮葉何田田的時節,周邊市縣來客,更是絡繹不絕。我在“立波書屋”,看見書屋工作人員,都在“立波書屋”領中餐盒飯。飯是清溪餐館送來的。“立波書屋”因在村子中心,取飯便利,便全都集中送到了這里。我也吃過幾次盒飯。卜雪斌說,他想開發“立波三道菜”,將東北鐵鍋燉融人本土鍋子菜,肯定會成為“清溪菜系”招牌。他有一個想法:待把院子里的“閱讀長廊”搞好后,幫扶一下鄰居的兩位老人,把后院那戶人家的小兒子、現在外地當廚師的小伙子招回來,他想投資,搞一個快餐館子。老兩口就一個獨生子,不想讓孩子在外待得太久。再說年齡大了,孩子在身邊,也有個照應。

清溪人有許多“歸來者”。他們遠遠近近,到他鄉生活一段時間,然后回歸,所接觸和經歷的,自然不同。他們從本土出發,將外面的理念帶回來。有時,晚飯后,他們在梨園散步,會相互講述“外面”所見所聞。像馬可·波羅講述“隱形城市”。故事樸素自然。從大城,到小鎮,到世上最遠之地,像旅行,身走心在。除了細節,經驗多了,看問題,亦不同。從這個角度說,周立波是清溪村最早的“回歸者”,他將“經驗”和“細節”帶了回來。引進更好的稻種和果樹。獲得平原土地、山坡土地的利用經驗。有時一個好主意,會改變生活本質。對于一個懶漢來說,你只有告訴他土地深處埋藏有黃金,他才會賣力挖掘。否則,他將怠惰下去。

農人是了解山河秘密的人。楠樹灣、南溝沖、貓坡里、茶家沖、毛栗侖、高碼頭等清溪村山地,樹,鳥,魚,蟲,花草,等等,想要解釋它們,定要涉足。農人有理由說話。山河無阻,嘗試解讀。人之天性,自然而然。抵達之謎,彼此默契。即便挖筍,也不會完全挖完;即便撈魚,也不會一網打盡。我在油菜地里掐油菜,看到農人決不在菜地里亂走一氣,而是按著壟趟,一小塊一小塊采摘。稀疏和濃密,采過的和沒采過的,一目了然。生活的印記,是敘事性的,也是戲劇性的。就像卜雪斌能在山坡上,看見不被人覺察到的采筍痕跡。這是生活經驗。農人需要的,是對大地的熟悉。熟悉大地,就有收獲。對大地陌生,就是對生活陌生。不能未雨綢繆,就不能持續發展。山林有蘑菇,農人明明看見,但他們卻不采,留著,或能誕生更大的蘑菇圈。石湖村屋前屋后,都有小塊灌滿了水的禾塘。有次看見一戶屋后水田里,一位70多歲老人,騎著一駕小型“機耕犁”,噗、噗、噗,在水田里“打蒲滾”(益陽話,意思是用人工機械犁鏵翻耕水田)。三月打蒲滾,七月收黃金。

“打蒲滾”是插稻前翻耕改善土質的活,也叫“做田”。水田里蓄水到了腳踝深了。土地被水泡得發軟,全年的養料滲到了泥土里。農人看不見自己的腳印,但水看得見,泥土看得見,種子看得見,成熟的稻穗兒也能看得見。生活何去何從,小塊的土地,不能荒廢,要“有溫度”的手,來補充,來撫摸。機車的轍印,人的腳印,人的手印,在夏天和秋天,變成了一片片金色的稻谷。

沿田塍壟壩走走。菜蔬水靈,金桔茂密,心情大好。沒有人愿意為一片枯萎的野草駐足。可吃的野菜多多。山坡、山谷和溪畔,要允許牛羊雞鴨進入。野菜純凈,也是畜牧純凈。不管是零星的,還是聚在一塊兒的,都清晰可見。它們不可以“被解讀”,但可以喚起人類的想象。想象是不確定的。上下千年,人類就這么生活。土地與人,不可分割。生命是不確定的,但必須是自然的。包括人的精神生活。人類的藍圖珍藏山河深處。

海德格爾在審視德國古典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的詩句“人生在世,成績斐然,卻還依然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時,將其闡釋為“人,詩意地棲居”。人是主體與客體互換的角色:將自己看作主體,山河大地一定是衰敗的;將自己看作客體,山河大地一定是富庶的。民生是“寧靜”的,而非死氣沉沉的;是雞鳴犬吠之聲相聞的,而非受到大型機械干擾的。當我探究真正的“鄉村敘事”時,一定有“戲劇場”出現。方言俚語,原汁原味有一些長日寸間浮現在我的夢境里。大地敘事,人類劇場。應該是夢想的一部分。作家不僅是人類學家,更是大地學者。我說,周立波是農民作家。鄧伯樂說,周立波也是一位農業專家。

村口有《田長制公示牌》,涉及村組有:楓樹山組、高碼頭組、清溪村組、榔樹灣組、鄧家灣組、鄧石橋組、朱家村組。村級田長鐘文科、網格田長鄧春生,負責日常巡查,動態掌握所管轄范圍內的耕地保護利用,及時發現、制止和報告違法占用、破壞耕地及將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的行為,開展勸耕促耕,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和拋荒等行為進行勸誡,對農田設施進行日常管護。規劃出了“清溪村第一網格耕地現狀分布圖”等等。

某種意義上說,“現代化”和“富裕”已成了同義詞。或者說是一回事。民生不是抽象的,一定是肉眼可見的。清溪村有一些“項目執行”規則,隨著時間流逝,產生了明顯的效果,但需要保持。清溪村所在謝林港鎮,臨近公共汽車、出租車和其他車輛來來往往的通衢大道(華常高速和G536國道)。周遭密織的公路、便利的鐵路交通,是區域經濟貿易便利往來的基礎。城村結構合理,農商體系完整,且能快速融合,令人欣喜。反觀一些地區,農商經濟因受交通制約而不發達,廉價商品成為奢侈品,又會極大地讓農村發展受到限制。城鄉差別凸顯。像我這樣的“城里人”在田野里感受到的是原生態的美好。但真正的農人生活,所謂的“美好”,并不盡然。作為“外來者”如是走馬觀花就下結論,那一定是表象的、狹隘的。清末民初詩人釋永光《益陽山中尋感》這樣寫:“新灘微雨過,空峪少人煙。一水分還合,千峰斷復連。園夫收芋栗,溪女拾花鈿。向晚投林下,安禪結凈緣。”站在高山侖看清溪村是靜謐的:水繞村莊,清亮自然。鄉村風景,要有歷史和現實的聯想。逝去的時光,是精神存活的佐證。人,是故事的內容。清溪村每家都有一個闊綽的院子。雖然如今的農人有了新的生產方式,但不會丟棄家用農具,墻根和屋壁倚著筍镢、禾鐮、刀斧、簍筐,隨手可取。溪畔那里,孩子們捕撈小魚蝦。盛大的陽光將小小身影鍍上了一層亮金。充盈花草香味的空氣,不因柔軟光線而消融。清溪村的環境與自然空氣一樣,松弛、緩慢、祥和。

清溪村的房屋建設,是以家戶人口來規劃面積的。與城市居民比,在吃穿住等方面并不遜色。清溪村人對土地,見縫插針,種蔬種稻,再小的土地,也會撒一把菜籽、栽幾株菜秧。土地是農人的命根子。“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王維《雜詩三首·其二》)可以肯定的是:真正“有故事的人”是我們的農民父兄。農人們為生活付出的辛勞,也曾是我們在官場追權逐勢、蠅營狗茍,所付出的代價。

鄧春生得知我帶了一個小電煮鍋,特意給我送來了農場的綠殼雞蛋,還有他愛人做的紅薯餅。我每天早餐煮面煮蛋,在清溪村過起了日子。清溪村有外遷戶,我大概跟他們一樣。有時候,早晨偶爾也能看見有老人慢慢踱步,來到自家菜園子,下到壟畦,掐一把菜苔,拔一顆蘿卜,揪一小捆香菜,挖一些蕌頭,在溪邊洗凈菜根菜葉。然后拎著干凈的菜,悠哉游哉,慢慢回家。其實,觀察鄉村,要看農業。若山坡有果樹,院子有蔬菜,田里有稻禾,草灘有牛羊,那么,此地鄉村,定是人興物蔚、富庶和諧的福地。

英國著名藝術史家、作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在《風景入畫》中論及“人與自然之間神秘又不可分離的關系”時說:“一切物質的東西均被認定為神圣史各個精神事實或插曲的種種象征。”山河大地,撫慰心靈。我們都是被土地收養的人。我們的生存,離不開土地,離不開農業稼穡。莊稼和樹木,長得茂盛,人類精神,也會昂揚。河流清澈,山林蓊郁,田園朗潤,人民善良。而所謂的“風水”,在我看來,也一定是——作為個體的我們,無論在哪里,只要勞動得食,就會活得自在。那里,這里,也一定就是我們的故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国产视频你懂得|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欧美第二区|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91免费在线看|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亚洲天堂伊人|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伊人久综合|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色噜噜综合网|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免费a级毛片视频| 欧美视频二区|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在线免费看片a|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国产区免费|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亚洲国产清纯|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清纯| 欧美h在线观看| 国产区在线看| 午夜a级毛片| 女人18毛片久久|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久久毛片基地|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久久中文电影|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观看6|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婷婷丁香|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国产91av在线| 久久成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