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人在廣州,公司在非洲,遠程管理當地10名員工,年營收1000萬元?!白隹缇畴娚痰亩夹】戳朔侵薜氖袌?,我們聯起手來大有可為?!眱H僅一年多時間,24歲川妹子方菁就完成了從互聯網大企業裸辭、白手起家做跨境電商、營收過千萬元的倍速躍升。
“只有市場能評判我”
2000年出生的方菁,在四川內江一個小鎮長大,從小就向往大城市。大學畢業后,她一路拼殺,從入職互聯網小公司到頭部教培機構、醫美機構,再到互聯網大企業,終于在北京站穩腳跟。
畫著精致的妝容,端著咖啡,出入光鮮亮麗的寫字樓,和國內外頂尖名校的高才生做同事,北漂三年,方菁圓了都市麗人夢。然而,她卻高興不起來。她原想在這里買房接父母來安享晚年,但要想存下房款,不知還要等到何年何月。
離開格子間,不做打工人,自己創業試試??2023年3?月,方菁再三權衡后,果斷裸辭,并在社交平臺上寫下豪言:“再也不想讓任何人給我評績效,只有市場能評判我。”
創業需要資金和人脈,方菁翻了一通朋友圈,發現只有表姐在開貨運代理公司,專做非洲加納的物流。她決定先兼職做客服,看看后續有無其他機會。
位于非洲西部的加納共和國工業不發達,85%的物品靠從中國進口,因交通、物流等基礎配套不完善,至今沒有大品牌電商進駐。方菁接手客服后,不時有客戶咨詢求購貨品。他們多是加納的小批發商或擺攤的夫妻店。
“為啥不直接做外貿,把貨賣給非洲人呢?”相比貨運代理,方菁更看好這條商業賽道。她說動表姐一起前往浙江義烏小商品城考察市場。
方菁出入義烏各大批發市場,選品、拍照、錄視頻,發到表姐做貨運代理用的國外社交平臺上。圖片發出后不久,便有人在網上找她詢價。方菁沒經驗,只在采購價上加了15%的傭金。客人很滿意,很快下單打款。第一周,她便成功賣出去一單按鍵手機,賺了450元。
在義烏盤貨的兩個月,方菁和表姐共獲利兩萬多元,客戶也反饋稱:“物美價廉,中國制造就是牛!”經過一番合計,方菁用事實說服了表姐?!白龊M鈭F購群主?這事要得!”表姐欣然同意,與方菁一起注冊外貿公司。
跨境創業靠的是拼
剛開始,表姐將自己的貨運代理客戶拉了個六十多人的群,方菁則往群里發產品圖片和視頻。往往不到10分鐘,群里的客戶就會把這些信息復制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幾個月后,社群人數很快上漲到八百人,月成交額高達20多萬元。
對方菁來說,與客戶交流一度是她最大的障礙,她很害怕開口說英語。每次看到加納客戶的來電顯示,她會先掛掉,然后用翻譯軟件將要表達的內容翻譯成英文,再發到群里。翻譯軟件一次只支持輸入200個字,有時候為了說清楚一件小事,她常常要忙到凌晨一兩點。
有一次,方菁不留神接了一位非洲客戶的電話,只得硬著頭皮上,居然三言兩語就解決了對方的疑問,效率比打字高太多了。之后,她便試著在剪輯貨品視頻時,將文案翻譯成英文,再跟著AI大聲讀幾遍,感覺流暢后,再將錄音合成視頻??蛻舳枷矚g她真人出鏡介紹貨品。就這樣,方菁突破了開口說英語的心理障礙。方菁的性格外向開朗,過了語言關后,很容易就與客戶成了朋友。
做了一段時間后,方菁發現越來越多的客戶對廚房電器等大件商品感興趣,但要的數量只是幾臺、十幾臺,怕找不到工廠接單。為此她做了一圈市場調研,發現如今工廠也轉變了思路,愿意承接小批量訂單。并且,她會在參觀工廠時實時在群里直播,往往又能新增部分訂單。
業務走上正軌后,方菁做夢都想接到大單。轉機出現在2023年10月,她留意到一條電纜詢價信息,對方稱要到中國來大采購。
客人不日到達廣州。方菁既當翻譯,又做向導,跟隨客人馬不停蹄地看廠、選品。白天趁客人打盹的功夫,她還要在汽車后座惡補電纜的專業知識,晚上回酒店大堂復盤、總結,天天忙到凌晨兩點。??一個月后,客人臨回國前,給方菁下了一份800萬元的訂單!
加納歷險三個月
方菁和表姐的生意越做越大,產品線越拓越寬,在加納開公司勢在必行。但是,外國人想在加納當地開獨資公司,需要投入巨額資金,方菁和表姐拿不出這么多錢來,可行的辦法就是與當地人合作注冊公司。
為了增加公司本土化信任度,她們還在當地設立了倉儲中心,并招收了本地員工。就在方菁和表姐看好前景,籌劃著要做得更大時,加納合伙人卻扣壓200萬元人民幣的貨款不放。?
反復打電話交涉無果,2023年12月,?方菁和表姐飛往加納,找合伙人當面談判。對方蠻橫地推卸所有的責任,根本談不攏。姐妹倆前腳才走出辦公室,兩人的賬號就被踢出由方菁一手創立的客戶群。
方菁和表姐跑到當地政府申訴,反而被扭送到警局,一連盤問了?四個多小時。表姐嚇得要連夜回國??吹胶蓸寣崗椀能娋?,方菁也害怕,她先穩住自己,“壓力再大也不能就這么泄氣”。然后,向中國大使館求助,很快又聯系律師走司法程序。
怎料,當地政府辦事效率極低,每天東奔西跑幾個地方,卻什么事都沒辦成,方菁急得眼淚嘩嘩流。姐妹倆在加納待了三個月,慢慢從低谷中走出來。這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停水停電是常態,4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出租車沒空調,收拾得再精致出門,下車還是“雞窩頭”。但當地人的樂觀、單純和熱情治愈了她們:住處隔壁的大姐用六張塑料凳子開始了美甲生意;公司的客戶紛紛趕來和方菁見面,一個寶媽特意坐了五小時車過來,只為當面說聲“謝謝你提供了物美價廉的中國貨”……方菁在社交平臺上記錄了這些日常細節,竟然被中央電視臺關注到了。
2024年3月初,適逢全國兩會,作為“一帶一路”國家創業典型,方菁被央視特別報道。那時,方菁正為公司招聘和新倉庫的選址而發愁。央視節目播出后,這兩個大問題相繼解決。
最令方菁欣慰的是,她一手開拓出來的市場,客戶忠誠度極高,返單率節節攀升。2024年,她和表姐的公司營業額將接近4000萬元。如今,她正著手建立網站,便于更方便快捷開展交易,她還在加納請了十名得力干將,負責售后和后勤。
一路走來,方菁坦言,很感激表姐這位貴人。但她更相信,首先要做自己的貴人,為自己積累實力、資源和背景,才能腳踏實地為未來鋪好路。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