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宿遷市0~14歲兒童有112.6萬人,占比22.58%,18歲以下兒童有132.7萬人,占比26.55%,兒童是城市真正的小主人,為他們成長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和環境,是宿遷城市發展的應有之義。宿遷市將建設兒童友好城市作為全面開展中國式現代化宿遷新實踐的內生動力,積極探索創建路徑,全域推進、全力加速畫好兒童友好“五個圈”。
政策先導,擴大兒童友好“朋友圈”
兒童友好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識。宿遷市系統構建多維度的兒童友好政策體系,強化統籌推進,成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5大領域27項具體任務;加強頂層設計,把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寫入“十四五”宿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宿遷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方案、三年行動計劃、長期發展戰略,召開全市婦女兒童工作會議、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推進會;注重民生底蘊,連續三年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寫入市委、市政府年度“1號文件”,列入市政府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出臺兒童友好相關政策文件70余個,涉及未成年人保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關愛、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學生假期托管服務等,為健全完善覆蓋兒童成長全周期的政策體系提供重要保障。
適兒化改造,打造一米視角“生活圈”
公共空間適兒化改造是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重要載體。宿遷市制訂兒童友好社區、學校、公園、醫院、圖書館、出行系統等六大版塊建設指引,規范指導適兒化改造;將適兒化改造融入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增設兒童游憩活動設施、兒童友好標識,更新維護兒童公共設施,優化空間設計,打造兒童友好5分鐘生活圈,完成黨群中心、公園、綠地、體育場所、醫院、學校等各類公共空間適兒化改造138個;將兒童元素融入運動健身、休閑體驗、觀光游覽、文化教育、科普展覽中,推薦選樹兒童友好特色場景26處,推進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釀酒兒童友好公園等一批高質量兒童活動空間設施建設,為兒童提供更多充滿樂趣的成長空間。
平臺建設,構建兒童參與“生態圈”
兒童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心聲,是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方向標。宿遷市將兒童參與作為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特色行動,不斷加強兒童參與平臺建設,完善兒童參與機制,成立“我是宿遷小公民”各級各類兒童觀察團37個,打造“讓愛童行"?共建宿遷兒童友好城市”兒童參與工作品牌,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組織開展慶“六一”“城市點亮未來”“兒童參與"讓城市更友好”等主題活動,吸引全市16.2萬名兒童參加親子運動會、繪畫征文、城市探館、與設計師對話、建言獻策等社會實踐1100余場次,讓兒童各抒己見解決垃圾分類、交通安全等城市發展難題,“童眼看宿遷”帶領兒童探索發現城市的美好,鼓勵激發兒童參與城市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兒童全方位參與融入城市社會生活。
項目賦能,編織兒童成長“家庭圈”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課堂,萬千幸福家庭共同構建一座充滿安全感、歸屬感的兒童友好城市。宿遷市啟動實施“家家幸福安康”項目,制定出臺《宿遷市家庭教育工作“十四五”發展規劃》,實施家庭家教家風“個十百千”計劃、家庭教育“蒲公英”計劃,持續深化“三全”社區家庭教育支持行動,積極推進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建設各類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點1423個,累計舉辦家庭教育公益課堂2600余場,引導80萬家長參加,督促父母履行家庭教育第一責任人義務、掌握科學的家教知識,在全社會營造“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的良好家教氛圍,讓兒童在家庭的呵護支持下茁壯成長,以小家的幸福映射城市的幸福。
服務提效,鍛造兒童關愛“幸福圈”
一座城市對待兒童的態度,代表著城市的生機與未來,對兒童友好就是對城市的未來友好。宿遷市制定實施兒童友好10件實事,興辦惠及兒童民生實事60余件,通過專屬項目精準服務兒童,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改擴建中小學校33所,增加學位5.6萬個,建成宿遷市專門學校,強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和教育矯治,幫助迷途兒童重回正軌;持續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個,全市可提供托位數19925個;實施“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項目,為2.1萬名0~3歲嬰幼兒及家長提供兒童早期科學養育指導服務;強化兜底保障,將2.4萬名困境兒童納入低保救助,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不斷提高,131萬名兒童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服務率100%;爭取江蘇省婦聯給予宿遷市四化同步專屬政策,每年投入2000萬元,持續五年,實施“我助婦兒康”5大類7個項目,為全市兒童提供大病救助、母嬰健康、心理健康等幫扶關愛服務,不斷增進宿遷兒童福祉。
圖片由宿遷市婦聯提供
編輯 周曉序 24754968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