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該文從設計規(guī)范著手分析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基地用地界相關設置要求,并通過調研既有車輛段、停車場邊坡防護、圍墻設置型式,分析各種適用條件,總結邊坡防護及用地界設置情況。同時結合某地鐵4號線停車場周邊用地情況,通過分析停車場圍墻、場坪護坡、排水溝相互關系,比較各種方案優(yōu)劣,得出在相關限制條件下用地界最優(yōu)設置方案,并對用地界設置的通用做法提出相關建議,提供實例參考。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基地;圍墻;用地界;邊坡防護
中圖分類號:U212.4"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5)05-0147-04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setting requirements for land boundaries of urban rail transit vehicle bases. By investigating the slope protection and wall setting types of existing vehicle depots and parking lots, various applicable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and the slope protection and land boundaries are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land use situation around the parking lot of a subway Line 4,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king lot wall, yard slope protection, and drainage ditch, and by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options, the optimal setting plan for the land boundary under relevant restricted conditions is obtained,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general practice of land boundary setting and reference are provided for examples.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vehicle base; fence; land boundary; slope protection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有限的城市土地資源使得軌道交通用地變得非常緊張。在城市中心區(qū)域,土地供應緊缺,地價昂貴,進一步加劇了軌道交通用地的困難。此外,城市規(guī)劃需要在住宅、商業(yè)、綠地等多種用地之間平衡,導致軌道交通用地的獲取和開發(fā)受到多重限制。這種用地緊張的局面不僅增加了項目的建設成本和復雜性,還可能影響軌道交通系統(tǒng)的布局和運營效率,進而對城市交通網絡的整體發(fā)展帶來挑戰(zhàn)。
車輛基地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體量較大,需要大量占用土地資源,如何提高車輛基地紅線范圍內用地利用率需要重點關注。一般來說,車輛基地紅線與外界分隔主要采用圍墻、隔離柵欄等方式,設置圍墻是實現(xiàn)用地保護的通用做法。圍墻如何設置、如何確定圍墻與用地界的關系是本文研究的重點。下文以某地鐵1—4號線車輛基地用地為例,從規(guī)范、調研情況等方面綜合分析用地界設置標準。
1" 設計規(guī)范相關規(guī)定
1.1" GB 50157—2013《地鐵設計規(guī)范》等有關條文及說明
GB 50157—2013《地鐵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1]:路堤邊坡坡度應根據填料或土質的物理力學性質、邊坡高度、軌道、列車荷載和地基工程地質條件確定,當路堤高度小于等于8 m時,路堤邊坡坡度不應大于1∶1.5。
路堤坡腳外應設寬度不小于1.0 m的護道。
排水設施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在路堤天然護道外應設置單側或雙側排水溝;《鐵路工程設計技術手冊:站場及樞紐》中第十一篇路基及道路,第四節(jié)鐵路用地[2],(一)區(qū)間鐵路用地:區(qū)間路基用地寬度,路塹從塹頂邊緣至用地界的距離不應小于1 m;路堤天然護道外1 m為用地界。如有天溝、排水溝及兼作排水的取土坑、棄土堆時,從其最外邊緣至用地界的距離不應小于1 m。(三)遠離線路建筑物用地:站場范圍以外,距線路較遠的獨立生活區(qū)、給排水設施、獨立通信大樓、水電段、供電段、牽引變電所及其岔線等用地范圍,從該建筑物最外邊緣以外1 m為用地界。
1.2" 一般規(guī)定
DB33/T 1146—2018《浙江省城市軌道交通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3]:路堤邊坡應根據填料或土質的物理力學特性、邊坡高度、列車荷載和地基工程地質條件等確定。路堤邊坡一般可取1∶1.5。
車輛基地四周應設圍墻,圍墻基礎不得突出用地紅線;圍墻至建筑物、道路和線路的最小間距,應符合表1規(guī)定。
以上規(guī)范對邊坡的坡度要求一致,除此之外,地鐵設計規(guī)范對邊坡外的護道、排水溝等作出了詳細的要求,用地界需設置在排水溝外1 m。
2" 車輛段場邊坡防護、圍墻設置型式及適用條件
2.1" 相關規(guī)范要求及標準
經調研,某地鐵1—3號線車輛段設計場坪標高設計如下。
1號線停車場:場坪標高為3.56 m;平均填高約2.13 m。
2號線車輛段:場坪標高為3.58 m;平均填高約1.6 m。
3號線車輛段:場坪標高為3.78 m;平均填高約2.2 m。
2.2" 典型場坪護坡設置型式及橫斷面與適用條件
車輛基地在圍墻設置時,通常采用邊坡防護方案,典型的場坪護坡設置型式如圖1所示。
2.3" 圍墻、場坪護坡、排水溝設計原則
圍墻基礎一般采用淺基礎,基礎下?lián)Q填土可采用級配砂石,分層碾壓。
圍墻外面1 m開始刷坡,然后設置側溝。
側溝設在路塹路肩邊緣的外側,用以匯集和排除路塹范圍內的地面水。
為少占農田和城市用地的地段,路基應修筑支擋結構。
需在支擋結構上設置照明燈桿、電纜支架和聲屏障立柱等設施時,應預留照明燈桿、電纜支架和聲屏障立柱等設施的位置和條件,并應保證支擋結構的完整、穩(wěn)定[4]。
路肩擋土墻的平面位置,在直線地段應按路基寬度確定,曲線地段宜按折線形布置,并應符合曲線路基加寬的規(guī)定。在折線處應設置沉降縫。
2.4" 用地界貼臨圍墻設置對邊坡防護型式的影響
用地界貼臨圍墻設置,主要對邊坡產生如下影響:
1)邊坡位于停車場用地界外,即不屬于停車場用地,施工可能存在阻力;
2)邊坡及排水溝屬于停車場設施,若位于用地界以外,維護及管理不便。
3" 邊坡防護及用地界設置情況
1號線停車場圍墻距離用地界約5.7 m,如圖2所示。2號線車輛段用地界距離圍墻為1 m,如圖3所示。
4" 實例分析
下面結合1—3號線車輛段、停車場調研情況,以4號線停車場為例,分析圍墻與用地界關系及方案。
4.1" 停車場既有地面標高及填高
4號線停車場效果圖如圖5所示。停車場地勢平坦,地面標高1.45~2.0 m之間,場坪標高3.85 m,填高1.8~2.4 m之間,邊坡采用1∶1.5放坡處理,坡腳設直立固腳小腳墻,高1.5 m,場坪內已設排水措施,邊坡不高,雨水匯集少,坡腳不設排水溝,圍墻寬1.0 m,與邊坡處理合計用地3.2~4.0 m。
4.2" 停車場圍墻、場坪護坡、排水溝、場外既有地面典型橫斷面
4.2.1" 邊坡方案一(不設排水溝)
4.2.2" 邊坡方案二(設排水溝)
該方案與方案一不同之處在于增加了排水溝設置。
1)空心磚內撒草籽、種植灌木防護,邊坡坡率1∶1.5,坡腳設C25混凝土腳墻,腳墻高1.5 m,頂寬0.7 m,埋入地面不小于0.8 m。
2)坡腳2 m外設C25鋼筋混凝土矩形溝,0.6 m×0.8 m(溝寬×溝深),溝內壁厚0.2 m。
3)地面填高1.8~2.4 m,用地6.2~7.0 m(從圍墻處算起,設排水溝增加3 m用地)。
4.2.3" 方案三:擋墻方案
1)C25混凝土路肩擋墻收坡,擋墻坡率1∶0.25,墻高2.8~3.5 m,采用C25混凝土現(xiàn)澆,埋入地面以下不小于1.0 m。
2)結合停車場地質條件,擋墻下設釘形攪拌樁,中間鋪設碎石墊層0.5 m+一層土工格柵(抗拉強度大于等于100 kN/m),釘形攪拌樁長22 m,上部樁徑1.0 m,長7 m,下部樁徑0.6 m,長14 m,擋墻下橫向間距1.3 m,縱向間距1.5 m,共設2排。
3)地面填高1.8~2.4 m之間,用地1.5~1.7 m(從圍墻處算起,臨時用地2.9~3.2 m)。
方案一至方案三工程數量及造價對比見表2。
綜上所述,采用擋墻方案比邊坡方案投資高約4 297元/m,停車場圍墻長度約2 750 m,采用擋墻方案比邊坡(不設排水溝)方案投資高約1 181.65萬元。邊坡采用排水溝增加110萬元。
綜上研究,4號線停車場若采用邊坡防護,圍墻與用地界之間間距5 m,若采用擋墻,圍墻與用地界之間間距3 m,投資增加1 181.65萬元,故從經濟性出發(fā),4號線停車場采用邊坡防護方案,用地界與圍墻按照5 m控制。
5" 結論
因此,建議在車輛段場用地邊界條件滿足場內布置的條件下,為節(jié)省投資,推薦采用邊坡防護方案,在特別困難位置可以局部采用擋墻,同時為增加紅線范圍內土地利用率,在得到規(guī)劃部門及建設單位認可條件下可取消圍墻與紅線之間排水溝、護道設置。
為應對車輛基地用地緊張問題,有如下節(jié)省用地建議:一是優(yōu)化軌道交通線路規(guī)劃,如通過科學規(guī)劃線路和車站布局,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二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推廣地下和高架車輛基地建設,也可以采用多層車輛基地設計,將軌道交通設施與其他功能區(qū)域(如商業(yè)、辦公樓)疊加使用,從而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地鐵設計規(guī)范:GB 50157—2013[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3.
[2] 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鐵路工程設計技術手冊:站場及樞紐[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4.
[3]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浙江省城市軌道交通設計規(guī)范:DB33/T 1146—2018[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3.
[4] 國家鐵路局.鐵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TB 10001—2016[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