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有安:1988年出生,中共黨員,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學院數控技術專業教師,副教授、高級技師。獲評“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湖北青年五四獎章”“荊楚楷模”“荊楚好老師”等榮譽;33歲時成為黃石最年輕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025年1月寒假伊始,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數控技術專業教師王有安,就馬不停蹄地下沉到黃石市和潤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為企業優化機械零件的數控加工技術參數,解決技術難題,幫忙培訓員工。
打磨精湛技藝,踐行工匠精神。從普通中職學生到成為職校優秀教師、全國技術能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王有安用“彎道超車”的奮斗經歷,詮釋著“技能成就精彩人生”。
“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2024年12月20日,在學校國家數控實訓基地數控綜合實訓區,王有安在進行該年度秋季學期最后一次授課——數控車床的維護與保養。
“同學們,細節決定成敗,要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使用工具和量具的時候不亂丟亂放,設備使用后要及時清掃……”
從周一到周五,王有安要上28節實訓課。在學生心中,他是“細節控”,在上課的時候是出了名的嚴厲。實訓環境嚴格對照企業安全生產標準,禁止學生穿短褲、拖鞋,還要保證車間衛生。
“我們的誤差就是隱藏的風險。王老師非常嚴謹,他要求我們反復練習,把工件尺寸的誤差降到最低。”王有安的學生、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教師朱仁亮說。
數控技術是根據工件圖紙進行編程定義走刀路線,通過數控機床將金屬切削成各種零件,也被稱為“雕刻的藝術”。因此,刀具選擇、工步順序、切削參數設置等都會對加工出來的工件精度產生“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影響。王有安要求學生不能僅滿足于外觀好看,更要追求零件的精度和功能實現度。
在教學之余,王有安堅持下沉企業,有時是頂崗,有時候是為企業“救火”,幫助企業解決生產設計與制造裝配等難題。同時,他還深入了解企業的生產技術、工藝現狀和專業人才需求。“作為一名黨員,我有義務為企業排憂解難,我就像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王有安說。
在選擇企業時,王有安更偏向于服務小微企業。他說:“相較于每個流程都有專人負責的大型企業,小微企業規模小、工人少,面臨的生產難題也多,更需要進行工藝指導。”
多年來,王有安累計參與企業技改項目百余次,為各大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節約成本400余萬元。
黃石市和潤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郭衍明感嘆:“王老師是特別靠譜的技術幫手,搞定了一堆技術上的麻煩事,讓產品更上一層樓,幫我們省下了一大筆錢,給企業幫了大忙!”
命運在奮斗中改變
二十年來,王有安的求學和工作經歷,從未離開過母校。愛學習、能吃苦是老師們對他的一致印象。
2004年,16歲的王有安就讀于湖北機械工業學校(即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數控技術專業。在校期間,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苦練專業技能中。
三年級上學期,他被分到武漢一家公司實習,每天重復著裝夾零件、按循環啟動的操作,而稍微復雜一點的工序都是技術師傅在調試。
“我一定要從操作工干到技術員!”王有安一有時間就看書自學,還將師傅制的圖和編寫的程序抄在本子上,根據圖紙自己編寫程序,再對比自己編寫的和師傅的有什么不同。
2006年臨近畢業,學校想召回一批優秀學生參加集訓,選拔選手參加當年的全省數控技能大賽。本著提高技能的目的,王有安放棄了已經找好的工作,毫不猶豫地選擇回校。經過層層選拔,他最終成為代表學校參加省賽的兩名選手之一。
首次參加大型比賽,緊張之下王有安發揮失常,最終獲得全省第18名的成績。這次大賽也讓他見識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更堅定了學好技能的決心。
同年,學校籌辦的國家數控實訓基地正式運行,缺乏實訓教師。智能制造學院黨總支書記王青云聯系王有安,希望他能留校任教。雖然月薪遠不及企業,但考慮到能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新技術,王有安沒有多想就答應了。
“要教好學生,首先自己要技能過硬。”留校后,王有安在教學之余,主動參加各類業務學習和培訓,常常利用業余時間為自己“充電”,自費報班學習三維設計。他還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24歲就獲得了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
在提升技能水平的同時,王有安在身邊黨員教師的鼓勵下努力提升學歷,先后通過成人自考,獲得了大專、本科學歷。
“看到很多黨員工匠在自己的崗位上建功立業,我也想向他們看齊,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青年教師中作表率。”王有安說。
因在行業的特殊貢獻,2020年,33歲的王有安上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名單,成為黃石市該榮譽最年輕的獲得者,也是黃石職業教育領域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教師。2023年,經人社部門批準,王有安被破格評為副教授。
技能點燃更多夢想
留校任教后,王有安一直將“技能改變命運,匠心成就夢想”的理念傳遞給學生,希望能培育更多的技能人才回饋社會。他坦言,盡管企業的高薪曾讓他動搖過,但帶學生的成就感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
除了教授數控實訓課程,王有安不遺余力地輔導學生參加技能競賽,他所帶的學生,至今已獲得30余項國家級、省級、市級獎項。
學生周理強參加全國職業院校創新設計比賽湖北省選拔賽時,需要加工一件扇葉,題目設定開放性比較大,只規定了基本外形尺寸、最終實現功能。在沒有任何數據支撐的情況下,王有安指導周理強反復設計、加工、檢驗,在車間待了三天三夜,終于,周理強做出了零件,獲得湖北賽區二等獎。
“王老師的這種拼勁深深影響著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嘗試各種辦法去解決,不言放棄。”周理強說。受王有安影響,他從高職畢業后一步步考上研究生,后來就職于央企,2023年考取公務員。
職業教育讓人人皆可成才。在王有安的鼓勵下,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學生朱仁亮從企業回校任教成為一名實訓教師,憑著出色的技能和競賽成績,被授予“黃石工匠”稱號。朱仁亮指導的學生張煒也成為一名優秀職教老師……
王有安說:“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越來越多的技能人才切身感受到成長有支撐、創新有舞臺,這也讓我越干越有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