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于2024年12月30日在北京舉行,湖北省4個先進集體、12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作為參會代表,南漳縣李廟鎮機關退休黨支部書記陳自會,宜昌市交通運輸局原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周昌棟赴京參會并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他們激動地說:“我們將牢記總書記囑托,珍惜榮譽,繼續為湖北的發展、家鄉的建設發光發熱。”
在湖北,許多離退休干部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始終保持奮斗激情,在荊楚大地各條戰線和各個領域服務社會、造福百姓,不斷彰顯“銀發力量”。
一份尊重,點燃無限激情
紅心向黨,銀齡添彩。為傳承黨的紅色基因,湖北省廣大離退休干部積極主動講好湖北故事、傳播湖北聲音、展示湖北形象,成為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活教材”。
“這里原本叫黌巷,‘黌’是學校的意思。”武漢市武昌區中華路街都府堤社區“紅巷爺爺講黨史”第一課開講,70歲的老黨員鄧廣東為中華路小學師生講黨史。
在紅巷,有一支由20名中華路街道各社區退休的老黨員干部組成的“紅巷爺爺”志愿服務隊。他們常年身穿紅馬甲,扎根在紅巷,用“小故事”講述“大道理”,用“百姓話”講述“百年史”,為全國300余家參學單位宣講紅巷里的黨史180多場次,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湖北大學,離退休老同志成立“老教授紅旗說唱團”,將表演舞臺當作思政講臺,把演出劇本變成思政課本,通過講黨史、唱紅歌、詩朗誦等藝術形式面向大學生講述革命傳統故事。
荊州市退休干部郭景云持續20多年深入荊州市大中小學校義務宣講延安精神500多場次,用言傳身教將好家風傳遞給子孫后代,用紅色故事將愛國主義的火種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
大悟縣退休干部陳義萬為采集紅色史料、發掘紅色故事、展現紅色歷史東奔西走,整理紅色文化筆記11本13萬多字,撰寫紅色文化宣講報告26篇,出版《紅日映照大悟山》等5本著作。他還積極投入關心下一代工作,募集助學資金140多萬元,資助貧困學子1000余名。
數份關懷,激發千份余熱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湖北省廣大離退休干部始終信仰堅定、對黨忠誠,堅持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不斷在新時代新征程書寫人生新的華章。
在十堰市兒童福利院,太和醫院離退休干部黨總支會同院“九九”老年志愿服務隊開展“呵護祖國花朵 太和與愛同行”主題黨日暨志愿服務活動,兒科、神經科、內科等離退休老專家志愿者開展“兒童康復治療”培訓講座,現場氣氛熱烈。
多年來,太和醫院離退休干部黨總支積極搭建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好“九九”老年志愿服務隊,組織引導老黨員、老干部常態化開展科普講座、就醫指導、社區幫扶等活動,1萬多名患者、群眾從中受益。
在南漳縣李廟鎮,一群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老同志持續發揮余熱,為鄉村全面振興獻智出力。10多名老黨員擔任鄉村“屋場長”,牽頭化解小矛盾52件。獨創的解紛工作法作為全國31個“楓橋式”基層治理工作法之一,入展浙江省楓橋經驗陳列館。
宜昌市交通運輸局退休干部周昌棟退休十余年來始終奮戰在橋梁建設一線,參與修建的兩座長江大橋均榮獲“魯班獎”,主導完成的夷陵長江大橋更換全橋斜拉索開創全國行業先河,累計為國家節約1億多元建設資金。
“有困難,到站里找蘇姐”,這是鄂州市6000多名殘疾群眾的心聲。鄂州市殘聯退休干部蘇柳英建立“蘇柳英工作站”,帶領志愿者走遍全市25個鄉鎮、354個村,開展各類幫扶活動200多場,幫扶困難殘疾群眾2000余人。
廣水市公安局退休交警王章國堅持開展普法和反詐宣傳教育80多場,參加扶貧濟困、捐資助學56人次,協助參與交通事故調解70多場次,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800多起,受教育幫扶的學生和群眾達5萬多人次。
40多年的藝術生涯,湖北省文聯表演藝術部原主任、省音樂家協會原駐會副主席方石創作了千余首重磅音樂作品。退休十年來,他緊扣時代脈搏,肩扛社會責任,不斷邁向創作新高地,這張湖北音樂界的“銀發名片”在暮年仍然熠熠生輝。
十分真情,換得萬分風采
近年來,湖北省委老干部局持續深化“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國夢”主題活動,打造湖北省老干部講好中國故事宣講團、老干部“手牽手”、“爭創示范支部、爭做合格黨員、爭當風范長者”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動,引領全省老同志在基層黨建、社區治理、鄉村振興等領域彰顯使命擔當。
自費近30萬元開辦“愛心中轉站”,是大冶市老干部張友才退休后開啟的一場溫暖村灣的愛心中轉與傳播。從最初的黨群聯絡點到現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他關愛“一老一小”,情牽“一枝一葉”,將愛播撒在鄉村田野。
“我個人做的事是有限的,要發展廣大志愿者,把‘愛心中轉站’長期辦下去!”張友才說。
愛心助學路,點亮學子夢。鐘祥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原副大隊長楊建成助學30年,走訪500多個村,牽頭組建“楊建成結對助學工作室”,吸納150多位愛心人士參與捐資助學,累計資助200多名學生。
投身公益事業40余年,個人捐款捐物累計達50多萬元,這是武穴市退休干部蔡秋容的愛心奉獻。她組建愛心團隊,創辦志愿服務組織,帶頭參與社區治理,參與“愛心媽媽關愛留守兒童”公益項目,爭取捐贈物資和資金近1000萬元。
退休十五年來始終扎根偏遠農村,這是農村“互助養老”先行者、恩施市退休干部張必斗的無悔選擇。他積極探索農村互助式養老新模式,主持成立村級老年協會、鄉老年服務中心,讓白果鄉2000多名留守老人過上“養老在鄉村、享樂在家門”的幸福晚年生活。
十年支教路,大愛撒邊疆。退休后的湖北中醫藥大學教師鄭曉屏只身前往4000公里外的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開啟長達10年的義務支教生涯。她創辦邊疆支教助學網絡平臺,聯合愛心人士發起“邊疆內地民族漢族孩子手拉手”活動,在孩子們心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湖北省廣大離退休老同志、老黨員本色不改、初心不變,始終踐行一生為民的錚錚誓言,用時間和行動譜寫了一曲忠誠擔當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