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黨委針對藝術師生個性特點,注重發揮藝術學科專業優勢,以黨建引領藝術,以藝術創新黨建,構建“藝術+”黨建新體系,實現黨建與藝術教育創作實踐的融合推動、雙向促進。
“藝術+教育教學”提高思政含金量
彰顯專業魅力。凝練藝術教育蘊含的思政元素,在藝術專業的教學練中潤物細無聲地傳遞正確價值觀;對標金課建成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省級3門;排演經典歌劇《黨的女兒》《長征組歌》等赴各地演出;原創《那曙光》等特色舞蹈劇目,獲得“金鳳獎”榮譽;每年5月舉辦專場音樂會宣傳“兩會”精神,6月和11月開展專業展演季和藝術實踐周傳播先進文化。
創新思政形式。組織專業教師與輔導員組建融合式教學團隊,創新思政課程,用藝術形式宣講黨的理論,學生“聽得懂、感興趣”;打造“燕譚論藝”講壇,邀請名家名角走進課堂,在分享創作經歷、鑒賞藝術作品中感悟家國情懷、端正價值追求;開辦四“樂”系列講座,實行“小先生”計劃,涵育師生職業情懷;開設黨員微課堂,身邊人說身邊事;協同打造思政精品課,促進教育與藝術融合、學科與學科聯合,使黨內教育有意義、有意思。
用好藝術資源。藝術是最有感染力的教育,組織師生到非遺文化基地、定點幫扶村、紅色教育基地、貧困山區等開展實踐教學、田野采風、藝術創作等活動。2008年以來,學院師生深耕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民間音樂遺產的發掘整理,助力“龍舞”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編排《苗嶺飛歌》登上央視春晚舞臺。通過各類體驗式實踐教育,師生切身感受社會巨變,深化了對黨的認同。
“藝術+活動創新”創建黨建新品牌
創新黨建載體。把“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與藝術實踐有機結合,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等特色黨建活動,以及“唱響中國”“舞出華彩”等主題黨日活動,把黨建和思政工作融入文化活動,讓黨內活動看得見摸得著。
拓展黨建渠道。對接黃石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在融入大局中開拓黨建渠道;與華新1907文化公園加強支部共建,與大冶市政府、陽新縣教育局橫向協作,共同開展文藝精品創作,推動文藝展演常態化,通過高校與地方結合、藝術與產業融合,為黨建賦予新內涵。
打造特色品牌。以示范創建、質量創優、品牌創新為抓手,孵化“藝術+”黨建項目。已創建1個校級“雙帶頭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1個黃石市教育系統黨務示范崗、1個黃石市“紅旗型”黨支部,建立“藝”家人黨員工作站。
“藝術+社會服務”唱響最美好聲音
引領創作導向。開展有組織的藝術創作,學院黨委在疫情期間組織黨員創作6首戰“疫”音樂作品,被“學習強國”平臺采用;到對口幫扶的鄉村開展藝術實踐,創作《中華孝道》等眾多原創作品;組織“小燕子”志愿服務隊常態化舉行惠民演出,點燃學子藝術夢想。
把控實踐方向。黨委把方向、支部打頭陣、黨員當先鋒,組織師生參與“美好新時代·周末百姓大舞臺”等公益活動,黨建與藝術實踐同頻共振;創作《銅草花開》等多部黃石“山水情”主題作品,實現藝術為時代發聲、為英雄謳歌、為人民服務的價值統一。
落實服務面向。發揮專業優勢服務經濟發展,應邀參加央視春晚和校園春晚、農民工春晚,以及杭州亞運會、湖北少數民族運動會、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主場等重大活動演出,在助力文化繁榮的同時,提升辦學美譽度。
(作者系湖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