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因多種因素致使冠狀動脈壁斑塊聚集,發生粥樣硬化,使得心肌供血不足,進而引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嚴重癥狀的常見心臟疾病。對于冠心病患者,科學有效的護理至關重要。那么,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視哪些生活細節呢?
▲ 情緒管控是關鍵
情緒波動往往是冠心病發作的“導火索”。情緒激動時,心跳加速,心肌耗氧劇增,從而導致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發病風險大幅攀升。因此,患者需在日常生活中修身養性,保持平和穩定的狀態,避免陷入過度緊張、激動、悲傷等不良情緒的旋渦。需要注意的是,家屬應給予充分理解與包容,避免與患者發生爭執,共同為患者營造和諧安寧的心理環境,守護心臟健康。
▲ 體重管理不可忽
體重控制對于冠心病患者意義重大。肥胖或超重者身體需要更多的血量維持各項機能,心臟泵血負擔就會加重。若體重超重的同時患有冠心病,那對心肌缺血的狀況無疑是“雪上加霜”,心絞痛與心肌梗死更易發作,所以超重的冠心病患者更要積極調整生活方式,通過合理膳食搭配與適度運動鍛煉,將身體質量指數控制在合理區間,為心臟“減負”。
▲ 運動健身要科學
很多人認為冠心病患者要遠離運動,以防病情加重。事實上,適度的運動有助于增強心臟功能,也是踐行體重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冠心病患者運動前需要咨詢醫生并接受全面的身體檢查,以此確定適配的運動類型與強度,建議優先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游泳等低強度有氧運動。運動開始前,注意做好5—10分鐘慢走、活動關節等熱身活動;運動中,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10—120次,應避開上午6—10點發病高峰期;運動后不可馬上洗熱水澡、吸煙,應進行5—10分鐘放松拉伸活動,以此保障運動安全與康復效果。
▲ 飲食調理有講究
飲食管理是冠心病護理的重要一環。患者應遵循清淡飲食原則,遠離生冷、刺激性食物,以防胃腸道功能失調,影響身體健康。同時,要堅持低脂飲食,減少油炸食品與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烹飪過程中也要控油控鹽。此外,還需要確保飲食營養均衡,患者可多攝入堅果、豆類、全谷類、蔬菜、水果等富含各類營養元素的食物,為身體提供充足且均衡的養分支持,助力心臟功能的穩定維持。
▲ 堅決戒煙不含糊
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誘發因素,對于已確診的患者而言,吸煙無疑是在健康之路上“逆行”,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損傷血管,加劇病情。因此,冠心病患者務必要痛下決心,嚴格戒除香煙,無論是傳統香煙還是尼古丁貼、電子煙等替代品,都要果斷拒絕。只有擁抱無煙生活,才能為心臟健康筑牢防線。
▲ 用藥護理遵醫囑
值得注意的是,冠心病患者的用藥護理至關重要,這是保障病情穩定與康復的關鍵環節。冠心病患者要嚴格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切勿擅自停藥、換藥或增減藥量;服用新藥物前咨詢醫生或藥師,以防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妥善保存藥物,按要求置于適宜環境中以保持藥效;并按醫生要求定期復查,醫生會通過各項檢查判斷藥物療效與病情變化,調整用藥方案。
冠心病患者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重視并切實落實這些護理要點,將有助于有效控制病情發展,降低并發癥風險,希望相關朋友能在生活中積極踐行起來!